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高校留级生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旨在为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以期尽早帮助留级生的转化,减少高校留级学生人数,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恢复了升留级制度。这样做,保证了升入上一年级学生的质量,也给学习不好的留级生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这对国家和学生本人都是有好处的。随着留级生的出现,对留级生的责难也就来了。有的教师说:“回锅面难吃,留级生难教。”有的教师一提到留级生就摇头,数落他们的种种不  相似文献   

3.
楚良海  姚军 《时代教育》2012,(17):67+73
近年来,高等学校不断出现学业困难导致留级的学生,九零后大学生中留级人数呈增多趋势。本文结合西安石油大学新校区三十名九零后留级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经验,总结了留级生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九零后留级生的特点,并尝试建立以关怀和激励措施为基础的留级生转化工作机制,希望可以帮助解决九零后留级生管理、转化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高校扩招。规模壮大,因学业成绩不合格而导致留级的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留级生数量的增多,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新的难度。留级对于高校、社会、家庭都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如何有效开展留级生的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主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校实际论述了留级生管理应主抓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方法和措施,并对现行学分刺条件下学籍管理办法的科学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学生留级原因及现状分析,提出关于留级生管理的对策建议,即加大对留级生的帮助和关怀力度,加强制度管理;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怀瑞 《广西教育》2014,(31):112-113
基于学生留级原因及现状分析,提出关于留级生管理的对策建议,即加大对留级生的帮助和关怀力度,加强制度管理;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研究中将人类个体的需求具体划分为生理、安全、归属、自我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五个重要方面。高校留级生受到社会基本教育观念的影响,一般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具有一定的群体性特征,所以为了提升管理效果,满足高校留级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心理、生理方面的需求,高校在管理实践中应该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指导,针对留级学生的教育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概念、内涵以及主要内容入手,结合高校留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对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留级生管理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提升管理水平,为高校留级生构建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8.
高校留级生是大学校园中受到较少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思想矛盾,处境艰难,自卑心强,容易成为"问题学生",高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他们的合理利益诉求。本文在分析留级生利益诉求机制建立的重要性基础上,从教育方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留级生利益诉求现状的不足,进而从加强情感教育、改革留级制度和加大管理力度三个方面提出留级生利益诉求机制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每当新学年开始时,总有一批小学生留级。学校领导和教师希望这些学生通过留级,成绩能有所提高。可是,多年的实践证明,除少数留级生在复读过程中有所进步外,大多数留级生都不见提高,有的甚至越来越差。所以,留级措施是教育的一个失误,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危害是很大的,下面略举主要的几点就足以证明。首先,留级是对学生的一种惩罚。学生学习差,只能耐心地教育和帮助,决不是制裁能够奏效的。留级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压抑感和自卑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是学习不好的。其次,留级制度造成一些责任心不够强的教师对学习差的学生放任不管。有的教师认为,学习差的学生反正是要留级的,何必花大力气去管呢!有的教师甚至把留级当做“紧箍咒”,动辄以此来威吓学生,人为地造成学生的恐俱和紧张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高校留级生产生的原因,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对留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务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孔祥年 《文教资料》2010,(24):187-188
当前,高校留级不再是个别行为,这种学习失范行为对教育规范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作用。本文通过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个高校留级生的心路历程,并探索高校产生留级生的原因,以唤起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关键.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碰到的突出问题是留级生问题.有的学生每年级留一次,小学读了十余年才毕业,有的甚至一、二年级就读了四、五年,这样怎能确保每个学生受满九年义务教育呢?这里关系到如何正确地科学地处理差生,如何促差转优的问题.习惯认为差生的唯一特征是学习成绩不及格,不及格成了留级的唯一标准,留级成了转化差生的唯一渠道.结果留级生的队伍有增无减.为了解小学各年级男女留级生以及不同留级原因的留级生的差异,我们作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本辅导区一九八五年度的留级生124人.调查结果是:  相似文献   

13.
张弛 《教育导刊》2014,(1):25-2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全面实施.许多省市相继取消或部分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留级制度。对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留级制度,目前理论界和实践界都争议很大。文章认为,现阶段在中国内地限制性地保留义务教育阶段的留级制度有其必要性。要从根本上协调留级制度的“是”与“非”,必须通过提供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解决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针对中国内地的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可从确立发展性的留级标准、建立限制性留级制度、加强对留级生的教育援助等方面改进义务教育阶段留级制度。  相似文献   

14.
无锡市吴桥中学领导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减少留级生,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教师方面:组织教师学习,要求教师明确“留级”仅是教育学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应把留级生看作是本班的不合格产品;要从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出发,要加强对差生的思想教育和平时辅导,及时清除他们的学习障碍,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留级生留级现象,文章讨论了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几个因素,提出了针对留级生的一些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具有浮动意义的干部职务任期制、教师职称聘用制已逐渐为人们所了解。那么高校学生的学籍是否也可以浮动?学校里是存在着升留级制度的,可是本科的留级生能否降格为专科生,专科中的优秀生能否跳跃升入本科学习呢?长期来,高校招收学生和分配毕业生,都是一种指令性计划。本、专科学生被招收进校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中,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还是以成绩为标准的。学生成绩达不到标准而留级重读,历来被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学生留级后的情况往往被忽视。家长的苦苦哀求,学生的心理失衡,教师的相互推诿……,于是乎,多数留级生辍学了,给家庭带来了苦恼,给社会增加了压力。免强继续上学的留级生的情况又如何呢?课堂教学绝对不会向他们倾斜。于是,失落感和厌学情绪与日俱增。至于说个别辅导,老师和学生心理都明白:指  相似文献   

18.
王栋 《中学教育》2009,(8):61-64
通过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调查发现,留级还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们的留级问题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表层。本文就留级问题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个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留级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危机,本文以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和家庭系统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对留级生进行危机干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留级,是教育者对差生的挽救措施之一.但据笔者近五年统计,我校二百三十八名留级生中,只有三十七名最后达到智育合格,挽救成功率仅百分之一十五点五,而更多的差生却留成“油炒夹生饭”了.这说明现行留级制度有不足之处.分析起来,它至少有两大缺陷: (一)补习的全面性.留级制度要求留级者补习  相似文献   

20.
本调查表明,上海郊县经过努力,流失生、辍学生(与留级生一起简称“三类生”)已得到控制,但留级生的问题仍比较严重,造成了较大的教育浪费。因此,上海地区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注意力,应从减少流失生、辍学生转到减少留级生上来。在控制留级生的问题上,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一些县、乡,把每年留级生率不得高于全体学生的5%的限制,变成允许学生留级的指标,其逐年叠加的结果是,许多班级留过级的学生比例大大超过5%。上海郊县学前教育水平甚低,学生缺乏入学前的必要准备,再加上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高等种种原因,使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留级率在5%的限制线上据高不下。解决“三类生”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当前,农村智力低常男女青年婚配后生育的低常儿童,已成为小学留级生的一个重要生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光靠教育系统是鞭长莫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