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完《古诗两首》后,你一定会发现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景色的。西湖如诗,西湖如画,西湖山水是一首写不尽的诗,一幅看不厌的画。  相似文献   

2.
童年是一支唱不完的歌,童年是一首读不厌的诗,童年是一幅看不够的画,想起一天天走远的童年,我的心里满是怀恋!村南那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我和小伙伴们一来,寂静便被打破,那里是我们天然的游乐场。我们光着脚,  相似文献   

3.
党在我心里     
我们小朋友,齐庆党生日。你画一幅画,《太阳东方红》。他画向日葵,花儿永向阳。我写一首诗:《党在我心里》。  相似文献   

4.
真帅,女孩儿     
常听有人抱怨:"今生为何不是男孩儿!"可我从不这么想。当个女孩儿一千个愿意,一万个不后悔。我喜欢女孩儿。女孩儿是水做的,清高淡雅。女孩儿是上帝的宠物,即使不涂脂粉,身上也总是有着一种芬芳。女孩儿的眼睛是一本很耐看的书,即使你天天看也看不厌。女孩儿的眼睛是一首温柔浪漫的诗,朦胧而不羞涩,每看一次总有新的收获。眼泪是女孩儿的专利,但它决不代表懦弱。"男儿有泪不轻弹",那  相似文献   

5.
我最厉害     
牛牛最近很“牛”,他认为自己比谁都强。有一次,牛牛和妈妈去看一个儿童画展,妈妈指着一幅画说:“牛牛,你看,这个小朋友画得真好!”没想到牛牛顿时不高兴了,他大声地说:“这有什么好,我画得比他棒多了,我才厉害呢。”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牛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最厉害。”要命的是,当老师和妈妈要求他把某件事情做得更好一些时,他总是说:“这已经够好了。”妈妈开始担心了。  相似文献   

6.
诗是用语言做媒介,画则是用线条和色彩做媒介。但一首好诗往往被人们说成是一幅画;同样一幅好的画又往往被称为是一首妙诗。然而诗与画的融合并非易事。莱辛说:“第一个对画和诗进行比较的人是一个具有精微感觉的人,他感到这两种艺术对他所发生的效果是相同的。”那么,我想用诗家之心、画家之意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无疑也是一位具有精微  相似文献   

7.
周明霞 《早期教育》2006,(11):17-17
有一首小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我一直戏说这诗是“第二眼美女”。因为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只是浮光掠影地扫过.而第二次读这首诗时.我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一是,我成了新建的新城阳光幼儿园的老师。二是,我已是一位准妈妈!当我重新细细品味这首诗时,我的心情也发生了改变.不由得生发出一些感慨来。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天上的门———巴乔自传》[意大利]罗伯特·巴乔著译林出版社出版定价:19.60元一项调查显示,罗伯特·巴乔是历史上第三位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排在他前面的是贝利和马拉多纳。对于许多球迷来说,巴乔始终是个充满激情的神奇人物,他不停地挑战自己,让心中那伟大的梦想继续下去。读他的自传,就如同看巴乔踢球,使你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巴乔是变成了可能的不可能,他是从天上开着的一扇门落下来的小雪。《绝爱封箱:张国荣》师永刚沙林著作家出版社出版定价:25.00元张国荣像一只黑色的蝴蝶,以凄美、悲凉的姿势飞走了,留给人们无数眼泪、酸涩…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一幅生动而富有情趣的画,就是一篇精美的文章,而一篇好的文章也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因此,我把美术绘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学上得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我上宋代杨万里写的《小池》一诗时,起初,我一味地强调理解字词、句意。当我要学生说说作者所写的小池塘景色美在什么地方时,个个哑口无言。这时我意识到:是因这首诗语言精炼,意义含  相似文献   

10.
远和近顾城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初读这首诗时,还是年少时。那时的我还在觉着琼瑶小说里的情情爱爱是那么的波澜壮阔,甚至不停地对金庸老先生笔下的各色痴男怨女做着不同的分析。当时的世界观只能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自然而然地对顾城的这首诗,只能简单地理解为,哦!又一个,三角恋。现在,不敢说自己的阅历增加,只能是阅读量增多。知道了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我想在大  相似文献   

11.
学会爱     
语文课上,我常常喜欢跟学生们一起动情地朗读课文。今天也一样,我陶醉在孩子们投入的神态中,融入到孩子们纯真的音色里,课堂宛如一幅流动的画,一首隽永的曲。遗憾的是画中掺和了一抹不协调的色彩。曲中跳跃着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小青没有带语文书,又是他,一个聪明活泼又让人头痛不已的孩子,尽管他的座位离老师最近,可还是我行我素;尽管他独自享用一张课桌,可还是惹是生非。没有了同桌,自然没人跟他合用课本。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禁生起一丝不快:随你去,看你怎么办!小家伙全然没有一点儿着急不安的表现,照样漫不经心地翻翻文具盒,若无其事地看…  相似文献   

12.
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藏的画是真迹、是精品,都希望听到别人的称赞和夸奖。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当你挂上一幅画后,你身边真正能把它看懂的未必能有几人。有些人虽说是专业画家,画儿画得不错,但让他看别人的作品,他却很可能辨不出真伪。这就是我常说的"好不好"与"是不是"的区别。画家看画,往往看重的是这幅画儿画得"好不好",而鉴定家却是在判断这幅画"是不是"。因为许多仿品也可能画得很好,但再好也不  相似文献   

13.
徐芳 《江苏教育》2014,(9):75-77
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教育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让人感觉无比温馨、无比美好的情怀。流连于教育的烂漫风景中,于我而言,每一个早晨都是一次愉快的邀约,每一个深夜都是一次惬意的回味。  相似文献   

14.
远与近     
<正>突然想起顾城的一首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起初,还常感叹这首诗有那么一丝丝幼稚,然而再一次回想,方才悟出一种幼稚里的成熟、肤浅下的深刻。远与近的距离并不仅仅是路程的距离,还是一种心灵的距离,这种意义下的远与近,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得出。曾几何时,我们在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忙碌。作为一名高中生,每天几乎重复着同样的路程,同样的事情。当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才渐渐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  相似文献   

15.
一、妙在发现牛有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图画院经常出题考画家。有一次,图画院用了“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作为考题,要求画家们画一幅画。这诗句大家很熟悉:人们骑着马赏花,回家时,由于马蹄踏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所以使马蹄也变香了。但要把这句诗画成一幅画却有点难,大家想想,游人、花瓣、马蹄都还容易画,那马蹄香怎么画呀?香是一种气息,只能闻到,不能看到;不能看到的东西自然就难以画出来。然而,这句诗的精髓正在这个香字上,如果香字画不出来,那么你的画肯定不是一幅好画。画家们各个抓头挠耳,无从下笔。有的人画了又画,画出来的无非是满…  相似文献   

16.
秋之韵     
秋天是一首诗,一首快乐的诗,一首金色的诗。在诗中你能听见鸟儿婉转而清脆的叫声,农民伯伯收割庄稼时的欢笑声。劳动的秋天,金色的秋天。秋天是一幅画,一幅画着梦想的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诗人在秋天吟诗作画,秋天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梦想。红色的高粱,金色的稻子,紫色的包菜,绿色的青菜……都在秋天向大家张开了笑脸。梦想中的秋天,五彩缤纷的秋天。秋天是一张乐谱,它跳跃着一个个轻松、欢快的音符。秋天的叶子黄了,凉爽的微风轻轻地从树枝上吹下了它,落在地上,一片片地飘撒,好像弹起的一首舒缓的轻音乐。跳跃的秋天,飘洒的秋天。我爱秋…  相似文献   

17.
远与近     
突然想起顾城的一首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起初,还常感叹这首诗有那么一丝丝幼稚,然而再一次回想,方才悟出一种幼稚里的成熟、肤浅下的深刻。  相似文献   

18.
《寻找星星的小姑娘》这首小诗原本我只是画了一幅画,画完后让妈妈看。妈妈问我这幅画的意思,我就详(xiáng)细(xì)地告诉了妈妈自己的想法。妈妈鼓(gǔ)励(lì)我:不如将你的想法写下来,说不定也是不错的文章呀!我就试了试,结果它真的成了一首不错的小诗!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大观园青少年诗歌作家群中的翘楚。她对及门弟子香菱的教学过程和所阐发的诗论,是《红楼梦》的一大奇观。请看第48回她发表的由香菱引出的一段话:香麦笑道:“我只爱陆改翁诗‘重市不卷留香久,占现微凹浆里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王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没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请全集》,你已把他的五亩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I,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  相似文献   

20.
数字与古诗     
近读一古诗谜题,颇为有趣.虽说古诗当属文学,但这一谜题却是利用数字的排列规律编设、解答,堪称文理结合,读来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请看下面一例:左边是一首古诗(你能读出这首诗吗?),右边是1~20这二十个数字,它们有何联系呢?你发现如何去读这首诗了吗?对于这首诗,你可能觉得熟悉.对,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你能找到其中的排列规律吗?如果是一首你不熟悉的五言诗,你能读出来吗?右边“1~20”这20个数字,正是它的排列规律.这个谜题可以叫做“42,21奇偶句”,所谓“42”就是每一行的数加起来都为42;“21”就是左右两列数相加的和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