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1991年6月1日实施以来,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已经涉及多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并有不少案件被法院判定为侵权而败诉。在这些侵权纠纷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媒体明知属于侵权行为,但还是明目张胆地实施了侵权,如未经著作权权利人授权,非法复制或录制影视剧,在自己办的频道中播放;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服务中的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呈不断上升趋势。在图书馆网络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相关的诉讼案件,但目前关于图书馆网络服务著作权间接侵权的相关研究,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立法实务中,还没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依托现行著作权法间接侵权规则,结合图书馆提供的具体网络服务模式,通过分析研究图书馆构成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的主客观要件,提出了介于主体的特殊性应当享受一定的权利空间的论断。  相似文献   

3.
郑英龙 《编辑学报》2013,25(3):216-219
我国2010年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36条,在定义有关网络侵权行为和保护模式方面与以前相关法律法规有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以前的规定;但由于其过于原则性的规定,从现阶段出现的大量案件来看,复杂的著作权网络侵权行为还未能得到有效规制。著作权网络侵权行为在本质上虽同于传统的侵权行为,但显然也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规制特点;因此,应根据不同的侵权主体来加以区别规制。  相似文献   

4.
李丽 《新闻世界》2009,(12):35-36
伴随传媒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新闻侵权案件也呈现出多发态势。作者通过对众多新闻侵权案例的研究发现,新闻侵权案件中,涉及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媒体败诉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占多数。由此,文章列举了法制节目中最常见的三种侵权类型和法律性质,并提出媒体从业人员的法律自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数字图书馆用户侵权案件已取代数字图书馆自身作为责任主体的侵权案件,成为相关著作权侵权案件的主要类型,但此类研究仍然匮乏。本文对数字图书馆用户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形态、法律责任承担方式、损害赔偿依据和损害赔偿额评估方法等进行探究,目的是加强对数字图书馆用户民事法律责任的认识,进而用法律引导和规范用户信息行为,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促进数字图书馆有序发展和更好地发挥新型知识传播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首例微信侵权纠纷案为例,分析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著作权保护的困境:法律法规缺失、著作权归属认定困难、侵权行为难以监管、侵权纠纷审理难度大。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技术措施并简化侵权投诉流程、加强监管并推进实名制、适当加大对自媒体作品著作权侵权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7.
赵双远 《传媒观察》2007,(11):23-24
近年来媒体竞争激烈,各家新闻单位在抢抓新闻,强化舆论监督的同时,侵权案件也在不断增加。这一问题困扰了众多新闻单位及其采编人员,特别是相对弱势的地市媒体。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融合出版背景下著作权侵权与保护问题。融合出版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使得著作权侵权行为呈现新的特征:侵权行为更隐蔽,侵权作品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侵权成本大幅降低甚至趋于零成本。出版单位须与时俱进,从整体战略需求出发,准确判断侵权行为,及时发现侵权线索,激励用户参与,挤压侵权作品空间,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人享有著作权法规定的诸多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但在实践中,媒体转载作品时由于缺乏著作权意识等原因,经常陷入侵权误区。为从根本上避免和解决媒体转载中的诸多侵权问题,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寻求对策:一是着力提高媒体和公众的著作权意识;二是加强对法定许可转载的管理;三是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和内部管理等制度。  相似文献   

10.
微信平台传播的信息具有版权保护的可能性,其中著作权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侵害微信著作权的情况有微信转发、微信公众号平台对作品的上传和传播侵权等.保护微信中作品的著作权应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打击微信侵权行为,增强微信使用人的著作权意识和作品著作权人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作者对著作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在出版活动的著作权使用过程中,侵权问题亦显得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未尽合理注意义务而导致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文章从对作者的著作权保护以及出版者对著作权的使用两个角度,阐述如何规避日常出版工作中常见的因未尽合理注意义务而导致的署名权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2.
尽管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在当前已算不上什么特大“新闻”了,但是笔者仍然记得山西晚报曾经报道过,河南省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河南灵宝市妇幼保健院侵权事实成立的一审判决引起的社会热议。此案的判决再次为那些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而不顾,随意违法侵害网络著作权的网站经营者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使笔者深深感到,加强网站经营者维护著作权法的自律意识,在当前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问题。“灵宝妇幼”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几年前,山西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委托某科技公司为自己制作了网站页面。2005年3月,该院发现河…  相似文献   

13.
从江苏电信侵权案看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久前,两起网络著作权的诉讼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其中.王强(网名“白衣卿相”)诉江苏电信侵犯其网络著作权一案,为江苏省首宗网络著作权侵权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支持原告王强的诉讼请求,由江苏电信承担全部侵权责任。判决江苏电信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于15日内在全国媒体上公开道歉,赔偿原告损失2万元整、几乎是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4.
在未经许可发表著作权人作品以及歪曲、篡改、剽窃他人作品等类型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中,著作权人往往将图书出版者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著作权人对于出版者的诉讼请求主要包括停止侵权、停止销售并销毁已经出版的图书、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著作权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第十九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陈军  朱海燕 《新闻世界》2009,(10):16-17
伴随着传媒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新闻侵权案件呈现出多发态势。作者通过对众多案例的研究发现,新闻侵权案件中,涉及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媒体败诉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占了其中绝大多数,这一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新闻侵权的形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新闻界》2004,(2):67-68
近年来,我国状告新闻媒体的官司急剧增多。以广州市为例.近5年来,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受理新闻侵权诉讼案件共计160件,受案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仅2002年就受理67件新闻侵权案件,被告新闻单位从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到电视台、互联网站都有。不仅如此.该市新闻单位败诉的比例也有所上升。2000年媒体败诉5件.占29.4%;2001年媒体败诉14件.占34.1%;2002年媒体败诉24件,占35.8%。这些情况与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权利意识增强有一定关系.但也反映出新闻单位在报道过程中的瑕疵是新闻侵权案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出版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方式的兴起,传统课程教材也开始在纸质图书基础上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出版,但由于数字化图书法律法规、侵权行为认定机制等的不完善,数字图书出版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著作权审查、侵权责任认定问题。本文围绕数字教材出版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对数字教材出版的著作权授权、审查,以及著作权法律机制不健全而带来的侵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著作权版权保护、行为损害处理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具有平民性、自主性、交互性强、传播快等特点,近几年,飞速发展的信息传播平台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角色,逐渐打破了传统媒体"一言堂"的局面,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但我国缺乏专门的法律规范对自媒体作品的著作权予以保护,以现有的著作权保护体系难以妥善解决自媒体时代出现的许多著作权侵权问题.鉴于此,立法者需完善著作权法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自媒体提供商的监督,采用实名制等措施以改进保护现状,提高自媒体服务商的技术保护等措施,最终构建我国自媒体著作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方 《传媒》2014,(24)
正本刊讯(记者高方)继7月9日、9月2日分别通报了"剑网2014"专项行动第一批和第二批网络侵权盗版案件查办情况后,国家版权局于12月16日通报了"剑网2014"专项行动第三批12起网络侵权盗版案件查办情况。国家版权局通报的这12起案件包括:黑龙江"第一教育网"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案、上海"射手网"侵犯影视作品和字幕作品著作权案、江西陈某某通过网络销售侵权盗版出版物案、辽宁大连一海通科技有限公司侵犯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案、广东  相似文献   

20.
网络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可划分为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用户直接侵权和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两种类型.为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证明责任,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作类型化处理十分必要,并且应尽量平衡网络著作权人的保护激励、公众获取信息、互联网发展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