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谙熟音律,巧于词作,长于词论,其词现存70多首。不但在宋代女词人中首屈一指,就是同当时许多著名的男性诗词家的词作比较,也毫不逊色。明代词评家杨慎说她:“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词评家李调元也曾这样评李清照:“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历代词评家都从李词的风格气度着眼,以精当的语言称赞了清照在词作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清代常州派与宋代词评家在词学理论、词评视角和创作主体与词评主体的关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宋代词评家将词评放开在整个文化背景上看词的优势与不足,清代常州派词评家将词评放到与宋比较的格局中而论词;宋代词评伴随创作而展开,清代词评则与浙西派比照中来进行;宋代词评是先作者后评论,主张创作先行;清代是先学者后创作,创作往往是主张的演义。  相似文献   

3.
宋代女性词的创作非常繁荣,留下了很多优美动人的词作。宋代女词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上层知识女性;一是歌妓姬妾。她们在词中以不同的方式写尽了内心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同时,宋词中还有许多男性作家为女性代言的作品,这些作品与女词人的作品在表现方式和情感内涵上都有很大不同。比较而言,男性作家的作品是男性视角和感观中的女性形象,而女词人的作品则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与朱淑真是宋代词坛上两位颇有成就和个性的女词人。她们才华横溢,善诗善文,尤以词著称,堪称宋代词坛上的双璧。本文从她们自身的情感流变过程:少女阶段、少妇阶段、思妇阶段来比较分析她们词作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夫君游宦、游学、经商等相隔的凄寂情境,使得宋代妻子们的孤独非同一般的幽深。她们在寄外词中所塑造的自我形象极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形象,在她们的寄外词中,多是含情脉脉为情所困的苦情人,这说明宋代妻子们对自我的角色期待与社会对她们的定位存在很大的反差,她们渴望以情人兼妻子的双重身份获取丈夫感情的回报,而不是贤妻良母的无声付出。  相似文献   

6.
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家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意识。宋代,词这种文学样式非常繁荣,出现了大量女性词人。她们在词作中抒发内心情感和理想愿望,表现了女性独有的自我意识和心灵空间。她们努力冲破封建传统束缚,追求人生价值;大胆追求爱情,表达对美满婚姻的渴求,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自身形象,这使得宋代妇女词中洋溢着女性独立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词的全盛时期。在百花竞妍、万紫千红的宋词花圃中,出现了一千二百多位知名的词人,其中女词人就有五、六十人。尽管她们之中的不少人有词无名,仅仅以单词流传,使我们无法“知人论世”,但从这些流传下来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她们晶莹璀灿的艺术才华,窥见她们创作的一斑风貌。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与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各自为后世留下了文笔精妙、含蓄隽永的作品.她们创作的大量醉酒词,就像流淌于她们精神世界的血液一样,融汇着人生丰富的情感波澜.文章对李清照与朱淑真的醉酒词作比较,窥探词人真实自我的一面,反映她们个人的遭遇和情愁,以及各具特性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谢穑 《文教资料》2012,(17):3-5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演变中,宋代女性词作是女性文学的一座高峰,这与宋代女性词人广泛继承前代的文化遗产息息相关。她们善于化用前人的诗文典故入词,表明自己的心迹,抒发自身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宋代歌妓根据其妓籍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官妓、家妓和市井妓三大类。她们对当时社会的宴乐风俗、士人生活、文学创作特别是音乐文艺的传播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宋代的正史、笔记、诗词与小说中大致勾勒出宋代歌妓的本来面貌,对其组织制度、活动情况作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考察,以期给人们提供一个正确评价宋代歌妓的历史平台。  相似文献   

11.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12.
曲惠勤 《学语文》2013,(6):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见卷首),二词都是李清照词乃至宋词中的杰作.其共同点是以写愁动人,但描写重心和具体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差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的是生离之愁、闲愁、有限之愁。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此时,李清照已经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在外地为官,夫妻分居,离愁满怀。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叹赏,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寝食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朱淑真都是宋代著名的女作家,且都以词著称于世。她们的诗词既有许多共同之特点,又各有千秋,堪称宋代词坛中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相映生辉。本文主要从李清照及朱淑真自身的特点以及她们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来比较异同,揭示二者在词的创作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于宋代咏物词的研究,前人在情志内涵、表现技法层面发掘较多,但对于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关系这一具有根本意义的层面的揭示和分析则并不充分。创作姿态(即创作过程中及作品完成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主体与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联系创作之本源与作品最终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之间的桥梁,对于咏物词的研究与阐释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层面出发,对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宋代名词人咏物词之创作姿态进行概括、提炼和阐发,可见宋代咏物词创作演进轨迹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宋代女性词的创作非常繁荣,其中有不少是歌妓词。这些词作真实地表现了宋代下层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不甘受命运的摆布,努力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不论是官方所有的官妓,还是沦落在社会底层的市妓,或是生活较为安定的家妓,在词作中都表现了下层妇女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可贵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6.
白冰《(广韵)语词训诂所反映的宋代新语词》(见《五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文中所论及的很多词语始见年代早于宋代,不可视为宋代新语词;有些组合缺乏必要的分析,而被误认为是词。  相似文献   

17.
试以《全宋词》中僧人词的保存情况为线索,分析宋代僧人词保存、传播的途径,勾画出现存宋代僧人词的概貌,把握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创作风貌,初步探讨僧人词的接受问题,认为历代词家在宋代僧人词的接受过程中带有明确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张彩云 《现代语文》2007,(9):79-80,87
李清照与朱淑真是宋代相映生辉的女作家。她们的诗词在艺术构思、题材范围、艺术风格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相近之处,但是她们在艺术主张、艺术感受、厚重感等方面又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把握她们的异同,揭示其艺术特色,对于女性文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词中塑造了众多闺阁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丰富多彩,摇曳生姿。在她们身上,折射出的是女词人最本真的灵魂与艺术世界,而相对于那些由男性代言完成的女性形象,她们显得更加栩栩如生、灵气逼人。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和阿赫玛托娃这两位中俄婉约词(诗)的代表人物,因为彼此在创作上相似的艺术特色以及生活背景跃入了大众的审美视野。她们相似但并不雷同,各自有着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这些都表现在具体的文本中。两位女词(诗)人以她们卓越的文采和细腻的心思,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挑战男性在文学上的主导地位,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女性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