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足球“黑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我国足球赛场秩序的"黑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对裁判员的监督和管理缺乏科学有效办法、各俱乐部的利益驱动、环境影响、立法不健全与打击不力等是"黑哨"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体坛打假扫黑呼唤司法介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我国体育界近年来的假球和黑哨现象,指出体坛打假扫黑,必须要有司法介入。然而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司法介入体坛困难重重。建议刑法增加体育类犯罪,以完善体育法制。  相似文献   

3.
张洋  李金早 《体育科技》2013,34(3):45-47,57
通过对于中国职业足球内部管理制度、政府行政干预、社会监督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司法介入制度的研究,探寻影响我国职业足球出现"假球""赌球""黑哨"和腐败问题的因素,以期对中国职业足球"假赌黑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足球"黑哨"行为对法益的侵害及其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足球"黑哨"包含裁判员吹黑哨的行为、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及参赌行为等,这些行为分别有不同的故意内容、侵犯不同种法益、触犯不同的罪名.裁判员吹黑哨的行为侵犯了不特定多数人的财产法益和国家进行正常管理活动的法益,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诈骗罪等多罪的竞合;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侵犯了公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法益,构成受贿罪.对"受贿黑哨"、"涉赌黑哨"等,应当以裁判员吹黑哨所犯的罪和获取财物所犯的罪并罚.  相似文献   

5.
中国职业足球超级联赛作为中国足球的顶级赛事,联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国足球产业的整体发展。然而在其17年的发展中,却发现其问题频出,"假球"、"黑哨"、"赌球"等一系列新的代名词灌入职业联赛,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本文借用超循环理论去分析如何使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制度文化内各子系统实现有机循环,进而提出一些有助于中超联赛实现良好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黑哨”现已成为体育界最为敏感且非常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探讨篮球黑哨现象的危害性,界定篮球裁判员黑哨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并分析篮球裁判员黑哨现象的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篮球裁判员黑哨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其遏制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有效预防和遏制篮球裁判员的黑哨行为,促进我国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足坛"黑哨"刑法定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我国刑法学界对足坛"黑哨"刑法定性的3种代表性意见,即无罪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说;受贿罪说。对"黑哨"进行刑法分析,认为:基于中国足协的特殊地位,由其指派的裁判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从"黑哨"的行为特征看,完全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应当由司法机关介入对其犯罪行为进行刑法规制,充分发挥刑法的惩治、威慑作用,以便有效地治理"黑哨"现象。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职业联赛是一条河,那俱乐部就是河上行驶的船,要是从船上胡乱向河里扔东西,这河就会污浊不堪。而我们国内联赛这条河里多少是有些污浊的。在2002年初的中国足球工作会议上,俱乐部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和规范,联赛中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和不正当竞争及腐败现象,等问题被足协列为了2001年中国足球的重大问题。 2001年底发生的“裁判风波”,再也无法逃脱人们对“假球黑哨”的狂追猛打。当证据终于被司法者抓到手里时,“黑哨”立马现形,不过哨之所以变黑不是球员支使的,也不是球迷支使的,站在黑哨身后的恰恰是联赛的载体——俱乐部。  相似文献   

9.
治理竞技足球运动中的“黑哨”行为是当前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分析造成我国足球运动中“黑哨”行为主体犯罪的诱因:法律法规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提出改革我国足球发展体制,完善足协监督体制,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裁判员职业素养,做好预防措施和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薪酬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着重分析黑哨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思考,供大家商榷。1.“黑哨”问题“黑哨”问题是指裁判员在比赛中出现严重的错判、漏判等行为。根据心理学的意识理论,可将“黑哨”问题分为两大类,即有意识的故意行为和无意识的随意行为。(1)有意识的故意行为有意识的故意行为是指裁判员在比赛中有意出现错判、漏判行为。(2)无意识的随意行为无意识的随意行为,就是指在比赛中,裁判员的错判、漏判等行为不是主观上的故意行为。2.“黑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黑哨”问题的产生是社会方面、心理方面…  相似文献   

11.
“黑哨”行为是指裁判员在体育比赛执法过程中故意不遵行竞赛规则、规程和裁判法、违背体育精神和执业道德,违反体育法律法规条例章程的规定而作出不公正判罚的行为。导致“黑哨”行为的原因多样,但其与受贿不存在必然联系,与“受贿”行为存在本质区别。“黑哨”行为是一种具有特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对比赛各直接利益相关方均产生消极影响和不利后果;破坏了国家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制度;损害了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依据其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的不同程度,“黑哨”行为应当受到行业内部纪律处罚或体育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12.
足球裁判吹"黑哨"的行为是被禁止的,然而在近年的中国却尤为盛行。因此,如何更好解决足球"黑哨"问题,给足球运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空间是大家所期待已久的。通过从龚建平案件着手,用法律的眼光来审视,且介入刑事司法活动,从主客观方面和社会危害性的角度来分析,得出吹"黑哨"行为应该受到刑罚处罚,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黑哨”行为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哨”行为不仅损害了裁判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体育的健康发展。对“黑哨”行为的惩治,关键在于对“黑哨”行为的法律性质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科研管理体制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炳璞 《体育科学》1999,19(4):21-24
现行体育科研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与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形成反差,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要素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流动性特点有距离,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关联性趋势不吻合。应解决以下问题:实现体育科研管理体制的战略转变必须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必须从练好内功、加强科学管理入手;必须进行体育科研基本要素的优化组合,按“集约型”的方式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在实现体育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积极促进体育科研机构的优化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实现以上两个转变必须按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运作。  相似文献   

15.
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概念、成因、在近几届奥运会上的相关表现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往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和主办国预防或应对“低谷效应”的相关举措,提出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可能出现“低谷效应”的对策:适度压缩奥运投资规模;场馆建设既要考虑短期的赛事要求,更要考虑所在城市的长期需求;建立有效的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和房地产市场体系;引导相关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借助奥运加快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现行体育科研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与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有很大反差;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科研要素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流动性特点有很大反差;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关联性趋势不吻合。应解决以下问题:实现体育科研管理体制的战略转变必须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必须从练好内功,加强科学管理入手;必须进行体育科研基本要素的优化组合,按“集约型”的方式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在实现体育科学技术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积极促进体育科研结构的优化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实现以上两个转变必须按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足球"黑哨"现象的人性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红莲 《体育学刊》2006,13(5):129-131
从人性的角度对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黑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趋利自保是人的本性,在一般情况下,人总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当人对利益的追求超出一定限度时就会产生非理性的行为,最终导致人本质向恶的异化,人变得贪婪、腐败甚至走向毁灭。“黑哨”就是职业足球联赛中各利益主体为追逐自身最大的利益,在法规制度、道德约束不够的地方,违背了人的道德本质,以权谋私,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置国家和他人利益于不顾而做出的不道德行为。从防范人本质异化的方面考虑,对防范“黑哨”行为的发生,应加大防范力度,重在治本;并加大查处力度,惩戒于后。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基础、训练周期观、早期专项化训练观、"元因素"主导地位观对"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进行了辩证分析。结果表明:(1)两者注重的训练内容不相同;(2)"一元论"训练理论是对"二元论"训练理论的延续和补充;(3)两者研究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视角不相同;(4)两者"元因素"主导地位的共同点是运动成绩。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内核的辩证分析,导出"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是协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比赛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发展成为运动训练的重要训练方法之一。但是,简单的“以练代赛”或“以赛代练”,都是违反训练学规律的。因此,在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取得一定突破的情况下,需要从运动训练学科的角度认真总结训练方法的科学性问题,正确处理好“比赛”与“训练”的关系,这不仅是竞技体育的科学理论问题,更是竞技体育技术实践与管理的指导性问题。“以赛代练”,不是不练,提法的科学理解必须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