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8年,山东省委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发展文化产业是实施经济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产业人才作为智力支撑。目前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总量居全国前列,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数。但也存在着文化产业人才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重与发达省市相比较低、文化产业人才的整体素质不够高、文化产业人才的分散化等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应从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根本保证的意识、吸引聚拢文化产业人才、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规范约束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来加强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传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需要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支撑。文章分析了河南传统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中高端的管理、文化市场经营、文化创意、学术研究等人才匮乏;指出了制约河南文化产业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吸引力不强、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机制不完善、高端人才的评价模式单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明确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优化高端人才发展的系统环境、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转变中,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地方高校应积极担负起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河南地方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地方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与地方文化改革实验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培养既懂文化又善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健康、科学发展,加速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紧相关联,密不可分的,并对人才有着自身的特殊要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存在高端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具有文化创新性、高知识性、丰富的想象力、高流动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等特征。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的培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持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的特殊规律,在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管理、使用、评价、开发诸方面采取特殊手段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紧相关联,密不可分的,并对人才有着自身的特殊要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存在高端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具有文化创新性、高知识性、丰富的想象力、高流动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等特征。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的培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持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的特殊规律,在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管理、使用、评价、开发诸方面采取特殊手段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作为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重任的人才密集型组织,其自身人才队伍的国际化非常重要,事关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事关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基于此,从高等学校职能出发,审视人才全球化的国际形势,针对当下我国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从人才观念、工作机制、引进方法和培养途径等方面,提出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国际化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靠政府、企业、院校共同参与,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实现相互联动,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效率.这种联动机制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营造高技能人才的支持机制;以企业为主体,构建高技能人才成长机制;以院校为主力,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文化产业人才总量偏少、精英不多、结构失衡、素质不高,这与政府的文化产业人才建设力度不够、文化产业人才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文化企业人才建设措施不力及地方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等因素有关。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要更新人才观念,强化河北文化产业人才建设顶层设计;创新引才机制,形成河北文化产业人才强磁场;健全育才体系,构筑河北文化产业人才高地;完善用才制度,激发河北文化产业人才活力。  相似文献   

9.
欧阳友权 《成才之路》2013,(25):I0004-I0005
人才资本的蓄积培育和市场配置是文化产业要素、市场的关键要素和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文化人才存在总量偏少、精英不多、结构失衡、分布不均等问题,优秀人才稀缺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人才短缺源于人才供给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市场配置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尚未构建起契合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需要拓新文化人才资源的配置路径。与此同时,实施文化产业人才战略,应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主渠道作用。我国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科与专业、理论与实践、自律与他律的矛盾,实施交叉培养、有所倚重,二元并重,特色取胜的育才路径,是消解这些矛盾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要树立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法宝.高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科学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营造人才发展的环境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需与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相适应,而文创化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艺术设计类专业文创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教育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文创化人才培养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为提升人才培养内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卜复鸣 《职教通讯》2020,(2):118-122
“香山人才”是指熟练掌握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香山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家族式传统技艺传承、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化传承、名师培训、技能比武等方式。针对当前“香山人才”的培养途径,可做如下优化: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香山人才计划”培训体系;建立培训学院,与职业院校开展实质性的深度合作;鼓励著书立说,走文化相融的“香山人才”可持续发展之路;营造工匠文化,确立尊匠崇能的人才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当前南阳玉文化产业存在着诸多问题,高层次人才短缺,市场不规范,缺乏名牌效应,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建立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保证人才的充足;规范市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玉文化内涵;政府明确开发战略,实现南阳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创意人才的支撑,高职院校承担着大量技能型创意人才的培养重任。建立起完善的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引导机制,坚持文化素质培养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原则,是培养目艺术、技术、市场融为一体的高级复合型创意人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涉及产业技术体系、原始创新、区域布局、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其中,人才的培养是最关键的一环。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高职院校的教育规律入手,从文化建设、培养理念、课程体系、配套制度、配套服务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寻求适合于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从人才培养角度助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针对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保障机制从基于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产学驱动实践体系、产教研融合育人机制、课程与教材建设等方面保证了高校的应用转型,提升了教学质量,加速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保障机制是多年来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总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种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态势及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对泉州地方高校如何拓展办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等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泉州地方高校创意人才培养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18.
职教集团作为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作平台,应在加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同时积极探索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途径。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培养创新型高职人才是职教集团建设的内在属性。职教集团应当围绕专业发展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结合以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推动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为了更进一步地拓展和运用这种联系,必须要重视二者的融合。从体育实践体系的形成、实现课程体系的转变、培养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人才三方面进行融合对策运用,最终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性人才战略发展。文章进行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并提出了体育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融合对策,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同时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对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