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而通常读者是通过语篇进入到与作者的对话中。因此,语篇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和作者进行双向交流的对话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读者在语篇阅读过程中能否发现事件或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直接影响对语篇的理解与记忆。本文着重分析读者在语篇阅读理解中的因果推理过程,旨在为调查外语学习者的推理过程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并从框架中发现研究变量,为将来的实证性研究做准备。  相似文献   

2.
理解是主体对客体进行消化的精神活动,文本意义的生成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理解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意义也是多样化的;因此,一切理解都是基于“误读”而产生的,导致误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本的开放性、传统的影响的焦虑、语境的变化以及权力意识是误读产生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审美活动,误读的益处却是积极而多样的,误读是对经典进行解构和重构的最主要方式,误读是一种创新,无论是对作品的拓展理解并赋予新的意义还是对作品的戏仿改写,误读是读者对来自经典的影响的释放方式,同时,误读是读者争取话语权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读者反应批评以重视阅读主体的能动性著称。在不同哲学与美学思潮影响下,读者反应批评内部又有偏重作者、偏重读者以及调合作者与读者的细微差别。从意义的本体论认定和阅读的方法论选择两方面对以阅读主体能动性为焦点的分歧展开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文本意义的丰富性和阅读活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读者在文本意义生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灶神之妻》,将费什的读者观和费伦的读者观结合,可以克服费什理想化的读者观,而费什的"共同解释框架"概念又能帮助我们阅读跨文化文本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5.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的思想交流,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的、并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认知心理过程。而且只有在语篇层面上批判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其中,冗余信息对提高阅读理解与欣赏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立足于信息冗余理论,分析冗余信息在词汇、句子和段落三个层次的表现形式,之后再说明信息传递的两个平面与受众的信道接受力,并进一步具体论述如何分辨和利用冗余信息并提高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阅读理解?要给它下个定义恐怕是不容易的。我们或许可以简单地说,阅读理解是交际过程的一个方面,是把作者头脑中的思想转变成读者头脑中的思想。要实现这个转变,作者必须首先在头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特别重视读者,她不仅不断以自己预期的读者接受来调整作品,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构建作者与读者的良好关系的理论。读者的阅读期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张爱玲的艺术创作取向,她的写作模式主要有:"传统 现代"、"东方 西方"、"边缘 猎奇"、"人性 兽性"四种,目的是为了适应更多的读者,满足他们不同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实践诠释学认为,根本不存在只写在书上的作者原意或文本意图,只存在写在社会活动中的实践预期和意义指向,文本意义并非读者心理期待的产物,而是社会需要及其实践图式共同塑造的,只有深入到公共理解体系所共同遵守的实践图式及其策略选择,才能寻找到实现"作者原意一文本结构一读者期待"内在整合的中介。实践图式是作品的社会效果能否...  相似文献   

10.
叙事作品的伦理是个体视域下,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构建具体道德观和伦理意识,以及读者与文本、作者、人物进行对话的一种伦理价值. 当代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作品《别让我走》承载着丰富的伦理意蕴,故事情节的选择、故事人物和隐含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伦理道德的流露,则是读者进行伦理判断的依据.围绕小说中"攫取克隆人身体器官"这一核心事件,本文通过援引修辞叙事学理论,针对黑尔舍姆学校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的,着重分析人物叙述者、隐含读者和隐含作者各自做出的伦理判断,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有关阅读正常者阅读技能以及阅读不良者认知加工缺陷的跨语言研究,深入探讨了语言文字特性和认知加工过程与阅读技能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揭示阅读的认证加工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通过对国外已有研究的回顾,发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其一,以往跨越语言的研究较少全面系统地考察字词识别中音、形、义三方面的认知加工过程,多集中于语音意识和正字法意识方面。其二,即使有的研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考察的是被试在第一语言中的表现,涉及第二语言的阅读技能发展的研究也很少,更缺乏同时考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平行发展的研究。其三,为数不多的上述研究也大部分来自于拼音文字系统之间,即便有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跨语言研究,也是以生活在国外的英—汉双语儿童为被试,而对于生活在中国的母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的跨语言研究还很少。  相似文献   

12.
在普通话水平测前培训中,作品朗读可以从多方面提升应试人的普通话测试整体水平,应作为训练的重点和最佳切入点。在训练中,把握明确朗读涵义、逐层分析作品、调整朗读状态、培养朗读技巧等朗读训练的核心环节,并进行综合运用,既可把静态的字词代入语流训练,又可为没有文字凭借的命题说话打好基础,使应试人初步掌握有声语言表达的步骤方法,最终达到广泛提高有声语言的艺术化表达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为应试服务,加上观念的陈旧和僵化,现在的阅读教学背离了文学阅读欣赏的基本规律;现代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由作家、作品、读者共同构成的“三R”关系的整体,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允许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做一个“学者”而不做“讲者”,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独特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4.
杜甫评价庾信作品时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后又屡屡用"老成"评价他人的文学作品。"老成"体现出杜甫的文学审美观念,也是杜甫作品努力追求并达成的艺术高点。溯源"老成"一词词义,结合历代文学批评家对"老成"的理解,分析杜甫后期作品,发现"老成"一词既有"穷而后工"之意,也有"宏博渊雅"之内涵。  相似文献   

15.
如果将文学活动看作作者与读者的对话,那么这一对话就是以文本为基础的。文本的一系列复杂的艺术机制为对话提供了可能性,空白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空白是作者依据对话原则所创造的、文本所提供的有待于读者填充的空间,是读者进入文本与作者交流和对话的枢纽。正是文本的空白成为连接创作意识和阅读意识的桥梁,成为前者向后者转换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主位结构理论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范畴,将其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把握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框架;提取信息,加快阅读速度。本文将主位结构理论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旨在帮助读者把握篇章主题及有效地解读篇章,获取所需的信息,培养语篇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学艺术对民俗关注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离骚》到《红楼梦》、《水浒传》到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常常可以见到其中对某种风土人情或民风民俗的描绘,虽然这其中作家的因素不可忽视,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民俗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