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习惯于把第一版作为要闻版,人们常把一版比作一张报纸的“脸面”,甚至有“窥一版而见全报”之说,通过对稿件的长短搭配、轻重处理,版式的高低组合、区位排列,报纸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版还直接、集中体现了一张报纸的读者定位、价值取向、风格特点和办报质量。都市报为了增强视觉冲击力,强化卖点,在一版中将各种版面手法用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2.
让报纸“动”起来,有诸多途径,其中一条,就是策划各种活动,让报纸与读者互动,在互动中,与读者建立联系,培养感情,在互动中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钱江晚报进行了首届“新闻宝贝”评选活动。近一个月的活动中,钱江晚报采用鲜活、娱乐、双向互动的方式,对新时期报纸品牌的推广创新、对平面媒体与读者的新型互动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把要闻版比作一张报纸的“脸面”,甚至有“窥一版而见全报”之说,透过稿件的长短搭配、轻重处理,版式的高低组合、区位排列,报纸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要闻版更是直接、集中体现了一张报纸的读者定位、价值取向、风格特点和办报质量。都市报为了增强视觉冲击力,强化卖点,在要闻版中将各种版面手法用到了极致。要闻版的作用版面设计也是一种传播语言,主要是因为版面空间存在着强势上的差异。所谓强势,就是版面吸引读者注意的特性。一个读者阅读报纸时对每个版面以及每个版面上的各个局部的注意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化是报纸的必然选择,报网融合是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成都传媒集团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旗下成都商报整合纸媒和网络资源,通过社区网站成都全搜索和民生版面社区金版实现了报纸与成都网民无缝互动,报纸、网络、商家、网民的四方互动活动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6.
晚报、都市报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当继承优良传统,重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立足于为市民、为百姓服务,把报纸办成报春的“燕子”。报纸的生存和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采集、创作、传播新闻的能力。到百姓生活的海洋里抓“鱼”,是晚报、都市报的基本做法,应当坚持。记者深入下去,素材成了“这一个”,写出的东西也会是“这一个”,报纸自然就有了风格和特色,从而受到百姓的喜爱。取得广大百姓的信赖,是晚报、都市报发展的根本。提高报纸的美誉度,关键在于报纸的内容定位,要切实为百姓提供周到的服务。报社还应当搞一些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读者参与活动的频次和兴趣越高,对报纸的归依感就会增强,互动的效果就更好。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化是报纸的必然选择,报网融合是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成都传媒集团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旗下成都商报整合纸媒和网络资源,通过社区网站成都全搜索和民生版面社区金版实现了报纸与成都网民无缝互动,报纸、网络、商家、网民的四方互动活动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8.
在各类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都市报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市报曾经自诩信息量大,但现在与网络比起来,信息量已经相形见绌;都市报曾经带给人们丰富的文娱享受,但现在与电视比起来,娱乐功能已经望尘莫及;都市报与读者的互动曾经是一大亮点,但现在与广播的热线问答比起来,已经很是尴尬。曾经的“厚报”,让都市报人极度膨胀,甚至幻想吸取各媒体之长以求一统江湖,但现在冷静下来看,报纸就是报纸,  相似文献   

9.
党报价值再发掘党报很重要的功能是舆论引导,体现主流意识,传播主流价值观.这也是其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但是,党报要实现这一功能必须首先让读者接受.《南京日报》总编辑卜宇说,"满足读者需求是最重要的,党报出来后如果读者不看,就是对党的最大不负责任.我们必须要办读者愿意看的报纸."在新的媒体和舆论环境下,必须重新发掘党报价值,并把价值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知道,对于读者来说,购买报纸,不仅购买信息,而且购买报纸的判断力。大至整份报纸,小至一个版面、一篇稿件,都反映着主编、编辑以及记者对新闻的价值判断,读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其实也是被动地在接受报纸对新闻的价值判断。因此,在琳琅满目的报刊亭,能够让读者第一眼就挑中,并且在接下来的阅读里留下特别印象的报纸,才是一份成功的报纸。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6,(22):63-67
副刊曾经在党报、晚报尤其是都市报的内容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后来随着都市报向"主流都市报"转型,这种"大杂烩、小文章"的社会副刊和泛文化副刊基本上逐步衍变为经营性专刊。奇怪的是,在当今传媒生态巨变,传统纸媒大幅减版成为新常态之时,过去作为"配菜"可有有无的报纸副刊版面却有增无减,大行其道。本文认为,这是为了适应报纸转型需要而进行的探索,并就如何做好副刊提出了五点看法:创新思维,与新媒体融合;紧跟新闻,但又跳出新闻;加强原创,做到独此一家;突出特色,打造本土文化;提升品质,留住新老读者。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各地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将民生报道跃上一个新高度。如果报纸能够更加关注民生,加强与读者互动,并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有了胜算的筹码。  相似文献   

13.
提倡报纸与读者互动,做好报纸与读者互动,已是深入许多办报人心中的理念。这是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是报纸确立读者主体地位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报纸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党的办报传统,所谓“开门办报”,就包含了与读者——群众的互动内容。从最初的读者来信、征文、读者调查,到现在几乎每个报社都开通的热线、邮箱、读者报料,以及一些话题讨论,都是办报互动实践的结果。本文所说的“互动”,是特指围绕中心工作、主题  相似文献   

14.
报纸消亡确定是“报存纸亡”吗?报纸读者确定会“渐渐老去”吗?报纸价值确定是“内容为王”吗?2014年对纸媒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再次引发的报业存亡话题还未平息,上海解放文新两大集团合并给这个并不新的话题炉火添柴,直到2014元旦起新闻晚报停刊引发“纸媒之殇”,报业可谓哀鸿遍野。报纸存亡的高谈阔论,不仅无助于报纸的新生,而且充满了负能量;报业转型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5.
依据新闻热点精心策划活动,让新闻更具针对性,拉长新闻价值链,提高媒体影响力,正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一个主攻方向.<湖州晚报>近年来在社会活动策划上全方位出击,充分挖掘新闻价值,使报纸与读者的互动体现出经常性,多层次,使新闻附加值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6.
<正>头版作为报纸的“橱窗”“脸面”,既是内容传播的流量入口,更是媒体价值立场和内容品质最直接的呈现。尤其是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如何在“信息轰炸”中吸引读者,成为各家纸媒头版编辑每晚都在思考的最核心问题。如何精耕头版,扮靓报纸的“脸面”,既吸引读者关注,又彰显报纸品质,楚天都市报作为全国最知名的都市报之一,一直在不懈探索中。一、精选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新闻在数十条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领域的新闻之中,选取可以登上头版的稿件内容制成导读,  相似文献   

17.
刘玉松 《新闻世界》2009,(12):30-31
新闻互动性是与以前“我编你读”的传统单向传递模式相对的概念。简言之,就是报纸与读者的相互交流。包括直接参与性互动和心理互动。直接参与性互动是近年媒体惯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即媒体通过策划新闻活动让读者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去.使读者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媒体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农村类报纸为坚守和拓展市场,将“服务性、指导性、可读性”并重的办报方针进行延伸,相继推出了许多与读者互动的栏目与活动。作为安徽日报农村版《农业周刊》编辑,我认为,互动服务是农村类报纸践行新闻“三贴近”的生动体现,是提高报纸亲和力和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农村类报纸应把互动服务作为一种不变理念长期坚守。  相似文献   

19.
丁家发 《新闻世界》2009,(10):26-27
目前,都市报已成为普通市民了解资讯和社会万象的一道“精神大餐”。正由于都市报新闻报道的“平视”视角,都市报才会“坐”到读者中间,才可能真正关心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愿望,从而在新闻报道方面千方百计去适应和满足读者的兴趣和需求。如何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读者?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报道中要经常性地与读者开展互动。  相似文献   

20.
武汉有5家都市报,按实力可分“三个世界”,今春已有两报改版,“柜台年年整”,但报业格局难改,“三个世界”仍在。并且,不容乐观的是,多数报纸改版忽视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改版未借数据库之力,读者管理粗放,改版决策处在“拍脑袋”阶段,没有进入“计算机辅助决策”阶段;二是改版仍停留在“新闻纸改版”阶段,没有进入“数字化改版”。这是报纸改版的两个“数字化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