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曼 《出版广角》2016,(7):67-69
媒体公信力是指受众对媒体的认可与信任,是媒体影响力的最终表现.价值观是媒体公信力的基础,公信力是媒体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微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信息不再单向接受,而多进行协商式解码,同时,在价值观念上进行选择性认同.媒体只有从根本上提升价值观念,才能提高自身的公信力,获得受众普遍认同,化解信任与生存危机,在媒体竞争融合中获得优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孙宇科 《出版广角》2015,(15):88-89
随着微媒体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其作为信息传播的公共平台,公信力问题开始凸显.在突发事件中,微媒体对事件的走向可能会产生巨大作用.本文时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微媒体公信力进行探讨,以期助力全媒体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媒体是主流媒体,代表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声音.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情况既是公众眼中的媒体形象,也反映出公众对媒体乃至政府的信任程度.本文以最新的数据调查结果为依据,从媒体属性、信息渠道和信息内容三个方面的媒体可信度情况,对当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受众认知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对现实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厉振羽 《传媒》2015,(17):21-23
随着中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中国媒体业将迎来重大变革.这一对中国媒体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的中央文件,其实质是为了进一步壮大主流媒体.经过对大量实例的研究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与分析推理,笔者发现,资本运作是我国现阶段壮大主流媒体的捷径. 资本运作对壮大主流媒体的作用.在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今天,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与新型媒体集团是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重要途径,而资本运作恰恰是其实现之捷径.  相似文献   

5.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受众是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主体.在当今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中,公信力既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公信力的流失必将加剧公众对媒体的质疑,同时也会对媒体自身造成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6.
媒体融合在新时代的传媒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媒体融合会对传统媒体带来一定的冲击,电视记者是媒体中的关键,在应对问题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好的发展机会.电视新闻记者创新与转型有效促进了媒体融合.本篇文章对媒体融合条件下的电视新闻记者转型与创新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当前社交媒体中的重要用户,中国网民当中有大部分就是大学生群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社交媒体不仅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生当中流行的应用工具,使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一定的生活影响.本文通过对比QQ空间与新浪微博两个比较典型的社交媒体,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对河南省大学生幸福感影响进行探讨.使用探究对比两个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关系,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引导大学生该如何正确的使用社交媒体,通过社交媒体来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京 《编辑之友》2018,(5):55-60
新闻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体公信力研究多专注于媒体信度测量,鲜有从"公信力"这一概念出发溯源.媒体公信力不仅仅是指媒体可信度的测量指数,还包含着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而媒体信任是受众对媒体专业性的一种认知与评估,是社会信任的一种.文章将传播学研究进路与社会学研究视角相结合,归纳我国媒体公信力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9.
在融媒体时代下,对传统广播媒体转型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对于推进传统广播媒体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传统广播媒体内容品质、用户意识、媒体布局、盈利模式等方面,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突围之道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拓展传统广播媒体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滥用媒体话语权行为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滥用话语权不但影响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长期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健康运行也有一定的危害.之所以出现滥用媒体话语权的行为,与我国媒体自身的变革和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不无关系.因而在我国媒体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媒体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严格杜绝媒体对话语权的滥用,形成一定的内外约束机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李丹 《声屏世界》2017,(5):8-10
舆论引导能力的强弱对媒体影响力的大小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关乎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领导能力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媒体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管琼  郭璐瑶 《传媒》2015,(9):76-77
新时期,媒体公信力面临很大挑战,特别是一些重大报道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媒体公信力的讨论.本文从信息可信度、报道一致性、道德与品味、目的及导向、从业人员素质和媒体形象等方面,对于新时期媒体公信力的多元内涵进行了剖析.媒体公信力如今包含了更多的方面,内容上也更为复杂.只有从多元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才能全方位的提升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媒体公共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决定了媒体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价值.传播学者对媒体公信力早有认知与研究,但对其定义至今没有达成共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媒体公信力的多元化内涵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和解释,提出媒体公信力实际上包含三个细化的研究主题,即信源可信度;渠道可信度;信息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媒体界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的媒体模式正在面临巨大的危机.融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符合当代媒体的发展局势.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不同于传统媒体,本文将对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提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韦路  左蒙 《当代传播》2021,(3):73-78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渗透到媒体的多个环节,催生出新的传媒业态,并且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的媒体使用行为.本研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对中国智能媒体的使用现状进行扫描,分析用户对智能媒体的使用、认知和评价,并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智能媒体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已经进入智媒时代,智能媒体的发展前景广阔;智能媒体的使用鸿沟以及智能媒体在信息环境、隐私安全和人文价值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从媒体、政府以及公众的角度提出了有利于中国智能媒体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辉  郭娅 《声屏世界》2017,(6):24-25
由于自媒体门槛低、随意性强,人们在自媒体平台上可以畅所欲言,新闻自由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然而,由于自媒体使用者对新闻自由权的滥用,人们随意传播虚假信息,造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使自媒体陷入了无规制性的怪圈.因此,我们亟需建立一个合理的自媒体新闻自由权平衡制度,通过提高自媒体使用者的自律意识、完善自媒体传播运行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自媒体新闻自由权法律法规等方式,营造出健康有序的自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17.
吴玉霞 《传媒》2016,(4):89-91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受众的信息自由度越来越高,但信息传播中的失范行为也越来越多.客观来讲,当前法律规制,远远跟不上自媒体发展的速度.对此,国家要结合自媒体发展特点,加强对自媒体及受众的法律规制和引导,加强舆论监管,对挑战法律权威和底线的要加以严惩.对此,本文结合自媒体法律规制现状及问题,针对性提出自媒体法律规制完善对策,以期为自媒体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轶 《传媒》2015,(9):64-66
媒体的广告审查义务是媒体承担广告侵权责任的前提.媒体广告侵权应采用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媒体对广告的审查应尽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媒体对广告的审查应当是形式审查而非实质审查.广告侵权符合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的“共同侵权”特征,原则上媒体要与其他广告侵权主体承担连带责任.广告侵权责任与主责任竞合时,对广告主体承担的赔偿数额应当予以限制,媒体在无法提供主责任主体的具体信息时应负全部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9.
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播角色.人们在社交媒体体现的情绪化传播则表现为人们对网络媒体信息内容传授的不理智状态.文章把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下,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病理现象归因为社交媒体的情绪化传播行为.社交媒体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扰.本文对社交媒体情绪化传播症结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主流媒体是国家舆论引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受到了挑战与冲击,其权威地位面临着严峻考验,对同一事件的报道,由于主流媒体的审核制度严格,且发布时间固定,不如自媒体发布消息及时,导致受众无法第一时间通过传统主流媒体获得消息,主流媒体的受众正在逐渐流失.主流媒体必须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的舆论影响力,确保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与冲击,指出了媒体融合下主流媒体的优势,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