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从发生到快速暴发流行,对我国现行以《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核心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制度体系形成了重大的挑战。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疾病控制与公共应急事权配置、信息公开发布及防控紧急措施合法性等方面,均暴露出原有体系的明显短板和不足。因此,亟须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尽快依法决定在疫情严重的局部区域宣布紧急状态;而在后续修法、立法中,要完善新发突发传染病风险应对防控制度体系,建立常态化公共卫生预警的法律机制,依法有效维护公众健康知情权。  相似文献   

2.
《学会》2020,(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重大疫情的挑战,亟需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应急治理体系,建立协同治理机制。该文基于国内外研究动态,结合我国科技社团的源起、特征及作用,分析科技社团参与重大疫情应急治理的过程,并以新冠疫情为例,总结科技社团参与应急治理的七种协同模式,以期提升科技社团在应急治理中的科技支撑力。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当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但全球疫情正处于大流行阶段,世界各国积极加强交流合作,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取得抗疫的最后胜利。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治理体系、公共应急体系、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等都是严峻的考验。各级政府部门、各个相关行业乃至每一个人都要进行深层次反思。这种反思不仅是社会成熟和前行的重要过程,也是医学人特有的职业精神。医学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支撑,医学教育培养服务大众健康的守护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应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进重大疫情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  相似文献   

5.
正传染病始终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也引起了人们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深刻思考。科技创新与突破是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关键。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并与纳米、信息、精密电子、先进制造等多学科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突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落实好教育部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必须有所创新。文章介绍了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探索的信息技术支撑,拓宽数字资源获取,多部门联动做好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措施,以及进一步考虑到抗疫进入常态化管理期间,如何落实好线下、线上联动的读者服务工作,最后提出了今后强化线上服务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其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是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航运输承担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针对防疫应急处置短板,面向岗位需求和岗位工作过程分级分类建设航空防疫应急处置培训体系,提高民航员工防疫意识和防疫应急处置能力,提升航空运输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8.
浅谈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在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我国通过最全面彻底的、以"非医疗干预"手段为主的防控举措,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科学防治、精准防治,有效遏制了本土疫情,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国各级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诸多短板和不足。文章梳理了现阶段我国疾控体系、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建设、卫生应急管理政策保障3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新时代疾控体系的职能任务发展、关键科研技术建设和专业人才资源储备3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学会》2020,(7)
社会组织参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具有事实、规范、理论与政策的四重合法性。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我国广大社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实现了党建引领和推进善治的协同效应,切实提高了疫情的"复合防控"效果。各类社会组织的自我约束,有利于对病毒传染进行分割、包围和内部净化,极大降低了疫情的传染风险。多样化组织职能的发挥,能够提升重大疫情治理的专业性,同时,以志愿为导向的各类服务起到了拾遗补漏和补充支持作用。当然,这一过程中暴露出的若干参与困境表明,迫切需要在常态时期进行社会治理质量的改进,进而真正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社会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全球范围内陆续出现新冠肺炎患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我国采取了全方位、严格的防控措施应对此次疫情,国家卫健委要求加大中医药的诊疗力度,使传统中医药在该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有极强的传染性,在诊疗上应以病证结合、分期论治为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扶持正气,以达到祛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城市应急处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验,信息化应用在疫情防控和保障复工复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让城市生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城市迎来了发展方式的转型。新型智慧城市促进了新业态的出现,激发了新城市活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应对疫情的有效措施之一,它是未来城市发展形式的重点。以新兴技术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让城市信息化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也让其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应有之义。未来,城市需要在维护日常管理与危机应对需求之间保持平衡,应将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城市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融合,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真正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2.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永续发展,是必争必保的底线。当前,国际生物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生物安全持续面临挑战。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成为国际的热点,其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平台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我国虽然依靠科技支撑在病原微生物的快速鉴定、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但也暴露了我国在生物安全科技创新领域的短板弱项。根据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战略部署,我国应通过加快完善科技前沿布局、推进学科建设、加大专项人才培养、完善基础平台和生物安全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完善我国生物安全体系,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实现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田庆锋  苗朵朵 《科学学研究》2020,38(8):1358-1366
重大疫情公共危机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的频发,使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面临巨大考验。本文针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过程,以军民两大系统为核心,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重大疫情防控中多主体的行动策略做出探索性分析。归纳出统一指挥、军控手段、民防措施和风险预警四个主范畴,初步构建了重大疫情公共危机背景下的军民协同治理机制模型,并以不同主体视角建立起要素关联机制。研究发现,统一指挥是军民协同治理的驱动机制,从战略层对危机治理与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军控手段与民防措施是军民协同治理的动力机制,通过联合行动保障治理需求、履行社会责任;风险预警是军民协同治理的反馈机制,以风险评估作为决策依据并反馈于治理主体。研究结论对健全我国国家重大疫情治理体系、应对全球疫情形势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它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经济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这样的事件已不再是百年一遇,而是十年一遇或更短的时间,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个不幸,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对疫情防控过程的回顾,以及对在该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的梳理,发现很多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供需矛盾的问题,而供给侧的挑战通常又都源于供应链的无序和混乱。文章结合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建议,如建立全国联网传染病监测中心、国家防控战略物资安全库存、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指挥中心等。另外,疫后经济重建也至关重要,因此还从供应链思维的角度,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行业影响,以及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文章通过梳理归纳疫情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比较系统地阐释了疫情下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机遇,并从市场和政府角度分析疫情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疫情为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众多机遇,驱动力主要来自疫情冲击下的市场需求变化和政府治理能力提升需求。实施“增强动力型”结构改革是政府化疫情危机为产业发展新动力、培育长期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取得阶段性胜利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从国内外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科研攻关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顶层设计、强化方式,并就进一步强化我国战略科技力量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深入探究"互联网+国家治理"提升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的内在机制,为我国建立起一套现代化的重大疫情"预防—识别—控制—消除—复苏"防控体系,打赢突发性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事件的具体实际出发,深入剖析了"互联网+国家治理"破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出当前我国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治理问题。[结果/结论]从政府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危机治理的意识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三个维度综合提出信息化背景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从而为我国数字政府的建立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占南 《现代情报》2021,41(1):101-110
[目的/意义]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个人移动轨迹、关系图谱、电子健康码等个人信息在精准定位疫情传播、防止疫情扩散和推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一定的信息采集保护机制和共享安全规则面临着个人信息滥用和泄露的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如何平衡信息利用和个人信息保护意义重大。[方法/过程] 本文从疫情防控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涉及的个人信息主体、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者、数据治理监管者三方出发,构建面向隐私保护设计的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框架,通过对个人信息采集、存储组织、分享利用和处置归档等过程的有效控制,建立个人信息合法合规使用的良性生态。[结果/结论] 疫情防控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多元利益主体,需要重视对个人隐私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隐私保护需求,更好地实现个人信息的社会价值。面向隐私保护设计的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框架的提出对于进一步规范疫情防控背景下个人信息采集、存储组织、分享利用和合理处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未来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完善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体系,构建应急预防和社会救济为一体的保护体系,设置独立的个人隐私保护监管机构,完善国家应急管理情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