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中物理中有一道常见的力学题: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t,AB段位移为s。若物体在AB段的中间时刻(即从A运动了t/2时)具有的速度为v_1,在AB段的中间位置(即从A  相似文献   

2.
邓永良 《物理教师》2004,25(1):61-62
题目:如图1所示,光滑均匀直杆AB以匀速v搁在半径为r的固定圆环上作平动,试求图1所示位置,杆与环的交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原解:交点M的速度方向为沿M点的切线方向,故可将直杆的速度沿杆AB方向及圆M点的切线方向分解,如图2.  相似文献   

3.
例1 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4、B、C三个位置,B为4C的中点,物体在AB段加速度为α1,在BC段的加速度为α2,现测得物体经过B点时的即时速度为vB=1/2(vA vC),比较α1和α2的大小有:  相似文献   

4.
如下图所示,A、B是同一方向上相距s0的两点.当一物体乙以v2的速度越过B点向右作匀速运动时,另一物体甲以v1的速度越过A点向右做加速度为口的匀加速运动.若v1&;lt;v2,经时间t后,甲的速度变为v1两物体间的距离变为S,则  相似文献   

5.
2010年普通高校招考安徽卷理综第24题:如图1,ABD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为半径R=0.2m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5.0×103V/m。一不带电的绝缘小球甲,以速度v0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带正电的小球  相似文献   

6.
题目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在前1/n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在剩余的n n-1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设甲、乙两地路程为s,则有:v=1snsv1+n-1nsv2=11nv1+nn-v21=(n-n1v)1vv21+v2①该式具有普遍适用性.在计算平均速度时,只要将整个路程分成n等份,知道1/n段的速度v1和n n-1段的速度v2即可准确快速地计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例1一辆汽车以40km/h的速度上一个斜坡,接着又以60km/h的速度下此斜坡.此车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km/h.解:汽车上、下坡路程相等.根据①式:v=v21v+1vv22=24×040+×6060=48(km/h)例2…  相似文献   

7.
题如图1所示,小船自岸边的A点沿与湖岸成a=15°角的方向匀速向湖中驶去,某人自A点同时出发,先沿湖岸MN走一段,再跳入水中游泳去追小船.已知人在岸上走的速度为v1=4m/s,在水中游泳的速度为v2=2m/s,试求小船的速度至多为多大时,人能追上小船?  相似文献   

8.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解题中发现规律. 例1 如图1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为(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物体经过拐角处时动能不变)( )  相似文献   

9.
2000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22题为: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  相似文献   

10.
1试题 例1如图1所示,在长方形ABCD中,AB=2,BC=1,E为DC的中点,F为EC线段(端点除外)上一动点.现将AAFD沿AF折起,使平面ABD上平面ABC.在平面ABD内过点D作DK⊥AB,K为垂足,如图2.设AK=t,则t的取值范围是  相似文献   

11.
说到“物体运动到达最高点”,不少同学会不自觉地认为物体此时的速度v=0.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如此. 例1 如图1,一物体以初速度v0冲向光滑斜面AB(固定不动),并能沿斜面上升h高度到达C点.下列说法图1  相似文献   

12.
一、解关于等腰三角形一类开放型作图题已知定线段AB,求作△ABC,使△ABC是等腰三角形。点C的位置有以下三种情形:(1)若CA=CB,则点C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如图1,中垂线与AB的交点除外);(2)若BC=AB,则点C在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上(如图2,⊙B与直线AB的交点除外);  相似文献   

13.
张宏 《甘肃教育》2009,(19):50-51
一、物体间的直接碰撞问题 例1.如图1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的A曰区域内存在水平向左的电场,电场强度E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不带电的绝缘小球P2静止在D点.当t=0时,带正电的小球P1以v0的速度从A点进入AB区域,随后与尸2发生正碰后反弹,  相似文献   

14.
下面用数列知识解答二道物理问题.【例1】 A、B两点相距s,将s平分为n等分,今让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B做匀加速运动,但每过一个等分点,加速度都增加an,试求该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解析:设物体经过第1,2,3,…,n段路程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n则有v21=2asn,v22-v21=2a(1+1n)sn,v23-v22=2a(1+2n)sn,……,v2n-v2n-1=2a(1+n-1n)sn,将上述各式两端分别相加后得v2n=2asn[1+(1+1n)+(1+2n)+……+(1+n-1n)]=2asn[n+(1n+2n+……+n-1n)].上式中的1n+2n+……+n-1n为一项数为n-1的等差数列的和,其和为1n[1+2+……+(n-1)]1n·1+(n-1)2…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199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的最后一道题的几种解法,供教师们参考。 题:从甲市到乙市有一条公路。它分为三段。在第一段上,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在第二段上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90千米,第三段上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已知第一段的长度恰好是第三段的2倍。现有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20分后在第二段的1/3处(从甲到乙方向的1/3处)相遇,那么问甲、乙两市相距_千米。 为叙述方便,如图,从甲到乙的方向,三段公路依次表现为AB、BC、CD,第二段BC的1/3处即相遇点为O点,且用t_(AB),表示汽车行驶AB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1.线段黄金分割的定义、作法 定义 若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段,使较长的一段AC是较小段CB与全线段AB的比例中项(即AC^2=CB·AB),则称点C将线段AB黄金分剖(又称中外比),点C称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必修加选修)(人教版)第二册第12页例题2原题及分析解答内容如下: 一枚在空中飞行的导弹,质量为m,在某点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如图1(教材中图8-19)所示,导弹在该点突然炸裂成两块,其中质量为m1的一块沿着v的反方向飞去,速度的大小为v1。求炸裂后另一块的速度v2。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127页有一道例题,原题及原解如下: 一枚在空中飞行的导弹,质量为m,在某点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如图所示,导弹在该点突然炸裂成两块,其中质量为m1的一块沿着v的反方向飞去,速度的大小为v1,求炸裂后另一块的速度v2.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一册明确指出;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图象可以求出加速度。在图1所示的速度图象中,用△t 表示t_2-t_1,用△v 表示 v_2-v_1,直线 AB 的斜率 k 为 k=△v/△t=a这就是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由数学可知:直线1(如图2所示)向上的方向与 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即 k=tgα(1)若直线1经过 P_1(x_1,y_1)、P_2(x_2,y_2)两点,则直线的斜率公式为  相似文献   

20.
设河宽为d,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1,河流的速度为v2(v2&;gt;v1),不计船受到的阻力,在什么情况下船渡河的航程为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