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正>个人因素是影响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根据调研,影响农村学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因素有择业动机不纯,入职后缺乏浓厚的职业兴趣;理性竞争不够,自我发展意识不强;自我反思行为不足,缺乏应有的教育研究几方面。为有效化解这些制约因素,初任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深切认识教师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应当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应当积极开展教育研究。一、引言初任教师特指完成了职前教师教育,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证书,已经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进入教师队伍,并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3年,缺乏实践经验的新  相似文献   

2.
初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产生许多困扰,这些困扰严重阻碍了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困扰的产生与他们所掌握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密切相关,通过对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特征的具体分析,提出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推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职业倦怠是制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以161名高校初任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探究高校初任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及其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一是高校初任教师的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其职业倦怠、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二是职业倦怠在教师自我效能感与离职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有助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以降低教师离职倾向,促进高校初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66):186-187
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由来已久,然而在理论及实践研究都硕果累累的表面下,初任教师在教学、专业研讨、师生关系中面临的困境却仍然根深蒂固,难以改善。其症结在于,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始终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缺乏的问题。因此,探寻如何在初任教师发展途径中彰显理论教育的实践价值、加强初任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理论应用能力可以促进其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建立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入职引导方案、营造合作型的教师文化、保障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空间可以唤醒初任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推动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初任教师是农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其专业成长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质量水平和发展进程。当下,农村初任教师面临着心理发展、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困境。面对导致困境的内、外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促进农村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主要有:优化教育政策支持,创造良好教师发展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文化;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初任教师"的培养已成为制约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以高校英语初任教师的培养为例,把高校"初任教师"的培养分为学科专业发展和教学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同时,以教学专业发展为核心,为构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多元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师资结构发生变化,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师日益增多,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相对于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而言,非师范专业毕业初任教师呈现出师范性素质不足、学习能力强且从教意愿强烈、教学能力发展不均衡等基本特征。结合实践研究,提出系统诊断,找准初任教师生长点,顶层设计,组织管理架构变革以及创新实践,构建“互联网+培训”体系等非师范专业毕业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策略,以此促进区域入职培训提质增效,推进区域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初任教师入职教育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其角色意识和适应能力,关系到中小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体系尚未健全,入职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分析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现实困境,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入职教育对策,促进初任教师顺利完成由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角色转换,推动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初任教师是教师由教学专业学生走向教学实践的起步阶段,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阶段。入职期是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初任教师能否获得顺利的入职教育,直接影响其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如何对初任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入职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在分析我国初任教师所接受的入职教育的实际情形的基础上,结合初任教师的实际和入职教育的作用,对我国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队伍,每年都有大量初任教师进入教师行业,帮助这些初任教师尽快适应并热爱教师工作,对于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意义重大。而初任教师入职引导是教师教育的第二阶段,是连接职前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的桥梁,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初任教师的入职引导研究,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文章着重对初任教师入职引导的教学辅导进行探讨,或许能对初任教师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姜勇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1):52-55
教师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课题.近年来各种后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解读,认为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关怀伦理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新的伦理要求,个体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构成,这些认识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转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各种后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解读,特别指出: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涵,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关怀伦理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伦理要求,以及个体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构成,它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关键在于教师,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的变革就是教师的变革,课程的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改革的过程即是重构教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素质教育推进艰难,这与教师观念陈旧有关,也与社会大环境和教育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有关.“生本“教育实验从教育系统内部出发,区域性地实现了中小学教师的赋权,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赋权,有助于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营造出教育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专业化的师资做支撑。高师教育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高师教育一方面应加快改革的步伐,走在基础教育的前列,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适应、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师的学术力量,依托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优势,研究基础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引导者,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师范教育在数量上的扩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注重从质量上、内涵上提升师范教育的水平,以应对师范教育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挑战。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我们认为从提升师范生的教育素养尤其是教育理论素养方面入手,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一个选择。为此,我们以实施"教育学名著阅读工程"为一个重要的"抓手",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教育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教育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教育理论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三个中心”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与我们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政策导向是分不开的,把学生从“三个中心”中解放出来,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客观、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主体间教育实验的理论基础和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体间教育实验以主体间指导学习教育本质理论为依据,目的是在基础教育研究性学科教学、科学发展新学校建设和知行统一高校教育学专业改造实验和教学活动中,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促进学校改进、师生全面素质提高和创造性发展,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全面发展——教师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四位一体的师生主体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师生主体性,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的认识,建立教师教育相关标准,提升教师教学工作质量,作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本文将尝试分析美国教师教育相关标准形成、发展的历程,从而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背景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深化性研究。针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应用型办学转型的实际,结合"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创造性地提出"应用型教师"的培养理念。以对比的方式揭示"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应用性特征。对师范专业突破传统的"分段分离式"教师教育模式的不足,建立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的"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作了系统的阐释。为培养基础教育应用型师资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