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隶属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有诸多差别,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的使用更是不同。相对汉语而言,英语的被动语态使用更为普遍,所以无论是中西文化交流还是翻译实践都常常涉及到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语翻译问题。那么,如何在尊重英汉语差异的前提下,恰到好处地翻译英语被动语态句呢?本文拟在英汉对比的范畴内,探讨英汉被动语态的各自特点和英语被动语态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差别是很大的,它们在句法界定、形式、含义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比较了这两种语言之后,我们不难总结出在英译汉过程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了。大致可分为两种: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或者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相似文献   

3.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它用来表示句中主语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被动语态很少出现在汉语中。所以,在英译汉时,我们往往尽可能把英语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本文试英语被动语态的特点、用法和汉译策略进行探讨,以求得译文的可读性和通顺性。  相似文献   

4.
被动语态这一语法范畴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一个语法现象。传统上认为英语的被动语态有一个较稳定的表达形式,并且比相应的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得更频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英语的被动语态还有其它表达形式。而汉语的被动语态,除了一般的表现形式外,还有更常用的隐性表达形式。所有这些使得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变得更趋复杂。虽然从形式与意义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对比英汉语被动句的异同的论文随处可见,但这不足以揭示英汉语被动语态差异的功能与实质。因此,本文试从语言的民族性这一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语被动语态使用中的差异,尤其是体现于被动形式被动句和主动形式被动句使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马亚鸿  韩丽 《考试周刊》2010,(30):103-103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词法结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段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情况往往是很不同的。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场合都可以使用。汉语中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相对而言要狭窄得多,也不像英语中那样有固定或比较统一的构成形式。因此,在翻译英语的被动语态时应尽量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必要时亦可译成各种形式的被动句,有时也可译成无主句。本文正是以英语中被动语态翻译为例来讨论翻译技巧对于此类翻译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表达被动含义的被动语态。但汉语和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表达被动含义的时候不可能完全对等。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在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方面的差异解释了汉语和英语被动句式产生的不同原型和发展情况,讨论了汉英被动句武的基本句型及限制条件以及在汉语和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不同表达功能,进一步说明了两者在应用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何芳兰  黄琳 《考试周刊》2011,(34):131-132
英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很广泛,而汉语中被动语态用得少。翻译成汉语时大多数的被动句可以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转换成主动句,若保留其被动语态,则除了译成汉语的"被"字句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含有被动概念的词语或句式替代。本文就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表达法进行归纳,以便翻译初学者学习。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日语中频繁地使用被动语态,而在汉语表达中则较少使用被动语态,尽可能的使用主动句。本论文通过对中日两国语言的对比,针对日语的被动语态的汉语翻译进行研究分类,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中国日语学习者正确地翻译并且正确地使用日语的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9.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上有明显差别,英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比汉语高得多.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较窄.由于两种语言语态上的不同之处,对于被动语态的英译汉就应特别予以注意.英语被动语态的句子,汉译时不一定都要译成被动句,要运用汉语中恰当的表现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了英语被动语态的译法: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相似文献   

10.
李悦 《海外英语》2012,(22):169-171,192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而其在汉语中使用,尤其是现代汉语中相对比较少,但随着英语在中国使用的逐渐流行,汉语中的被动句也逐渐增多起来。因此,当我们在作被动语态的英译汉时,要注意英语的语意和汉语的表达方式、表达习惯,准确的表达出原文的语意、语境和感情色彩,同时在作被动语态的汉译英时,也既要弄清汉语的语意又要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该文旨在通过英语和汉语被动句的构式,初步分析英语被动语态和汉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以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汉语及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11.
科技英语翻译对不同国家的科技交流,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普通英语文本相比,科技英语具有简练、客观、准确等鲜明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决定了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不小的使用差异,因此译者在处理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汉译时,不可拘泥于原文,要在深入分析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将其译为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的主动句、判断句或无主句。  相似文献   

12.
王慧 《考试周刊》2008,(12):98-99
分属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在语言构造、语言习惯及表达方式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在英汉翻译中能够灵活地转换,而英语被动句的翻译尤其成为英语学习者的一大困扰.本文通过对英语被动语态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比较,探讨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被动语态这一语法范畴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一个语法现象,传统上认为英语的被动语态有一个较稳定的表达形式,并且比相应的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得更频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英语的被动语态还有其它表达形式,而汉语的被动语态,除了一般的表现形式外,还有更常用的隐性表达形式,所有这些使得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变得更趋复杂,虽然从形式与意义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对比英充语被动句的异同的论文随处可见,但这不足以揭示英汉语被动语态差异的功能与实质,因此,2西文式从语言的民族性这一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语被动语态使用中的差异,尤其是体现于被动形式被动句的主动形式被动句使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辨析被动语态的起源、基本内涵与实质,说明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具有重要的语法地位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汉语中是否有被动句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和厘清,初步证实英语被动语态与汉语相关的句法现象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英语被动语态与汉语中一般意义上的"被动句"的差异很大,进而阐述了英语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及其根由,据此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虽属于不同的语系,然而都有被动语态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英汉被动句对比在结构、形成、意义、语法功能上进行对比,证明了英汉被动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虽属于不同的语系,然而都有被动语态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英汉被动句对比在结构、形成、意义、语法功能上进行对比,证明了英汉被动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而汉语中则以主动语态为主.这是因为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必然在语言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译者在将英语译成汉语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两种语言的特征,忠实、通顺地进行翻译.本文认为,绝大部分英语被动句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而有的则可以保持被动形式.本文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提出了几种可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英语被动语态用得多,翻译成汉语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用恰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文章提出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英语被动语态用得多,翻译成汉语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用恰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文章提出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英语被动语态的形态特征比较明显,使用频率较高。汉语被动语态的形态特征不明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来体现。英语被动语态中by+n结构的翻译受到语用因素、语法结构、语义的制约,该结构可以译为汉语被动句中的施动者、句子的主语、句子中的状语、句子的宾语、判断句"是——的"中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