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大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学术属性的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大学人的生存载体和基本生活方式。大学学术共同体的发展经历了"自主性"到"制度化"、"知识分子"到"学者"、"学人社会"到"多元组织"的发展演变;学术共同体在大学呈现出"行政型""利益型""追随型""师徒型"和"愿景型"等五种存在形态,并具有"功利化""工具化""权力化"和"制度化"等特征。而通过构建"自律"的学者群体、"自由"的学术精神"、自治"的共同体和学术的"自觉"等途径,不仅能缓解当前学术共同体存在的学者行为"失范"、学术志业"失真"、学术生态"失衡"和学术共同体"失位"等矛盾,也是构建理想学术共同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课堂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确实存在生态失衡的现象,本文从改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更新教学理念和网络技术知识、增强课堂生态主体意识、有效衔接课堂与课外教学和实施"生态化"评价方式五个方面提出构建大学英语生态和谐课堂的新途径,以期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之于大学不是一种新增的职能,而是一种新的发展范式。为实现创新创业,一方面需要大学从教学型、研究型向创新创业型范式转换;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基于大学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践证明,创新创业需要融入类似于生态而非市场或科层的系统当中。创新创业活动要转化成"地区优势"需要构建一个基于大学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只有在一个类似生态的系统中,大学的创新与创业精神才能充分释放,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动才具有可持续性,并切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用教育生态学原理指导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有助于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应从教学模式、教学环境、课程结构等方面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兼容、动态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在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模式已成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结构优化功能失衡、生态主体之间协调功能失衡、生态主体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失衡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学主体信息技术素养,创新“教与学”理念;营造网络化生态教学环境,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构建多维互动生态课堂,融洽师生关系等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的具体策略,以期发挥生态主体作用,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平衡的课堂生态环境,为学生提供英语语言实践交流平台。当前大学英语非生态化课堂存在大学英语课堂学生群体生态失衡,"教"与"学"模式化,课堂生态空间不足,应试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主体的平等价值,实现大学英语课堂共生与竞争并存,实现大学英语课堂学生评价与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实现大学英语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超越等建议,构建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生态化与生态型大学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型大学是现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生态型大学的途径;一是树立生态教育理念;二是建立以学术权力为中心的组织和权力机构,三是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四是建设生态节约型校园;五是坚持开放办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要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必须重视大学文化生态建设,实现大学文化生态治理。文化不同于文明,它总是与生态相辅相成,大学文化生态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大学文化生态的演变常常会带来大学治理的变化,是历史与传承、创新与内生的统一。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大学形成了独特的虚拟空间场域,这既给大学文化生态带来了冲击,也为重构提供现实可能和新的治理路径。大学的精神网络是大学文化生态发展之魂,纵观两千多年来,大学发展变革的历史,大学精神都是大学的核心追求。在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治理逐步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内隐趋于外显,依据场域理论,借助虚拟的"信息网络",构建大学的"精神网络",形成"教学文化场域""学术文化场域"和"管理文化场域"的"三域两网"分析构型将是大学文化生态治理架构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的竞争力,使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即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应用型大学。通过人才培养、产出成果、开展活动等方式建立系统的服务体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服务"理念,立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构建"优""新"学科专业结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四轮驱动"的政、产、学、研、用良性互动机制是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在尊重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来配置办学资源和运行、管理的教学型大学。将"教育服务"、"服务科学"和"服务经济"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基本理念,是现今教学服务型大学概念的新内涵。根据我国地方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办学实际,将其定位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应更准确。构建教学服务型大学需确立服务理念,转变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服务面向,掌握服务主动权;抓住服务"主业",构建"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校职能,拓展学校的服务空间;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优化组织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1.
生态美育是运用生态美学观念提升人的生存境界的美育教育,是传统美育的转型与发展。高职生态美育能使大学生认识生态的重要性,从情感上热爱并保护生态环境,从行为上自觉养成环保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提出高职生态美育传统课堂教学循环、传统活动循环、团队循环及辐射循环的“四循环”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及运行保障措施等构建途径,为更好在高职院校普及生态美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平衡是生态环境生态化过程中物质、信息、能量循环的一种相对的稳定状态。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利益均衡的状态。《高等教育生态论》提供了一个从生态学理论系统分析高等教育生态环境运行的崭新视角,为深入认识并解决高等教育系统运行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可行性路径——生态化。在当下高等教育语境中,生态化的发展趋向是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走向平衡的过程,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要求,而云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点为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机遇.当前云南省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关注度不够;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系统体系;教师队伍薄弱,师资待遇较低;校园环境尚不完善,校园文化有待加强等问题.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时代蕴意,既是对传统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扬弃,也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超越。“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当前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美丽中国”视阈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理念,完善与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教育的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要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职业教育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传播生态文化,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开展生态技术研究,发展生态产业;设置生态专业,培养生态技术人才。职业学校通过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校园建设和生态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技术,培养生态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开展数据生态治理有助于消除数据孤岛、缩小数据鸿沟,统一规范数据标准,科学管理数据资产,优化改善数据质量,有效监督数据安全,明晰共享数据权责,实现参与教育大数据应用的各单元协同配合,进入教育大数据的各个环节良性循环,服务教育大数据的各种对象全面入微。从高等教育迈入“全智慧”校园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借鉴了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数据治理研究理论与实践经验,探究了智慧校园视域下高等教育数据生态治理的必要性。从当前教育数据治理工作发展的困境与任务入手,提出了高教数据生态治理的三层次模型。在综合分析高教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原则与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数据生态治理体系参考架构,以期刻画高教数据生态治理相关单元功能内容,用以辅助破解高教数据发展困境,驱动教育大数据与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深度融合。最后,运用数据治理实践案例,从垂直与水平维度视角剖析了数据生态治理工作开展与推进高教组织变革之间的逻辑关联,论证了数据治理对驱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是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从生态知识的传授、生态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创新生态教育活动等方面培养理性"生态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审美教育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诗意生存”的本质需要决定人类的生存必然是生态性的。生态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审美观念的建立。通过生态审美教育,将生态审美意识植入广大的民众及中小学生意识之中,将“经济人”转化为“生态审美人”,是当前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急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人“诗意生存”的基础。生态审美意识包括:美在于人与对象的和谐、美存在于生命的过程之中、平衡是生态之美的基础。生态美育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为应用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立足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针对目前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邯郸学院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毕业规格、课程体系建设几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构建面向新工科的环境生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尤其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作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依据及其基本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可以通过加强对关键人群的生态教育、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等路径来实现,以期我国生态文明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