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月抒怀     
正五月的阳光灿烂,万物吐绿,满世界飘着花儿的馨香。柳丝摇着春光,绽出串串鹅黄,青青小草儿、丁丁野花儿、小溪弯弯,欢快地唱着歌儿寻找各自的梦想。蜜蜂儿忙着给人们酿造甜蜜,蝶儿双双、翩翩起舞在万紫千红中寻觅芬芳。人们徜徉在绿树花草间,嗅着清香,听着鸟唱,惬意、温馨、坦荡。五月是浪漫的季节,到处都色彩斑斓,连天上的云都充满着玫瑰的色彩。一对对情人漫步江边,相挽相拥,体贴浪漫。江边杨柳丝长,如少  相似文献   

2.
素有“世外桃源”之誉的坝镁村坐落在八达乡与广西西林的中段,正在修建的“西西公路”与坝镁村擦肩而过。座座峰林环绕着坝镁坝子,错落有致的壮寨依山傍水,葱郁的竹林与灰包的吊脚楼十分和谐。一条弯弯的小河从寨子门前流过,河水清澈如镜,在柔和光线的照耀下,泛出缕缕波光。河两岸是丰腴而富饶的田园。岸边,水车“咯吱、咯吱”地唱着古老的歌谣,和着湍急的河水声和叮叮当当的牧牛颈上的铜铃声,构成一曲动听的壮族永乡交响  相似文献   

3.
赵俊婷 《职业圈》2007,(6S):72-173
以人为本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时,它的号召也进入了教育的领域,为真正了解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文章从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出发,从探讨“人”与“本”着手,落脚到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探讨中,以达到明晰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老玄到佛玄——略论玄学的发展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老玄到佛玄——略论玄学的发展与分期张海明对魏晋玄学的分期,学界历来看法不一,有所谓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等。着眼于思想倾向者,有“儒玄”之分,“贵无”、“崇有”、“独化”之分;着眼于朝代变迁者,则有“魏玄”、“晋玄”之分,有正始玄学、竹林玄学、元康...  相似文献   

5.
乘“道奇”卡车进藏 1956年仲夏,我从北京电影电影学院毕业,奉调进藏,到西藏日报社工作。那年,我24岁。 到西藏驻京办事处办妥手续,备好行装,买了车票,就登上西行的火车。到青海西宁转乘汽车,与二十多位援藏志士,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与人开玩笑,说某某人的某某事儿是“屎壳郎戴花儿——臭美”时,便想,这屎壳郎一定是臭气熏天的家伙,香气悦人的鲜花戴在它的头上,岂不是白白糟蹋了?于是,便很想知道这屎壳郎到底是个啥样的家伙。  相似文献   

7.
一说马兰花儿,许多人会马上想到一个神话故事,更会想到那个神话故事里的一首歌:马兰花儿,马兰花儿,风吹雨打都不怕,善良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儿。于是,那朵美丽的马兰花儿就开了,它能帮人实现自己的愿望。我说的马兰花儿,既不能开花儿,也不能帮人实现愿望,因为它不是花儿,是鸟儿。  相似文献   

8.
前两天到世纪城新开张的购物中心,从一层逛到五层,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商品琳琅满目让人“养眼”。转着转着,就不由联想到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里的那句歌词:“真想再活五百年!”  相似文献   

9.
花儿是一种古老的多民族口头传统,其学术史已近百年。无论是表演还是研究,它都已走出国门,引起了世界民俗学界的广泛关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民俗学者也对它进行了调研,发表了一些成果,丰富与发展了花儿学科,也极大地促进了花儿在海外的传承与传播。但近年来,花儿的研究似乎已经陷入一种窠臼,创新成果较少,理论上缺乏大的突破,重复性研究较多,这对于花儿诗学的构建和学科发展极为不利。在这样的一种学术背景下,曹强和荆兵沙的《"花儿"语言民俗研究》以新颖的多学科视角,研究方法的多样和深入而突破了花儿研究的局限,为更深入挖掘和阐释花儿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05,(2):18-20
过去有些发布会参加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拉开架势宣读的“新闻”不过是一些对旧闻的说明,与会只赚得悻悻而去。而前不久在央视“新闻会客厅”里,主持人白岩松与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就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你来我往,问敏锐、直接,答准确、坦荡,虽然这是场只有两个人的“新闻发布会”,但无疑是一道“新闻大餐”,不能不令各路媒体大呼“解渴”。其实,提问直接也罢,回答坦荡也罢,人们从主宾对话的后面,看到的是一连串清晰的脚印,那就是中国政治明建设的进程——从各大部委及地方宣传部门踊跃参加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到国务院新闻发布大厅创下的年60场的新闻发布会,从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公开62个部委75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到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与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直接对话,人们不仅看到这个特殊群体——“新闻发言人”正以坚定的步伐走上中国社会的大舞台。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新闻发布会”也是一个关于新闻发布的示范,正如赵启正所言——恰恰我们发言人的目的是如何告诉大家,而不是如何地不告诉人家,并且告诉时要清楚、准确。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到“3·15”晚会,再到于今年“立春”推出的“春暖2007”系列公益节目,央视经济频道打造的一个个品牌节目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感谢央视经济频道和郭振玺总监,由其精心策划的“春暖2007”又一次温暖和滋润了亿万人的心田,将政府、民间公益组织、企业、媒体和公众连在了一起,共同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是现实世界的多事之年:在美伊战争这条硝烟滚滚的战线上,炮声隆隆、爆炸声不断,搅得世界很不安宁;在“非典”病毒肆虐这条看不见的战线上,从亚洲到北美,人们一度谈“非”色变、人人自危,几乎到了“近在咫尺”、“老死不相往来”的境地。但在这一年,网络传播却从网络泡沫中涅桨。它在非常之年凸显出一些非常的功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思考的空间,也引起了传媒界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大漠祭》是甘肃作家雪漠的成名作,被誉为中国西部文学的典范。《大漠祭》中的西部民歌"花儿"兼具形式美、修辞美与情感美,有浓厚地域色彩,生动呈现了中国西部地区独特的文化和风情。本文从翻译美学理论视角出发,对《大漠祭》英译本中"花儿"的译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兴”作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与西方诗学思想中的“迷狂”有着跨越语言文化的多维契合性。中国诗学中的“兴”经历了从巫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到“即物起兴”的诗学观念的演变,诗之“兴”是心与物相互感应的重要媒介,也是外物触发情感而生成诗歌的活泼生命体验。西方诗学中的“迷狂”同样经历了从“通灵而感”到“写神喻意”的意义转折,以酒神精神为内核的“迷狂”是最绝妙而原始的诗,也是西方悲剧文学与诗歌艺术形态的原初象征。超越“中西”之别,“兴”与“迷狂”的深层共鸣再次印证了中西诗学的互通性。  相似文献   

15.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全国“两会”尚未开幕,各路媒体早已摩拳擦掌,工作重点都为“两会”开道。这时的会议工作机构也已运筹帷幄,筹备在先。政协会议新闻组从去年底就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策划和部署。  相似文献   

16.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广播公司专访时声称,“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执政以来,特别是他的权力逐渐稳固后,就逐渐脱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放弃了对统一目标的追求,而是在一步步地推行其分裂路线。从让台独活动合法化到对岛内统一力量的打压,从“修宪”到“冻省”,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到“阶段性两个中国”,无不是从体制到建制上将台湾发展为一个“国  相似文献   

17.
回顾梳理2021年我国对外传播策略创新,“平台社会”视域下平台化传播突围、分区块精准传播、技术驱动叙事创新,“全球中国”理念下的由“跨文化”到“转文化”、由“自塑”到“他塑”、由“硬性”到“柔软”的传播策略升级值得关注。2021年对外传播的创新策略有效地改善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错位”。未来,要进一步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跨越、从“策略”到“理论”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海归的孩子     
现在流行“海归”——从国外回到中国去工作创业,就像十几年前流行“洋插队”——从中国到国外读书学习打拼。说起来艾德的爸爸妈妈是属于走在时髦前面的人,当年在大规模出国潮之前就出来了——到美国留学,后来在大规模海归之前又回去了——回北京开公司。  相似文献   

19.
诏安县地处福建省南端闽粤交界处,素有“福建南大门”之称。这里历史悠久,至今已历470个春秋。历代人文荟萃、文风炽盛。诏安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唐开元年间“以书画之凤阁”始开诏安书画风气之先河,从明末的沈起津、徐登弟、方映辰到清代的康瑞、刘国餐、谢棺樵、沈瑶池到当代的林林、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等先后出了一大批书画名家,形成“诏安画派”,活跃在全国各地、海外各地,在群艺中独领风骚。1993年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诏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20.
蓝野 《生态文化》2011,(2):27-28
春天来了,春天用嫩绿和鹅黄把大地弄出了一派勃勃生机。跟着春天走来的,便是初夏里那铺天盖地的绿。夏天的暖阳里还有一抹金黄,花儿样地盛开着,开出了金子般的光芒,但它却不是金子,而是一种能吃的蘑菇,叫榆黄蘑。在野生菌类里,只有榆黄蘑是紧跟着春天的脚步走来的。夏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所以当那一丛金黄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惊喜地大喊了一声:“好鲜美的花儿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