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瑞典科学家安特生1926年出版《龙与洋鬼子》一书,他在该书中盛赞了中国多层次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认为这是人类农业发展的未来。安特生详细记录了他在戈壁的沙井村亲身经历的中国农民利用在沙漠中种植豆科植物(“紫云英”)来收集“氮肥”的做法,认为这是保持土壤肥力的“法宝”。安特生非常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书中他对华北的沙尘暴以及中国人对原始森林的砍伐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疾病史是环境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特生对中国寄生虫(虱子)病的流行情况,沙眼病的传播途径,以及1918年秋季在华北山区流行的西班牙大流感都予以了记载和分析。这些记载构成了20世纪20年代有关中国环境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
老爸烧菜     
我 老 爸 有 两 大 爱 好 ,一 是 下象 棋 ,二 是 烧 菜 。 虽 然 烧 的 都 是些 家 常 菜 ,却 都 那 么 有 滋 有 味 。 “ 我 要 烧 菜了 !”他总 是 先 兴奋 地 叫 一 声 ,再 系 上 围 裙 ,小 碎步 地 走 进 厨 房 , 就 立 刻 忙 乎 开了 。 摆 锅 声 ,涮 铲 声 ,洗 菜 声 ,刀撞 击 砧 板 的“ 笃 笃 ”声 ,菜 被 爆开 的“ 劈 啪 ”清 脆 的 声 音 。 接 下来 进 入 了 演 奏 的 高 潮 :“ 滋 滋 ”的 油 锅 声 ,“ 沙 沙 ” 的 菜 下 锅 的声 音 ,“ 锵 锵 ” 的 炒 菜 声 ,“ 叮叮 ”的 瓶 子 碰 撞 声 ,”“ 当 当 ”的摆 碗 声 ,“…  相似文献   

3.
神州聚焦     
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水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王宏、李凤林等,最近首次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凝结水”。这一发现对认识塔克拉玛干沙漠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凝结水又叫“悬状水”,是沙漠中潜水层水分蒸发上升,接近沙漠表面遇冷凝结而成。本世纪中期地质学界有人提出自然界存在“凝结水”的理论,却一直未找到实证。据介绍,王宏、李凤林参加塔克拉玛干沙溪水资源科学考察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一个名为“塔中”的地方,发现了两处“凝结水”0一处分布在一座沙丘半山腰的湿沙带中,湿沙带中存在的悬状水无根无源,两天后随湿沙一起蒸…  相似文献   

4.
小福的存在     
小福是一个从乡下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和千千万万进城打工的农民一样,他的存在,平凡得如撒哈拉沙漠中的一粒沙,或是太平洋里的一滴水。就是这样平凡的一粒沙、一滴水,却在一个同样平凡的日子里掀起了狂沙巨浪。  相似文献   

5.
构建意象——用“在沙漠中寻找绿洲”承载“坚持信念”的主旨。叙事一波三折——先有“地上白骨”,后有“烈日灼烤”,还有“海市蜃楼”——最终“风带来了潺潺流水声”,“旅者双脚触到柔软的草地”。此文还需要升格:增补“在沙漠中寻找绿洲”的行动描写。  相似文献   

6.
谭振华 《地理教育》2010,(12):15-16
“鸣沙”是一种引人注意的自然现象。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跋涉,常常可以听到如飞机掠过天空发出的轰鸣声。这轰鸣声,有时因风而起,有时无风而作。在我国就有多处著名的“鸣沙山”。  相似文献   

7.
小福的存在     
小福是一个从乡下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和千千万万进城打工的农民一样,他的存在,平凡得如撒哈拉沙漠中的一粒沙,或是太平洋里的一滴水.就是这样平凡的一粒沙、一滴水,却在一个同样平凡的日子里掀起了狂沙巨浪.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也很俗套,无非就是老板拖欠工资,员工罢工、自杀,从而逼迫老板发工资的传统剧目罢了.  相似文献   

8.
沙蚁觅食     
程刚 《良师》2011,(10):13-13
北非沙漠常年干旱,食物稀少,赖以生存的环境相当恶劣。沙漠中生存着一种蚂蚁叫沙蚁,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生命力可谓顽强。沙蚁的生存要诀可以概括为一个“勤”字,每天一大早,它们便陆续离开自己的巢穴开始找食。  相似文献   

9.
沙漠奇遇记     
话说陶渊明隐居后便种起了菊花,随着菊 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花日益增多,陶先生便想拿出去卖。 刚下飞机陶先生就品尝到了这里的特 毕竟打着“渊明菊花”的牌子,生意怎能 产——黄沙。不红火?买花的人比他种的花还要多! 这里的生态环境实在是糟透了!狂风卷着沙 一日,陶先生遇一顾客,曰:“先生,生意 子,往他脸上打,生疼生疼的。他吃力地抬起如此兴隆,何不搞点网络贸易?”先生曰:“何 头,向前方望去,但他只看到了茫茫沙海。为网络贸易?”顾客曰:“新华路右街有一家电 陶先生却毅然决定亲自到沙漠中考察。他脑培…  相似文献   

10.
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发现”,都是通过他自己的细心观察所获得的。这一小小的“发现”在孩子的心目中比发现沙漠中的“绿洲”还要可贵。父母们要珍视孩子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自习课上,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到地上也听得清清楚楚。此时此刻,教室里只能听见“沙——沙”的写字声。  相似文献   

12.
夏季到海滨旅游,有时能看到一种叫做“海市蜃楼”的奇景,海面上空出现了岛屿或山峦、房屋、船舶等景物。历史书籍也有这样的记载:一支旅行队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中行走,当他们又饿又渴又累的时候,突然看见前面有一片“绿  相似文献   

13.
史密斯不得不开车穿过撒哈拉沙漠。这次旅行需在荒凉的沙漠中行驶一百英里。当他行驶了几个小时后,他的车抛锚了。史密斯开始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在酷热的沙漠中向东步行,他希望尽快到达公路。很快,他的舌头干得发麻,他需要水,但周围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史密斯继续走着,大约一小时以后,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骑着骆驼的人,史密斯向他挥了挥手。那个人来到他跟前停了下来。史密斯说:“我渴得不行了,请让我喝点水吧!”那个人摇了摇头:“你得不到水,”他说,“但我可以卖给你一条领带!”“我不需要领带!”史密斯愤怒地向他喊道,“我需要水!”那人…  相似文献   

14.
“嗤,嗤”的翻纸声与“沙、沙”的疾书声平添了课堂的寂静,伴随着这支课堂协奏曲的是黑板上五个白光熠熠的大字“故乡的榕树”。“请用最短的时间读完全文,看谁能用妙法将课文变短?”老师问话的余音还萦绕在学生耳畔。古老师逡巡于桌间通道,只见她忽而鼓励地拍拍这个,忽而赞扬地瞧瞧那个,她在期待着一份收获。忽然,“唰!”小明举起了手,捧着课本站了起来,“啊!他怎么这么快?”“咦!怎么没打草稿?”睁大的一双双眼里写满了疑问。“好!小明,请你给大家念念你变短了的课文。”“住所附近有两棵榕树,耶天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哨笛,吹出哨音。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我怀  相似文献   

15.
礼物     
谢辽沙认为自己差不多是个大人了,因为到秋天他就要上小学。今天,老师的女儿莲娜过生日,请他去做客。妈妈给谢辽沙穿上了新衬衣和蓝裤子。莲娜的妈妈在花园里给孩子们摆了张桌子,上面放了茶点,桌子中间是个大蛋糕,上面有用奶油做的花。谢辽沙两眼紧盯住这厨师的杰作。蛋糕切开之后,分给谢辽沙一大块,但是他连碰都没碰它一下。后来孩子们散开做游戏,谢辽沙不声不  相似文献   

16.
展示技巧,张扬个性的时间到了!欢迎大家来到“个性百分百”,我们的口号是:我快乐,我个性,我享受!炎热的夏日,让我的心情好浮躁,特别是电脑里时不时传来的“吱吱”声和各种部件散发出来的热量,更让我觉得仿佛在沙漠中喝着海水……什么?!太夸张了?我、我确实是不能再忍受啦!我要给电脑加个“冷凝设备”——别误会,绝对不是把它放在水龙头下面“冲个澡”,而是……嘿嘿……  相似文献   

17.
水!水!     
史密斯不得不开车穿过撒哈拉沙漠。这次旅行需在荒凉的沙漠中行驶一百英里。当他行驶了几个小时后,发生了沙暴,他的车抛锚了。史密斯开始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在酷热的沙漠中向东步行,他希望能尽快到达公路。很快,他的舌头干得发麻,他需要水,但周围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有。史密斯继续走着,大约一小时以后,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骑着骆驼的人,史密斯向他挥了挥手。那个人来到他跟前停了下来。史密斯说:“我渴得不行了,请让我喝点水吧!”那个人摇了摇头。“你得不到水,”他说,“但我可以卖给你一条领带。”“我不需要领带!”史密斯愤…  相似文献   

18.
再玩一分钟     
下午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去玩沙。孩子们一路欢呼着进了沙坑,一个个低着头起劲地玩着。我也同他们一起高兴地挖着,说着。我们垒了一个城堡,孩子们围着城堡不停地拉着我转,还不时用他们稚嫩的小手去摸摸拍拍,幸福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不知不觉,吃饭的时间快到了。我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把玩具收起来,我们该回教室了。”我连喊三声,可是没有一个孩子理我,都在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我又喊了他们一声,突然,不知谁大声嚷着“不,我不回教室!”我循声望去,原来是王海牛。只见他一脸严肃,“倔强”两字“写”在他的脸上。我不由被他…  相似文献   

19.
孔子开门设教,首创私学,自已当教师,先后收教弟子三千余人,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根据历史资料和《论语》记载,孔子在世时,他的弟子对他十分尊敬和爱戴;他死后,他的弟子们出于对他的爱戴,曾为他服丧三年,三年既满,其他人都准备回去,在临行之前“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此后,子贡又“筑石于场,独居三年”方始离去。后来子夏、子张、子游等人还曾因有若似孔子,提出要以事孔子者  相似文献   

20.
祸起蟋蟀     
《促织》开篇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据野史记载,明朝宣德年间的确出了酷好斗蟋蟀的“蟋蟀皇帝”——宣帝。他常在宫中与嫔妃们斗蟋蟀,不理政事。他曾敕令苏州知府采办促织一千头,致使苏州百姓“群聚草间,侧耳往来,面貌兀兀,若有所失”,“至于溷厕之中,一闻其声,踊身疾趋如馋猫。”(明袁宏道《畜促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