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玲 《四川教育》2020,(3):25-25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善于“发散”,让学生的作文构思不受定势束缚,敢于标新立异,有新角度、新观点。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是,学生的作文有雷同化、概念化、公式化的特点,从立意到选题,从构思到叙述,缺乏个人特色。学生写自己的老师,必定都是深夜工作、带病教学;写自己的同学,必然是拾金不昧、刻苦解题。这些选题已成为学生作文的“标配”,成为了学生作文的“套路”,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写日记时最突出的问题是内容大多局限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人之间的生活琐事,或纯粹就是自己从早到晚做了哪些事,就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流水账"式的习作。这样写日记,时间一长,不仅教师觉得乏味,就连学生也会觉得无聊,进而失去继续写下去的愿望。因此让写作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尽力拓宽日记范围,丰富写作内容。  相似文献   

3.
冯光平 《安徽教育》2009,(11):32-33
<正>一提到作文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总是说不会写,没事可以写。有的同学干脆只写提纲式简短的几句话,草草交差了事。能真正让教师耳目一新的好作文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有些教师  相似文献   

4.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的自改意识早就萌发了.在低年级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的进行对照比较,特别是当老师引导大家评议某一个同学的说话或造句通顺不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以这种评议为"镜子"对照自己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我们改革了传统的作文评分方式,方法.1、暂不打分.传统的习作判分方法是一次性的,它使学生无法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有些同学通过学习、训练刚刚摸索到写好这篇文章的门径,可是分数己定,只好“望分兴叹”,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还有些同学感到反正是得了低分,再努力修改也是枉然,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起来了,材料也有了,可是写得比较“乱”,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怎么办?教师应当重点帮助他们——xx同学你信中提出  相似文献   

7.
学生自改作文是相对教师的批改而言的,包括学生独立修改自己所写的作文或修改同学的作文,或在教师指导下修改自己或同学所写的作文。提倡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力水平和作文实际,在作文批改方式上进行改革,采用学生互批、互评、互改与教师改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教给学生批改的范围。学生每写一篇作文,首先要求在立  相似文献   

8.
我失去了什么?我不知道。朋友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乐趣吗?不,学校里有朋友、老师,又有活动,怎么会失去乐趣呢?电视里,曾放过一个广告,广告词是:把青春还给老人,把美丽还给女人。老人失去了青春,女人失去了美丽,那么,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童年。上中学之后,我就很少和同学一起嬉戏游玩,也很少约同学出去玩,而且每天、每星期都重复着一种动作和语言。早晨一直是值日生打扫,同学朗读课文。课后,大都忙着写课堂作业。中午吃饭,半小时休息时间,很少有同学在走廊里或校园里聊天,一般多是在写作业、补作业、默课文…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常常为学生千人—面、似曾相识的作文而苦恼。写《同桌》,大多数人都重复大同小异的故事——同桌之间的“恩恩怨怨”;写《童年》,大家都写类似的事情——游泳、游戏、无忧无虑;写《友谊》,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讲述同学之间的误会和惜别的故事……如此等等的程式化,使作文训练进入了“死胡同”。但也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教师带来了惊喜。有的学生写《同桌》时,写了他父亲晚上来校“扫盲”,儿子白天来读书,父子同桌,互帮互学;有的学生写《老师》时,虽然也以老师关心学生为主题,但选择较新颖的角度来表现,如《我们…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时,先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中心词熟读课文,并找出有关语句加以理解,随后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能料定三天后必有大雾,可谓“神机妙算”;有的同学感叹,诸葛亮能猜测到曹军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却不敢出兵迎战,可谓“神机妙算”;也有同学谈到,诸葛亮猜到鲁肃会借船相助,且预测船返回南岸时必定顺风顺水,足见其“神机妙算”……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出人意料,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  相似文献   

11.
一般的作文指导课,常常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完成审题、立意、选材等训练过程,然后动笔。实际情况是,由于作文指导公式化、程序化,久而久之,学生兴趣索然,直接影响到写,最明显的表现是写不具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变换一下指导方式。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而我们现行中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遵循的模式却是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日久天长 ,学生往往形成一种潜意识 :作文是自己的事 ,批改是老师的事。到头来 ,学生作文是只见量的增加 ,不见质的飞跃。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 ?笔者认为 ,抓住作文讲评课 ,采用“五步”修改法是其中重要一环。第一步 ,同桌互评 (15分钟 )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底子 ,让作文水平相当的同学同桌 ,这样有利于修改 ,两位同学都会急着看对方是如何写的 ,比自己写的如何 ,取长补短 ,暗中“较量”,作文质量慢慢就会…  相似文献   

13.
一、摒弃立意“公式” 立意公式化是很多学生作文的通病。有些立意简直成了颠扑不破的铁公式——写蜡烛,必定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写蜜蜂,必定是“得到的少,付出的多”;这些公式,“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束缚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作文的个性,给文章的立意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立意要深刻,首先应冲出公式化的羁绊,寻找独特的心灵感悟,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犯各种各样语法、词法错误。但是教师不能遇错必纠,只有那些有碍交际或理解的错误,才需要纠正;纠正的方式一靠教师的指导,二靠同学互相帮助,三靠学生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的自改意识早就萌发了。在低年级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  相似文献   

16.
当教师的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被学生“将”上一“军”——或提出始料不及的问题,或指出讲述中的谬误,或惊呼板书中有错别字……这类事件往往猝不及防,教师有时会搞得十分难堪;当然,也有教师面对学生的“将军”,自有一套高明的“招数”。有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在板书中写了一个别字,学生中有的窃窃私议,有的明确指出。教师不好意思立即纠正,隔了一会儿自己悄悄地改正了。这种办法并不聪明。欲盖弥彰,不仅有损于教师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失去了一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会。明智的做法是:及时表扬学生听课专心,敢挑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发现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只好自己唱独角戏,缺少了学生参与的课堂变得失去了生机,极大地打击了师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课堂讨论,激活学生大脑,促使学生互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  相似文献   

18.
阳光姐姐的话:小食品、风味小吃等早已经成为同学们茶余饭后的零食,虽说是经常吃,可到写考场作文——自己喜欢的小食品或风味小吃时,同学们还是会搞得一头雾水。同是写小食品或风味小吃,下面两位同学的作文分数怎么会差距这么大呢?请看……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第九册语文基础训练4的习作题是“写一件和同学或者亲戚、邻居之间发生过的值得回忆的事”。意图是突出本组训练重点项目,培养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能力。这次习作指导,我认为可分三步进行教学。 (一) 抓审题,确定条件。先指导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三层意思,然后提出问题:(1)这个题目是写人还是记事?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2)题目要记怎样的一件事?怎样的事才算是值得回忆的?(3)这一件值得回忆的事,应是哪些人参加的?可不可以光写自己或专写亲戚或邻居呢?(4)能不能把你和同学、亲戚和邻居发生过的许多事都写在一起呢?(5)这个  相似文献   

20.
所谓"光环效应",即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人们对信息的评价。在作文评价中,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容易根据个人印象来评判学生作文,从而导致那些过去写得不好而某一次写得不错的学生仍然得低分,过去写得不错而某次写得较差的学生仍然得高分。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怀疑教师的公正性,怀疑教师对自己的信心,慢慢失去对作文的兴趣,逐渐失去写作动力。[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