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伍小平  王伟 《四川教育》2022,(21):41-42
<正>班级心理委员是指专门负责班级同学心理健康事务的班委成员,心理委员工作在中国起步于2004年,通过18年的执着探索,关于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基本达成共识。高中心理委员的主要职责是向班级同学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上报班级同学的异常心理问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同学消除心理困扰,提供心理支持;协助学校和心理老师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协助心理老师进行心理普测,举办心理主题班会等。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五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心理委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加强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业务培训与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学校基层管理单位班级中的一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应该结合高校落实心理委员制度的工作实际,在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与职责、选拔与培训、工作方式与成效等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和再思考,从而构建心理委员的职责定位、科学选拔和系统培训三种工作模式,以便对持续发展心理委员制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教师与班级的联系桥梁,本文就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必要性、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当前心理委员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如何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能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吉林大学和平校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例,从高校心理委员的科学定位、明确职责、构建体系及开展主题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心理委员制度是指在学校班级设立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职责的班委成员的制度。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可以协助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多项工作,如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发现班级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上报心理教师进行辅导和干预。心理委员的设立对于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教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在班级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者在自己所就职的普通高中学校进行了实践探索。本文从班级心理委员的业务培训、自身心理成长以及指导他们开展班级心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班级的心育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心育委员的职责、业务培训、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班级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架起老师和同学沟通的桥梁,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同学们健康成长。文章从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心理委员的培养路径、心理委员培养的教育学价值等方面,构建学生自主自助和朋辈互助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系统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委员制度对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建立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环节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班级心理委员能有效地、深入广泛地开展工作,从而达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纷纷建立起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虽然国内心理委员制度起步晚、不完善之处很多,但是由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具有教师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学生人力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力,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9,(14)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开始实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以此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心理委员将作为一名班干部专门负责开展班级成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系统的培训考核,院系和  相似文献   

13.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分析,开创性地构想出以班级为单位,在现行的班委体制中增设“心理委员”,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学生组织的最基层,创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模式,并且对“心理委员”的产生、培训及职责行使等细节作了深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A4):163-164
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不仅能减轻辅导员负担,而且能形成良好的朋辈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本文就高校低年级这一特定群体建立起辅导员和心理委员沟通反馈机制,推动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委员述职和填写心理委员工作表的方式加强辅导员、心理委员和低年级班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联系,完善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一个需要值得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构建贫困大学生心理帮扶的长效机制为例,从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以"阳光心理协会"为载体,开展"人人享有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发挥学生工作者的作用等入手,探讨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帮扶的有效方法与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或以探讨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胜任力等为主题,多是从政策层面和辅导员自身出发,给出一种高屋建瓴式的理论瞭望,而较少有以大学生的视角来看待辅导员的职责定位及心理辅导能力问题。此项调查研究,目的便是期望从大学生的立场出发,重新探讨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依据,分析大学生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现状,明确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定位,并论述如何发挥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职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倡议在中学设立班级幸福快乐委员。借鉴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合理内核,摒弃过高要求与不当做法,建议采取民主海选方式,从中学班级幸福快乐委员“三保”功能定位、“十字”工作要点与三项有限职责等内容培训入手,遵循适度与适当原则精选内容,提早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培训,预防畏难怕事、过分自大、封闭孤独、自居权威、挫败挫折等五种不良心理状态,提炼出中学班级幸福快乐委员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质量与效果,采用自编问卷对广西大学515名班级心理委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进一步完善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等问题,以调动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主体作用的有效载体,是中学在班级本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新探索;而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学心理委员队伍是其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实践心理委员模式,让班级拥有“心理咨询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许多学校纷纷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试图通过这种心理委员互助模式,为班级心里有困惑、烦恼的学生提供帮助,并以此深入推进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