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玉萍 《江苏教育》2012,(26):12-13
一、最好的文化叫习惯花坛静坐晨读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餐厅手捧美文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宿舍端坐看书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闲暇时光与书为友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轻柔地对餐厅工作人员微笑着道谢的孩子,向司机叔叔响亮问好的孩子,在心里祝福自己的对手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课间静静欣赏音乐的孩子,每日恬然午睡的孩子,操场大汗淋漓的孩子,舞台灿烂闪亮的孩子,是百合班的孩子。创造奇迹的孩子,依然是百合班的孩子。百合班的  相似文献   

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那孩子还有没有第三任老师?有,那就是朋友。如果说,父母给予孩子的主要是抚育的土壤,老师给予孩子的主要是教诲的营养,那么,朋友给予孩子的友情就是阳光。阳光能让花朵绽放,阳光能驱散孩子心中的乌云。当下,让孩子生活在朋友中间,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友情,是培养孩子健康向上人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爱是什么:爱,不但是生活、身体、心理的关心,而且是对孩子认真的教育。爱学生首先要真正的教给孩子知识。是自己对教学的态度的认真,这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老师。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爱是真情的流露,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孩子热心的帮助。有个孩子生病了,我把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孩子,及时的帮助他看病,没有想到的是,孩子把爱当做了学习的动力。爱是在教学中严格的要求孩子,孩子看似叫苦连天,等长大了之后,他会非常感激你。爱是对孩子的宽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对待方法,不能用同一个模式教育所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家,是孩子享受爱的小屋;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是孩子遇到风雨时的避风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领路人,是导航员,是指挥家……一个好的领路人,给孩了一个光明的未来,给孩子一生的财富,是心灵的愉悦,是精神的享受。让我们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李平 《考试周刊》2011,(41):218-218
许多家长对待成绩差的孩子往往是严厉批评或体罚,这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在毁灭孩子的上进心,在打击孩子。孩子的转化和进步需要家长们的爱。  相似文献   

6.
张玉美 《成才之路》2011,(17):11-11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是今天教育话题的流行语。我认为这一切的关键是尊重孩子,让孩子的个性张扬,使孩子有一个好心情,这样就不愁教育不好孩子,以下是我的教育心得。  相似文献   

7.
如果孩子的妈妈勤劳能干,事无巨细,包办替代,根本就不用孩子操心。那么,这个孩子将来很有可能会是一个懒惰的人。真正爱孩子的妈妈总是狠下心来,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表面上看似不通人情,实质上是她们没有溺爱孩子,没有迁就孩子,而是从长远着想,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增强孩子的综合素质,促进孩子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孩子是个考试天才。孩子的母亲是个教师,父亲是个局长。孩子还在肚子里时,父母就给他制订了宏伟的计划,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为了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游戏……孩子也争气,照着他们的计划成长着。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高考成绩出来了,孩子考得非常好,全省的高考状元。记者闻讯涌进了他的家,面对记者的提问孩子不知道说啥。孩子的母亲化解了  相似文献   

9.
了解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教育,是有的放矢的教育;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无果的教育。只有与孩子沟通心灵,教育才能获得成功。观察,是了解孩子意识行为的重要渠道。谈心,是把握孩子思想脉搏的最佳方法。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得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11.
天才     
孩子是个考试天才。孩子的母亲是个教师.父亲是个局长。孩子还在肚子里时,父母就给他制定了宏伟的计划: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为了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游戏……孩子也争气,照着他们的计划成长着。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12.
王国兴 《宁夏教育》2008,(10):77-77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书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兴趣原则。根据孩子的兴趣,从开发孩子的智力出发,适当地选课外书。如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有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有的孩子喜欢拼图案……孩子的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购课外书时,务必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双方通过语言和情感交流进行的,是孩子成功的基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这一切,均从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开始。从接纳到尊重,从批评到信任,孩子在自尊自信中成长,孩子在欣赏鼓励中成熟。  相似文献   

14.
在平常和家长的交流中,听到不少这样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让他去做点什么事,他总是说:‘我不行’或者说‘我不会’。”。其实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到底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信起来呢?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从来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现在的父母希望孩子进步快,老说孩子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孩子的不自信的根源是家长过分不信任或挑剔所造成。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个考试天才。孩子的母亲是个教师,父亲是个局长。孩子还在肚子里时,父母就给他制订了宏伟的计划,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为了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游戏……孩子也争气,照着他1门的计划成长着。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地方,家庭是孩子栖息的港湾。家庭和学校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家校应携手,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共同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17.
在大人眼里,听话的孩子是乖孩子、好孩子。在孩子的眼里,也是一样,听话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在有些父母的心里,唯恐一听孩子的话,就把孩子惯坏了,其实想想,孩子处处听我们大人的话,不但没有把我们这些大人"惯"坏,还让我们更加疼爱孩子、关心孩子。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刚学走路的孩子摔跤,家长的普遍做法是"扶起来"。孩子不小心摔跤后,家长多半是急忙跑过去扶起孩子,为孩子拍掉身上的灰尘,并心疼地安慰孩子不要哭;有的家长扶起孩子后不再让孩子自己走,而是直接抱着孩子走;有的家长甚至以拍打地面出气的方式安慰孩子,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边哭边拍打着地面。  相似文献   

19.
思之 《家长》2013,(4):29-30
父母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要避免过分保护孩子,就要让孩子多探索,多锻炼。尽管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但是有好奇心却是他们的共性。好奇心是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反映,越是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也是好动的孩子。有的孩子从书上看到瓷器是用泥巴烧成的,就试着将泥巴捏成一定的形状,然后用打火机烧。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烧制瓷器的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打火  相似文献   

20.
父母都深爱着他们的孩子,父母都会认为自己非常尊重孩子,自己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好。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关心、热爱孩子,一切为孩子着想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前提下,是不是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都能接受呢?是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都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呢?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教育双方的互动,需要教育者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