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想写得好,就得让学生勤于积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品味,灵活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呢?通过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阅读中引导积累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因此,要特别重视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积累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就是抓住语言,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读中领悟词句,在读中感悟情境,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真正品味语文的味道,那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朗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提高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法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感悟,使有效朗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笔者结合《望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片段谈几点对朗读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席亚仑 《青海教育》2004,(12):24-24
一、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表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加强朗读指导,组织不同层面朗读(理解的读———积累的读———运用的读)训练,使学生通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  相似文献   

6.
黄红梅 《广西教育》2013,(45):76-7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理解,也是发现,更是小学语文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法。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坚持以读为本,为学生搭建多种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把书读懂、读透,并在朗读实践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从而运用语言,让朗读带领学生叩开语文学习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国内阅读教学改革中,以读代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以读代讲中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朗读层次的设计与应用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以读代讲课堂中朗读层次的"四读"模式,即初读——读准读顺,感知大意;精读——点拨引导,理解感悟;品读——传递情感,内化语言;诵读——升华感悟,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8.
张莹红 《学周刊C版》2019,(21):124-124
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朗读既能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起促进作用,又能帮助他们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也能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充分提高。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本,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相似文献   

9.
马永钢 《陕西教育》2007,(11):25-2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0.
李亚琴 《考试周刊》2013,(26):56-56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入情的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充分培养朗读技巧,在评读中感悟文章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语文课堂中各种读中得到积累,这对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加强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朗读是语文的教学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训练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本文从教师范读、表扬鼓励、创设情境、变换形式四个方面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教学重点应该是指导识字和感情朗读,从而感悟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应加强生字词的学习,尽最大努力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朗读、感悟、积累、实践的时机,做到夯实基础、强化读悟、注重实践,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由此,可以看出朗读之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在语文这样一门语言学科当中,朗读是语文知识认知、积累、理解、感悟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和兴趣。就此,本文探讨阐述了朗读之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的训练。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中语文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是理解感悟文章的关键,要完成言与意的完美互换,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中注重朗读,让每一个学生都动口、动心、动情,加深理解体会并有所感悟和提高.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朗读运用于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崇尚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同时又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以上两点教学思想?如何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融合?何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切实地提高?在串串问题的扣击下,在寻寻觅觅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朗读感悟”这一大放异彩的教学手段。朗读感悟目的浅析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倚重朗读感悟的技巧指导,追求抑扬顿挫的朗读表象而忽视了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积累、对句式的比较和运用,对结构的分析和理解,那给人的感觉是一棵树虽枝叶繁茂但根基不实,课堂上的…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语文老师都把朗读训练看得十分重要,用心地想要把学生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可是,走进语文课堂,我们会发现,语文老师的确重视了,也在尝试着做,但仍有许多的朗读指导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同时,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因此,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如何进行朗读训练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平时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指导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重视感悟和情感的熏陶,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感知和感悟。”我在教学中以此为指导思想,确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把读书作为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