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变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类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是要把教学论从对教学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中唤醒,也是基于对自身存在合法性危机的反思,更有其深刻的生存论基础。就教学论学科建设而言,教学论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具体所指的世界,而只是一种了解教学和研究教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教学论要从根本上变革自身的思维方式,即从传统的主客二元论思维方式转向主体间关系思维方式,并由此导致教学论在理论视野、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方面的理论变革,以便寻找出超越困境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和基本走向,时代向教学论研究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就要从根本上变革自己的思维方式,并由此导致教学论在价值取向、教学过程观、课程观、师生关系观、研究范式等方面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争鸣与深化四个阶段。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教学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批判与辩护等方面。然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晰,教学与生活关系不明,重视移植性研究、忽视本体化研究等问题。"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需要改变研究思维方式,转换研究主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论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争鸣与深化四个阶段。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教学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批判与辩护等方面。然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晰,教学与生活关系不明,重视移植性研究、忽视本体化研究等问题。“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需要改变研究思维方式,转换研究主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论争。  相似文献   

5.
依据对生活世界真实内涵的解析,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可以在观念和实体两个层面,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得以实现:一是转变职业教育的思维方式,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二是突显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回归生活世界;三是强化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实现职业教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
课程论研究三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课程论研究经历了理论储备期、独立时期与研究深化期,并在研究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构建、学科建设、课程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论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需要正确认识课程论研究中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借鉴与批判、继承与创新、单一取向与综合取向、本土与世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问题。为了使我国的课程论研究在未来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未来的课程论研究应形成整体论的方法论理论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理论学科体系、凸显课程研究的本土化、促进课程理论之间的对话、唤醒研究者的反思意识以及注重对课程论的未来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在反思中重建:2005年我国教学论研究及学科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国教学论领域的研究产出呈现出惯有的繁荣,围绕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与分析,教学设计的历史、现实及理论建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等主题展开了热烈探讨,显示出话题丰富、学科反思增强、对更新教学观念和行为更加关注等特点。关于教学论发展的反思,直指其现状与危机、思维方式及范式转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动态发展的”、“面向实践的”、“回归生活的”教学论取向,引进活动理论、拓展认识论基础、关注过程哲学,为教学论的重建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在教学论学科自我反省自我重建的过程中,还将继续涉及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各自独立或简单包含都不是最后归宿,反思与重建的结果将是教学论体系形态的更加多元。  相似文献   

8.
问题取向的课程论研究有着无目的的目的性、非功利的功利性、知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其问题来源于研究主体的问题意识、以课程活动为核心的生活世界、课程研究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论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等,并在哲学问题域的指导下确立了基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的问题域。鉴于问题在课程论研究中的重要性,必须研究真问题,明确不同问题域间关系,批判生成新的课程论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活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前经验的世界。教学理论正呈现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为代表的研究范式转型。教育理论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审视,教学生活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以及教学生活范式独有的思维方式,分别构成了这一转型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生活认识论及其对现代教学论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学认识论是建立在“科学认识论”的基础之上的。“科学认识论”主要表现为主客二分、泛科学主义、实体性思维,由此导致教学活动中教学与生活、教学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疏离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我国哲学界主张建构一种主客体统一的“生活认识论”。“生活认识论”的确立,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有之义,推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使现代教学理论走上了向生活世界回归之路。“生活认识论”的提出,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当前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些难题,有助于树立现代的教学观,而且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师生关系,推动现代教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课程理论本土化有其自身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理论阐释框架和学科结构体系,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和合理的学科体系。本体论"是其所是"的致思路径所奠定的内在概念属性和范畴格调,是课程理论本土化的存在方式;认识论视域流变与方法延异中形成的课程主体的存在关怀、课程主体的个性化理解和课程主体阐释的穿越,是课程理论本土化的生成逻辑;方法论的正确运用所体现的坚持实事求是的境遇分析、建构复杂融贯的思维方式、确立"中话中说"的语义表达,则为课程理论本土化指明了未来的行动路向。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与哲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我们以非哲学的方式教授哲学,哲学有自己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就是沉思和分析。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应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对人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应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进入哲学活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是进行先验还原的一个通路,用来克服他现象学本身存在着的唯我论的危机;同时生活世界的提出又是他对当时欧洲的科学危机、文明危机、欧洲人的危机等等现象的哲学反思,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然而这种思考同马克思对人的现实世界的深刻考察相比却缺乏实践的品质,这源自于胡塞尔和马克恩对康德哲学核心范畴“物自体”的扬弃之不同进路。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是科学理论创新的内在根据,规定了科学理论发展的方向,决定着科学家集团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孕育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近代思维方式,是那种以人的理性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是那种分析方法、实验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和综合方法等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致使西方近代科学遥遥领先。我们只有借鉴西方近代思维方式,进行一场思维方式革命,来提高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才能创造中国科学发展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欧洲危机问题是晚年胡塞尔思考的中心问题之一。这种危机并不是现实的政治危机,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理论危机。它的根源在于近代科学对自然的数学化而产生的实证主义科学观。胡塞尔认为:这种科学观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起到破坏作用,其最大的恶果是造成了对生活世界的遗忘。科学世界不过是为生活世界量身定制的一件“理念的外衣”,但是现在却把这件外衣当作生活世界本身。生活世界是科学的基础,基础被遗忘了,科学也就陷入危机之中,这也是欧洲一切危机的总根源。所以克服危机的出路在于:返回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呈现出一种整合的趋向。整合思维运用于具体的教育理论问题研究时在层次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单纯从矛盾的对立统一上简单狭隘地谈整合,实质是一种思维惰性;在明确整合的内涵与目标的基础上,探讨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对整合思维的发展;合历史、合现实地在历史演变和动态发展中求整合,并合逻辑地探讨整合的基点和途径,才是一种理性和值得推崇的思维方式。高层次的整合思维应作为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研究范式,来指导和规范现行的教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怀特海过程哲学影响深远,其方法论为课程论研究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和全新的认识.根植于过程哲学视野,未来课程论研究需要构筑“元叙事”,预设基于“存有原则”的逻辑起点,借助“想象的理性化”的研究方法,秉承过程性的研究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活世界理论是胡塞尔晚期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按照这个理论,胡塞尔不仅对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作了区分,而且又把前划分为两个层次,即日常生活世界和原始生活世界。前是出于胡塞尔对实践和现实的关注,后则是出于胡塞尔在理论和方法上进一步完善其先验现象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整体课程:面向21世纪的课程愿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体主义思维方式的兴起推动了整体课程的诞生.整体思维作为一种关系思维、转化思维和灵性思维,直接影响了整体课程的品质.整体课程以联结、转化和超越为特征,对传统课程理论作出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