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绛女士的作品《老王》记叙了一位最低层的劳动者——老王的形象。他的身体是残疾的,瞎了一只眼,还有夜盲症,孤身一人,孤苦伶仃;经济上,“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住在“塌败的小屋”里,营养不良,生活十分贫困;更重要的是他精神上极度孤独寂寞,他没能加入蹬三轮车的组织,是个“单干户”。  相似文献   

2.
谐趣吧     
《初中生》2007,(8)
谁在逆行老王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夫人打他手机:“老公,电视里说高速公路上有辆车正在逆行,你要小心!”老王:“一辆?我看一百辆都不止!”  相似文献   

3.
《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佳作。作为教材,解读文章和课例在各类语文教育教学期刊上不断出现.老王形象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苦”和“善”。其中重要片段:老王临终送香油和鸡蛋给杨绛先生.大多解读为表现了老王的淳朴善良和知恩图报的人性之美。近日读金易、沈义羚的著作《宫女谈往录》,发现其中“辞路”的情节与老王赠香油鸡蛋相仿佛.老王临终送香油和鸡蛋恐怕也是“辞路”来了。而对老王来说,“辞路”表明的不仅是人性之善.更多的是一种尊严诉求。  相似文献   

4.
梦里的希冀     
老王是凌晨三点被梦惊醒的 ,鲤鱼打挺般从床上跃了起来。老王做了一个好梦 ,梦见自己怀里抱着一堆白花花的钞票 ,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老王这辈子还从未做过如此的好梦 ,莫不真有什么喜事 ,老王暗自思量。“三更半夜的 ,折腾个啥 ?”老伴被惊醒了 ,挺烦。最近老伴老在老王耳边絮叨 ,说这辈子嫁给老王真委屈 ,日子过得像白开水 ,一点挣钱的本事也没有 ,眼看女儿高三就要毕业了 ,学费还没个着落。冰凉的月光从窗子里泻进来 ,便能看见老伴睫毛上挂着的泪珠。老王是一个小企业的工人 ,一辈子就这么勤勤恳恳 ,节节俭俭的过着 ,从不争什么 ,也不计…  相似文献   

5.
《老王》一文,在授课的时候,老师传统地都偏向 讲老王形象、“我”的形象、分析“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愧怍”。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流于表面,文本内容未使之动容。 故而笔者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老王的素养”、“杨绛的素 养”、“你的素养”,用素养带动思维品质。“老王的素养”意图让 学生知其人、明其德,了解老王友善的品质;“杨绛的素养”通过 分析“心上不安”来剖析杨绛的自我反省品德;拓展活动“你的 素养”旨在让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实实在在体会文本情感,并迁移至自我体悟中,从而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素养。  相似文献   

6.
曾听过一节公开课《老王》,在课堂进展到对老王形象分析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教师接着问:“第二件事中老王的‘善良’又是怎么体现的呢?再去找一找。”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在本校高中部举行的一次高中新课程交流示范课《我有一个梦想》上,  相似文献   

7.
杨绛的《老王》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整篇散文散发出的是浓浓的温情,但其中有一处对老王的外貌描写却与全文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老王显得那么的神采奕奕。几个月的辛勤工作使他终于换得了一套自己满意万分的新西装。事实也正如此:衬衫的领口是如此坚挺;柔软的仿丝制面料驯服地贴着他微微鼓起的小肚子;外套上的金色钮扣探照灯般亮得逼人眼睛;笔直的裤线简直像用米尺量过……老王轻轻系了系领带,大步迈进了公司大厅。新西装简直拥有神奇的魔法,老王这么想着。因为当他从过道中走过时,每个人都向他投来喜悦的目光和甜甜的微笑。大家笑着从他身边经过,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新“行头”,那目光仿佛在说:“老王,今天您真是精神!”就连平日里的竞争对手,今天眼里更多…  相似文献   

9.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尝试运用“审丑”理论解读杨绛散文《老王》中的“我”。认为一是作者故作冷漠,丑化自己,凸现老王的形象;二是作者突破“我”就是杨绛这个身份,化身知识分子的代表。《老王》中的“我”对于老王来说,是一个善良、清高的知识分子;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位有良心的、坚韧、执着的、为了推动社会改变不惜丑化自己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幽默     
行话老王问海军战士:“您选择妻子的标准是什么?”战士略思片刻,答道:“我希望她身材像巡洋舰一样修长,胸怀像航空母舰一样宽广,做家务像鱼雷快艇那样迅速,而性格则像潜艇一样文静。”  相似文献   

11.
《老王》是中国散文名篇,也是中学语文的教学名篇。作者杨绛在文末表露出的“愧怍”历来为人们解读。回忆性散文中两个“我”形成对比;老王形象的“丑化”凸显作者深深的自省;“常坐三轮”与“不敢乘三轮”的矛盾隐藏着“我”的“害怕”。“愧怍”是作者多年反思的结果,也是理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多次听初中老师上《老王》(人教版八年级),也多次听高中老师上《老王》(苏教版必修三),看到绝大部分课堂都比较关注“老王是怎样一个人”.且更多地让学生体会他性格中“善”的一面.而比较忽略伴随老王一生的“苦”。  相似文献   

13.
《老王》是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老王”有姓无名,靠一辆三轮车为生。他瞎了一只眼,终生未娶,孤苦伶仃,住在都市中荒僻“塌败”的小屋里,生活异常凄苦。老王心地善良,老实厚道,重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老王》以作  相似文献   

14.
<正>杨绛先生《老王》一文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历来是大家关注的关键句,“她究竟在愧怍什么”是大家研究的核心问题。反复阅读作品可知,杨绛愧怍的是她在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感情付出的不对等:老王待她如亲人,而她待老王只是比对其他人多了些关心,并没有把老王当亲人。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前,杨绛在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中内心是平静的,只是同情老王,善待老王,关心老王,在物质上时不时接济老王。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后,杨绛的内心不再平静,而是经历了“抱歉—不安—愧怍”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5.
【文本解读】 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 它是一个卑微群体的缩影。 老王既贫且贱,既孤又残,可以说,他是生活在社会底层那一类人的代表。老王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的“几间塌败的小屋”,并且还“住那儿多年了”。老王有一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他只能指望自己,只能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贫...  相似文献   

16.
能人老王     
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有老王这么个人,老王教书,也捣鼓电视机。最让人羡慕的是老王还会修电脑。农村人过日子,见过电脑的人都不多,想想老王的能耐吧——够大的。说是“老王”,今年也就刚过“而立”之年,因为他会修些电器,常有人打电话来:“是老王吧?”一听那些变调的普通话,我就在一旁窃笑:“老王八”,多难听,干脆弄个名片,印上“王经理”多好,现在这年月,经理满天飞,也不在乎多你一个人吧!老王只是憨笑,回头看身后的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位美女,打扮时髦,长相极有品位。老王说那是养眼的,办公室的墙上突然多了个美人,谁看着都怪舒服的。办…  相似文献   

17.
送礼     
春节将至,各大商店的生意格外红火,那些“黄金搭档”、“脑白金”、“一百岁”、“贝贝开胃宝”被销售一空。人们大包小包的,行色匆匆。老王是那群行人中的一员。说起他,小镇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一家商店的老板。光秃秃的脑袋,圆圆的身躯,胖墩墩的脸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小小的眼睛却特别有神。今天,他起了个大早,东奔西走,买了一大堆礼品,心里可乐着呢!一路上,他不知怎地老盯着那条中华香烟,看上去甚是得意。“丁冬,丁冬。”局长打开了门。老王乐呵呵地提着东西进去了。局长泡了杯茶递给老王,笑着说:“老王,今年看来不错嘛!”“是啊,…  相似文献   

18.
杏花村的一家农舍外,老王在踱来踱去,焦急万分。里头屋里正忙碌着呢。往里一看原来是老王的妻子要生了。周围气氛闷热极了。“哇哇哇”一阵哭声,大家都捏了把汗.有人出外道喜“生了,生  相似文献   

19.
正猎人老王是一个十分爱抽烟的人,邻居都劝他戒烟,但老王就是不听,还是天天抽烟,他越来越瘦,简直就像一根电线杆。他的女儿不忍心让父亲继续消瘦下去,就把老王的香烟和打火机都埋在了狗熊谷里,好让父亲能远离它们。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狗熊阿黑在狗熊  相似文献   

20.
有如下一道智趣题:老王到商场附近的ATM机支取现金以备消费。插入磁卡后,屏幕出现“请输入您的密码”,老王在键盘上按往常各密码的位置熟练地按了6个键,屏幕提示“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老王默背一遍密码,没错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