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美育内容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按照美育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依据美育内容分类系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地理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可以分为自然美、形式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五大领域。其内容广泛分布于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各个章节,其中地理自然美的内容是基础,地理社会美的内容是重点,地理形式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内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五种美育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七年级地理美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
八年级地理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广泛分布于教材的各个章节,它可以从自然美、形式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五大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其中,地理自然美的内容是基础,地理社会美的内容是重点,地理形式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内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五种美育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八年级地理美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3.
实验的教育功能是全方面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还有德育和美育的功能。本文笔者仅就实验的美育功能,谈一谈如何以实验之美,引导学生热爱化学,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的方法与态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相较于德智体劳育等其他领域,美育始终面临着一些独特的问题。如果说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教育者问题,那么,美育领域的教育者问题似乎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故从科学共同体讨论入手,可进入中国当下大学美育学科共同体建构问题,即包括美育学科共同体的构成、离散性张力以及如何达致协同合力的路径等三个层面。美育是一个跨学科领域,美学(及相关学科)、艺术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是美育的四个支撑性学科,这些学科背景的差异既是美育学科共同体的生态,又是相互学习参照的根据。为此,当下美育学科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提倡美育学科想象力,克服固有学科的视角局限,学会从其他学科来看待美育,进而为各自学科寻找赋能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和生活的基本环境,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从家庭开始,家庭是美育的起点。家庭美育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艺术的美、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及父母情感、情操的美对孩子都有巨大的魅力,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地理学正成为地理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可持续发展地理学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产物,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整体化,学科性质的综合化,学科理论的系统化,学科内容的时代化,学科体系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学科方法(论)的科学化以及地理教育的可持续化,显示了可持续发展地理学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
作为建筑工程专业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感到建筑艺术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与美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深入研究教材,发掘学科的美学主旨,进而寻找它与美育之间蕴藏的沟通点和结合点,然后实施美育教学的基本目标;要调控施教方法,谋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升华,进而使教与学的过程变成一个信息输出——反馈——输出的流动过程;要注重德美结合,加强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初步的劳动技巧,其归宿在于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美育?教学大纲中指出:“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这其中既包含艺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技法、技能教育的内容,同时更主要、也更重要的是应使受教育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正确的审美观点的形成,有赖于对是非、美丑较强的辨别能力,有赖于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更不可缺少爱国主义情感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而这些都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学中的美育,是与德育、智育同步进行的一项教育.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进一步热爱化学科学,结合其它学科,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挖掘出化学科学中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内容,利用美育的形象性、感染性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一)美育教育不能偏废 美育也可以称之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是一种运用艺术美来影响、感染、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它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则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对美育进行了论述,肯定了美育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审美教育使人们能够“摒弃一切庸俗”的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育学>是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但目前两课功能不清、层次不明、内容混同、协同不力、应用性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着眼于当代学科教学论及学科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现代地理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对地理教育的要求,从改革实践出发,厘清两课功能,辨析两课特点,优化两课教材体系,使其在不同学习层次中交相辉映,不仅有利于两课的和谐化建设,促进其功能更好发挥,对学科教学论及学科教育学的未来发展,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谢树红 《阅读》2023,(39):21-23
新课标背景下,美育是小学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中的关键内容,而美术学科是小学艺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美育的功能和作用。将美育思想和理念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有助于落实课程目标,还能够推动小学育人工作的开展。从研读课标理念、巧创直观情境、借助绘画教学等角度出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思想和理念,可以打造新型的美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位为教学目标之一。审美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学的美育是一种以美化促优化的教育过程,即凭借语文学科自身的美和创造语文教学的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思考和总结,从多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一、深钻教材。发掘美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美育课程是以幼儿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把各个领域中分化了的各种美的因素相互渗透、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以及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以泛美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理念基础,确立幼儿园美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体现出不同于传统美育的设计主张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罗红 《职大学报》2007,(3):137-138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职业教育中美育的实施却不容乐观,根据目前调查的状况,继而提出职业教育中美育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完善美育模式的具体措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材里所选的文章,大都是文情并茂,内容丰富,思想性和艺术价值都很高的美文。充满自然之美,社会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灵活运用这些材料,积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7.
美育作为审美教育、心灵教育、情操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在宽口径的素质教育本科阶段立德树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今天,从美育元素中寻找破壁动力,将美育特有属性推演到具有独特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规律的研究生教育阶段,是值得探索的课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进路:一是进一步提升美育在高校整体育人格局中的地位,二是通过重塑“以美养德、以美赋新、以美疗愈”教育内容和将美育嵌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两个维度,回应党和国家关心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新时代命题,探索美育在立德树人、使命担当、原始创新中的有为方向与可为空间。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美育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呼吁高校重视美育,并提出了高校美育改革与实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学科建制的美育,是我国现代性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门现代学科。有清晰美育学者身份的杜卫出版的《美育学》是其美育研究的集大成式成果。由于其自觉的美育学意识、自觉的“中国现代性”美育意识和自觉的学校美育意识,使得美育越来越成为一门现代学科。杜卫《美育学》对于美育专业化建设、美育的社会功能发挥以及现代自我的审美教育等,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然而,在美育越来越成为现代学科之时,也要警惕其学科化之弊,同时还要更为合理地理解“中国美育学”。  相似文献   

20.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指出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