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工门事件”曾被美联社评为2005年的十大新闻事件。该事件对美国政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新闻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使美国一直引以为荣的新闻自由大幅退步,记的获罪与入狱,使得美国新闻界人士人人自危。我们应该从美国政界和新闻界对“特工门”的处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新闻法制建设。本尝试以“特工门事件”为样本,从新闻法、新闻管理体制、新闻自由体制和新闻职业道德等方面分析美国的新闻法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若文  胡春晖 《今传媒》2004,(Z1):23-24
传媒的影响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中传播的内容方面存在问题即新闻报道存在缺陷,就会影响传播的效果,削弱传媒的影响力。 一、重大报道明显失误的个案解析   (一)“神舟”五号的报道在主题把握上发生偏斜  笔者认为,有关“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成功的报道,其本质意义在于,它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成就,张扬了航天科技人员奋力攻关与通力协作的职业精神。揭示出新闻事件这一本质意义,才算正确把握了“神舟”五号飞行成功新闻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权威性传媒就“神舟”五号飞行的成功,推出诸…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围绕这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全天候现场直播: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纷纷推出神六专题报道,现场新闻滚动播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这种现场直播式报道,给以出“隔日”新闻为主的平面媒体带来空前压力。面对“神六报道”的严峻形势,我们潜下心来精心准备,《新晚报》在”神六飞天”成功当日出了6个新闻版,外加一个32版的“神六号外”,“神六“顺利返回又出了6个新闻版,这次报道无论从质到量都赢得了读者的认可。总结这次”神六报道”的经验,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地方报纸的时事报道同样能“出彩儿”。  相似文献   

4.
“特工门事件“曾被美联社评为2005年的十大新闻事件.该事件对美国政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新闻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使美国一直引以为荣的新闻自由大幅退步,记者的获罪与入狱,使得美国新闻界人士人人自危.我们应该从美国政界和新闻界对“特工门“的处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新闻法制建设.本文尝试以“特工门事件“为样本,从新闻法、新闻管理体制、新闻自由体制和新闻职业道德等方面分析美国的新闻法制.……  相似文献   

5.
国际新闻界     
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揭晓纽约当地时间4月16日,代表美国新闻界最高成就的“普利策”奖揭晓,,有4家媒体各获得了两项大奖,它们是《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迈阿密先驱报》《因在其封面文章中报道了美国特工突袭并带走古巴男孩埃连一事而荣获“突发新闻”报道奖。美联社记者阿兰·迪亚兹为此报道提供图片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公共服务奖”被《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获得,得奖是因为一篇关于  相似文献   

6.
受重创的美国新闻界早在海湾战争爆发前一个多月,美国《华盛顿月刊》杂志就断言:如果海湾战争爆发,第一个遭到打击的将是美国新闻界。开战后,从西方新闻界的战争报道来看,《华盛顿月刊》的专稿可说是不幸言中。据美联社报道,战争期间在沙特约有700名西方记者,其中只有100多个被列入联军“新闻采访共享圈”(Pool)的记者才有资格在军方严格限制下进行战地采访。其它记者只能利用上述记者采访来的材料。然而不管那一类的记者,采访行动都受到军方的控制,违反军方纪律记者被抓被扣被赶的事件已多次发生。《泰晤士报》记者华克报道说,有一天6名美国陆战队员将一名曾经采访过阿富汗内战的摄影记者团团围  相似文献   

7.
1月29日19时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编排上打破了先国内后国际的顺序,把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消息作为头条新闻播出,震憾了千千万万中国观众的心。这样破例的处理,也引起了外国通讯社的注意,美联社驻京记者当晚报道说:“中国国家电视台出人意料地打破它以往把国际新闻放在晚  相似文献   

8.
崔艳华 《新闻传播》2006,(2):62-62,64
随着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失事的全程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的独家报道、“9·ll”事件的全阶段报道和伊拉克战争的深度报道的成功,奠定了CNN在新闻专业化传播领域的权威地位,它的成长发展已成为中国专业化新闻传播探索的有益借鉴。这里主要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CNN专业化传播的成功经验做一解读。不可替代性:CNN专业化传播的比较优势政治经济学中有个词:可替代性,是说产品  相似文献   

9.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各国记者陆续发出大量报道,霍默·比格阿特的这篇报道是较早的一篇。它以凝炼、深刻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而著称。一些美国新闻界人士称它是“第一流的报道”。每一个记者,当他要报道重大事件时,都会首先考虑要报道什么。在“密苏里号”上举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闻界近一时期就一个紧迫而且关乎全局的问题在开展一场广泛的讨论: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如何认识这个巨变中的世界?国际新闻该怎么报道?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近半个世纪里,美国新闻界对国际问题的分析有一种“定式”:一切事态发展都以美苏争霸为标准加以衡量。他们的国际报道也相应地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凡是与两霸相争有关的事件都有新闻价值。因而写起新闻来“敌我”分明,“是非”明确,大有轻车熟路之感,不少新闻界人士对这个“新闻黄金时代”颇为怀念。 可如今,两霸争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地区冲突和战乱,种族矛盾及残杀,领土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死灰复燃”,还有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贸易磨擦等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诚然,这些问题早已有之,但以前被美苏争霸这个“轴心问题”给遮住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则上升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说那个把西方国家搅得日夜不宁的穆斯林原教  相似文献   

11.
马恬 《航空档案》2003,(5):78-79
2003年2月1日,噩耗突然传遍全球: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当日完成太空任务返回地球时,在大气层突然坠毁,机上7名人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损失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在这之前,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1986年升空时爆炸,所有宇航员死亡。“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也是人类第一架成功飞入太空的航天飞机,美国总统布什极为悲痛,下令全国哀悼。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媒体之"更正"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顺铭 《新闻知识》2005,(11):65-67
媒体每天都在出错,此乃不争的事实。曾为美联社记者兼编辑的杰里·施瓦茨透露,美联社同样也是每日都有错误。他特别引述了一个著名的错误。查尔斯·林德伯格是第一个驾机横跨大西洋的飞行英雄。1932年,其年仅19个月的儿子遭遇绑架,后被杀害。1935年2月13日,美联社新泽西分社派遣两名记者前去报道陪审团的审判。其中一名记者进入审判室,另一人则躲在顶楼。他们在裁决结果宣布之前即报道说,罪犯被判终身监禁,。但最后,罪犯却被判处了死刑。这一错报事件成了长期笼罩在美联社头上的阴云。对此错报事件,《美国新闻史》也有简笔提及。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西方新闻学研究分两大派:一是理论派,一是实用派。他们关于“什么是新闻”的说法有很大差距。理论派大都是学者、教授,他们在著述中对新闻定义的表述一般比较严谨。如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与我国新闻界多数人公认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相近。理论派的其他说法主要有: “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美国威斯康辛新闻学院教授布莱尔(又译白来耶) “新闻是任何及时的事实、意念或意见,它使  相似文献   

14.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是新闻界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话语,它直观地说明了新闻与历史具有某种同质的属性。因此,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回顾式、纪念式的报道,也早已是新闻界屡试不爽的手段。然而,把历史事件当做常规的新闻题材,用新闻的视角观照历史事件,组织经常性、系列化的报道,使之成为报纸的拳头产品,继而将其打造为一张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却是一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新闻创新。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评论》1981年5—6月号刊登了这篇调查性文章后,几乎每周都收到读者来信,质询该刊是否存心同《纽约时报》过不去。该刊于7—8月号发表“关于《纽约时报》问题的答复”:正因为“人们公认《纽约时报》是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大报”,它的新闻为全国广播电视网和三大新闻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所采用。《评论》作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评论刊物,有义务“对于这样一个对全美国新闻界的观点与内容有很大影响的报纸”特别重视。“《纽约时报》有缺点和错误,有的还很严重,所以就应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批评。”罗杰·莫里斯的文章是一篇颇有分量的调查报告,它的发表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们特请李臻同志编译出本文  相似文献   

16.
一,把重要国际新闻放在前面。现在的《新闻联播》完全按先国内新闻、后国际新闻的编排方式,致使一些重大的国际新闻被置于“次要位置”,甚至出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现象:今年某国首脑去世时,我们电视台先播的是我国领导人发的唁电,后播的是该首脑去世消息。应当说,在这方面电视界也有过突破,例如对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的新闻报道,中央电视台就打破了惯例在头条位置播出,结果  相似文献   

17.
曾担任美联社主席、《达拉斯晨报》发行人的奥斯博尔内5月25日出席得克萨斯州美联社总编年会时说:“以往,报纸近乎垄断新闻界,负债经营,大家认为‘报业盛宴会永不结束’,即使是在互联网到来时……然而,眼下消费者决定一切,他们决定什么才是新闻。报纸在新闻界的垄断力已消退,竞争将永久存在。”奥斯博尔内说,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月28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上午11点39分许(北京时间为29日零点39分许),“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不久突然爆炸。美国和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媒介立即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报道这一重大事件及其有关反应。除美国电视在实况转播时,使观众目睹了这  相似文献   

19.
杨驰原 《传媒》2016,(15):25-26
从6月23日到7月22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国际上有两大新闻值得我国新闻界关注:一个是英国“脱欧”公投,一个是美国大选希拉里团队近2万封电邮被公开事件。这两大事件之所以值得关注,不仅是因为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更在于事件背后关于媒体的倾向性和被操控问题,这对于一向标榜新闻客观公正的西方新闻界不啻是一个巨大打击,从中折射出了西方新闻观背后的丑陋现实。  相似文献   

20.
不少新闻界同仁以为,有深度的报道往往是指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而展开的、由多篇新闻组成的持续报道,如常见的“系列”、“组合”、“专题”等报道形式。那么,以单一新闻事件为内容的短新闻是否需要深度呢? 笔者认为,短新闻也同样需要深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如是说:“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法,即为深度报道。”由此可见,“深度报道”仅是一种采访报道的“方式”,并非指特定的体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