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平时的数学课教学侧重对每一个概念,每一知识点逐个进行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点有相对独立性,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讲好复习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教师所能利用的最佳复习资料莫过于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就可以在认真砧教材,挖掘教材中例习题的潜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编排,来提高复习效果。一、引入例习题的多种解法,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课本中的例习题由于受当时所学知识的限制,解法单一,一般只采用一种基本解法求解,如果一味照本宣科,会使学生的解题思路狭窄,方法呆板。因此,复习中,对课本中例习题给予适当点拨,从…  相似文献   

2.
IGF-1基因多态性与骨骼肌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中取胜的关键之一.在后基因组时代,基因选材将成为运动选材的重要手段,而基因选材的前提是必须找到有效的基因标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与肌肉、骨骼等组织的生长关系十分密切的小分子多肽,其基因上很可能存在运动能力分子标记.因此,以该基因为目标区域,进行了查找基因标记的尝试.用PCR-RFLP法检测了基因5'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SNPs)情况,并用广义线性模型统计分析了多态性与肌肉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IGF-1基因5'调控区存在一个C-T转换突变,形成三种基因型,分别标记为:"-/-"、"-/ "、" / ".基因型与骨骼肌生长总量和肌纤维直径有着密切的关系,"-/-"基因型个体的胸部和腿部肌肉总量最高,与" / '基因型个体相比差异显著,P值分另q为0.029和0.038,而且"-/-"基因型个体的肌纤维平均直径最大,与" /-"基因型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正>开放型习题是相对有明确条件和明确结论的封闭式习题而盲的,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坚持解题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解题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又不能让学生被这些“基本、常规”的解法所束缚,教师要注重在例题、习题的思考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开辟新思路.这样以练习为载体、解题为手段、创新为目标的解题教学.定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本文以“九义”教材中的例、习题为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发现不少职工大学学生解题能力差,有的遇题不知从何下手解,有的只会套题目类型,依葫芦画瓢,解对说不出对的道理,解错也不知错在哪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好物理习题是很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仅通过力学例题分析就如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看法,供同行们共同商讨.1 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分析物理过程学生经常把题解错的原因之一就是只注重套用公式,不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下面剖析一例,说明解好物理习题时细致分析物理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例一.如图1所示.水平面上立放着一原长L,(倔强系数)为K的弹簧,在弹簧上固定一质量为m的物体,并在物体上用力(?)向下压.当使弹簧压缩到1_0时、求突然除去压力(?)后物体的最大速率多大?有的学生解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一个习题三种解法的讨论,说明在数学教育中,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讨论对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物理中 ,往往有些习题看似简单 ,或似曾相见 ,学生却往往容易做错 ,究其原因是学生只看了问题的表面现象 ,而没有把问题的实质搞清。前不久 ,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测试中有这样一道试题 :在一密闭的盛满水的容器内的上下底面用细线分别系着P、R两个实心小球 ,P为铁球、Q为木球 ,且都处于静止状态 ,如图 1所示。当容器突然加速向右运动时 ,P、Q两球将相对容器怎样偏移 ?图 1A 两球均钭向左偏移 ;B 两球均不发生偏移C 两球向右偏移 ;D P球向左偏移、Q球向右偏移就这样一道试题 ,有70 %的学生选了答案A ,问其原因有二 :1、当容器…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具备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提高学生物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练习物理习题,本文针对教师运用物理习题提高教学效率的理念、模式、方法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对学生解答习题所用到的方法做了归纳和总结,希望其结论能给物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习题是教材的重组、扩充和延伸,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是学生巩固提高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规模数量的习题组成的习题库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学习技能培养、形成职业素养等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课本是学生不会说话的老师 ,课本中例习题是编者从茫茫题海中经过反复筛选 ,精心选择出来的 ,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 .因此 ,教学中应借“题”发挥 ,小“题”大作 ,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思维探索 .1 利用一题多变 ,培养发散思维实践告诉我们 ,以一个典型的例题为中心 ,并适当变换例题的条件、结论 ,使知识上下贯穿 ,左右沟联 ,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多方位发散 .例 1 已知四边形ABCD是空间四边形(四个顶点不共面的四边形 ) ,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见图 1 ) .求证 四边形EFGH…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生物学科区别于其他理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点多,而且有很多习题考查的是对知识点的运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认真地识记了很多知识点,但是在解题时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点,导致解题无头绪,在听教师讲解时又能一听就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效的习题讲解不应该仅局限于使学生知道此题的答案,而应该使学生学会运用已经识记的知识点或题干信息整理出解题的头绪。笔者认  相似文献   

12.
黄莉 《职大学报》2014,(6):73-74
运用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三点式方程、一般式方程、平面束方程等知识点对一道课本习题给出了不同解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最简单而又十分重要的几何图形———平面与直线。  相似文献   

13.
中考试题中 ,出自课本例题、习题 ,或由课本例题、习题演变拓展而成的试题历年都有 ,所以紧扣教学大纲 ,立足课本对于每位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很重要 ,下面以初中《代数》第三册 77页 2 0题为例加以说明。原题如图 1,在△ABC中 ,∠B =90° ,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 1厘米 /秒的速度移动 ,点Q从点B开始沿B向点C以 2厘米 /秒的速度移动 ,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 ,几秒钟后△PBQ的面积等于 8厘米2 ?图 1解 :设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 8厘米2 ,则PB =(6-t)厘米 ,BQ =2t厘米S△PBQ=12 PB·BQ12 (6 -t)…  相似文献   

14.
高二物理中有关于凸面镜的内容 ,高二化学中有关于银镜反应的内容 ,如果教师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安排学生自制凸面镜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 ,可谓一举两得。1 原理利用葡萄糖溶液的银镜反应 ,在表面皿上镀一层银。CH2 OH— (CHOH) 4 —CHO +2 [Ag(NH3 ) 2 ]+ +2OH-SnCl2 CH2 OH— (CHOH) 4 —COO-+NH+4 +2Ag↓ +H2 O +3NH3其中 ,氯化亚锡溶液是催化剂。2 制作(1 )实验用品 :1 0 0mL烧杯 1只 ,60mm表面皿 1只 ,2 0mm× 2 …  相似文献   

15.
关于求一个可逆矩阵的逆矩阵 ,在各种高等代数教材中已做了介绍 ,如初等变换法和伴随矩阵法。本文介绍另一种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的方法。文 [1]中曾给出如下定理 1和定理 2 (本文称 )的结论。定理 1 若ε1=(1,0 ,0 ,… ,0 ) ,ε2 =(0 ,1,0 ,… ,0 ) ,… ,εn=(0 ,0 ,… ,1)是Fn (Fn表示数域F上的n元行空间 )的标准基 ,则Fn 中任一向量α =(a1,a2 ,… ,an)都可唯一地表示为 :α =a1ε1 a2 ε2 … anεn的形式 ,这里ai∈F (i=1,2 ,… ,n)。定理 2 两个矩阵A与B乘积AB的第i行等于A的第i行右乘以B下面给出求…  相似文献   

16.
物理程序习题的主要优点是化难为易,突出过程,启迪思维。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个综合性较强,难度比较大的习题,教师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近的原则,把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简单问题,前面的问题为后面的问题引路,后面问题成为前面问题的引伸和发展。这样层层剖析,使问题得到解决。例1 质量50千克粗细均匀的横梁以A为轴,B端以绳悬吊,使之水平如图(一),AB长60厘米,一个1千克的钢球从离AB0.8米高处自由落下,撞击在横梁上,离A20厘米C点,回跳0.2米,撞击时间0.02秒,则钢球撞击横梁时B…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学生快速而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知识,除了课堂讲解和完成一些必要的随堂实验外,还应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具有特殊与一般相统一的典型的物理习题,从而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概念、定理、定律的理解,并能达到点、线、面贯通的能力,这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准确地解答习题的前提是不仅要能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而且必须学会灵活运用。因而,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1.仅重视某一类型习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却忽视习…  相似文献   

18.
遗传和变异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有关遗传的基本规律的习题解法及各种生物育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尤感困难。本人在近几年的高考复习中,采用了“口诀法”对其进行归纳整理,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朱兰芝 《职大学报》2006,(4):131-132
数学习题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恰到好处的练习,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选择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思维的呆板性。因此要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必须注重数学习题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它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利用这种逆向思维解题,是把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加以思考,执果索因.利用逆向思维解题,常能化难为易,删繁就简,变死为活,使解题迅速而又准确.既有利于强化逆向思维训练,防止学生理解僵化,方法刻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深刻性,又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活化知识,提高解答物理习题的能力.1.用逆向思维法求解力学题例1:将某种材料的长方体锯成A,B,C三个物体,然后再对拼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1所示,且m_C=2m_A=2m_A=2m_B=2千克,用8牛顿的力F从正面推C,使得A,B,C组成的长方体保持矩形的整体沿力的方向平动,试求运动中B与C间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分析与解:本题若按常规解法,把B与C间的弹力和静摩擦力分开来考虑,结果在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问题上花费不少时间.但是,如果我们倒过来想一想,发现求出B与C间的弹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即B,C间作用力是容易求的,然后再正交分解求摩擦力也就方便了.选A,B,C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_1=(m_A+m_B+m_C)a,解得a=2米/秒~2,对B物体而言,只有C对B的作用力产生加速度,因此,得F_(CB)=m_Ba=4牛顿,沿F_1原有方向.由正交分解法得,运动中B,C间静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