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某些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具体数量与分率没有直接对应,正确找出量率对应的关系是解答这类分数应用题的关键。下面介绍几种寻找量率对应的方法:一、转化条件找对应例1.一捆电线,第一次剪去25,第二次剪去余下的13,剩下20米,这捆电线共有多少米?[解析]题目中25和13的单位“1”不同,可将“第二次剪去余下的13”转化为第二次剪去(1-52)的31即全长的15。这样,可找出20米的对应分率为(1-25-51),从而求出全长:20÷(1-25-15)=50(米)。二、画线段图找对应例2.小王加工一批零件,已加工的比总数的13多14个,剩下的比总数的25少2个,这批零件有多…  相似文献   

2.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分析起来比较困难。下面介绍几种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方法:一、对应法通过审题正确判断单位“1”的量后,把具体数量与分率对应起来,这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如“某筑路队筑一段路,第一天筑了全长的15多10米,第二天筑了全长的27,还剩62米未筑,这段路全长多少米?”题目中总长度是单位“1”的量,(62+10)米与(1-15-27)相对应,因此,总长度为:(62+10)÷(1-15-27)=140(米)。二、变率法题目中几个分率的单位“1”不相同,可先统一单位“1”的量,然后变换分率,寻找已…  相似文献   

3.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是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与巩固这部分知识,期末总复习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和组织好应用题的复习形式、复习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一、知分率,懂结构用分率表示数量关系,是学生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条件说出各种相关量的对应分率和数量关系式。如采用边问边答的形式进行复习,同时用电脑逐步显示。(如下表)条件数量关系式已经用去全长的35六月份捕鱼比五月份多捕25%花布比白布短10%全长→1已用去→35剩下→(1-35)全长×35=已经用去的…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高年级会经常遇到一些条件中含“比”的应用题,如: 例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7,第二次用去8.5米,这时用去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比是9:5。这限铁丝全长多少米? 例2.王老师买来钢笔和铅笔的数量比是5:3,若将15支钢笔换成铅笔,则它们的数量比是5:7,问王老师原来买钢笔和铅笔各多少支? 如何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把“比”转化成  相似文献   

5.
分数应用题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教学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应用题中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发展思维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抓好分数应用题的基本训练。一、理解分率意义的基本训练“分率”是分数意义在应用题中的具体运用。认识分率、理解分率的意义是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前提。1 看线段图理解分率的意义。例 1     一条公路“1”   已修 35  要求学生回答 :把一条公路的全长看作“1” ,已经修了全长的 35。分率 35的意义是 :把一条公路的全长(单位“1”)平均分成 5份 ,已修的占 3份。2 看关键句理解…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分数(包括百分数,下同)应用题中的对应数呢?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堆煤,用去15吨,占总数的3/5,还剩下10吨。因为用去的15吨相当于这堆煤的3/5,所以,15吨与分率3/5相对应,我们把这两个数叫做对应数。很明显,10吨的对应分率是(1-3/5)。  相似文献   

7.
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 ,从相关联的量中 ,找出量、率对应关系是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之一。例1 修一条水渠 ,第一天修了全长的还多18米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还多15米 ,两天修的占全长的 。这条水渠全长多少米?这道题求的是单位“1”的量 ,只要能正确地找出(18+15)米所对应的分率是( - - ) ,问题就迎刃而解。二、转化的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指把某一个数学问题转化成另一个数学问题 ,或把题中某一数量 (或数量关系 )转换成…  相似文献   

8.
教你写答句     
初学应用题的小红 小刚为怎样写好应 、用题的答句去请教聪明的小西 小西是这样 。讲解的 : 一 直接写答句 当问题中的单位名称 、 。和已知条件的单位名称相同时 直接在结果 ,后写单位名称 再写出答句 , 。 例 1一根铁丝用去 3米 还剩下 18米 : , 。原来这根铁丝有多少米 3+18=21米 ? ( )。 分析 题中问句的单位名称 米 与已知 : “ ”条件中的单位名称相同 可直接写答语 , 。 答 原来这根铁丝有 21米 : 。 二 结合已知条件单位名…  相似文献   

9.
分数应用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在解分数应用题时 ,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列举一些错例 ,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一、把抽象的分率当成具体数量例 1 一块花布长 9米 ,剪去23 又23 米 ,还剩多少米 ?错解 :9-23 -23 =723(米 )分析 :把抽象的分率“23 ” ,当成具体数量“23 米”。“23 ”与“23 米”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不相同。“23 ”是指“9米的 23 ” ,它是 9× 23 =6(米 ) ;“23 米”就是指“23 米”。正确解法 :9-9× 23 -23 =2 13 …  相似文献   

10.
师: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一根铁丝长4/5米,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1/3米。(学生独立思考并画图)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图展示给大家。 生1:  相似文献   

11.
理解掌握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对应关系,就初步具备了独立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一、区别具体的数量和它对应的分率。先看下面的例子:1.一段花布长12尺,做衣服用去3/4,用去多少尺?12×(3/4)=9(尺),答:用去9尺。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分析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帮助学生防错,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一、把抽象的分率当成具体数量例1:一块花布长10米,剪去35又35米,还剩多少米?错解:10-35-53=8.8(米)产生以上错误的原因是:把抽象的分率“35”当成具体数量“53米”。“35”与“53米”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不相同。“35”是指“10米的35”,它表示10×35=6(米);“53米”是指实际数量。正确解法为:10-10×35-35=3.4(米)或10-(10×35+35)=3.4(米)。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应帮助他们弄清一个分…  相似文献   

13.
分数应用题研究的就是单 位“1”的量、比较量和分率三者 之间的关系。比较量就是与单 位“1”的量相比较的量,分率就 是比较量占单位“1”的量的几分 之几。三种量之间的基本数量 关系是:单位“1”的量×分率= 比较量。在解题过程中,比较量 和分率一定要相对应。学生能 否掌握这一对应思想是正确解 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根据单 位“1”不同的确定方法可将分数 应用题归纳为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所学的分数应用题,题型复杂多样,加之有些题中的单位“1”不固定,不统一,常常给解题带来不便。如果抓住单位“1”的使用方法,进行合理转化,解答起来便很容易。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与感悟,谈谈单位“1”的妙用。一、固定的单位“1”这类题目,单位“1”在题中的出现有多处,这几处的单位“1”是一致的。例1有一根绳子长32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4,第二次用去全长的20%,还剩下多少米?分析与解:根据两次用去的分别占全长的“14”和“20%”可知,把这根绳子的总长“32米”看作单位“1”。先求出还剩下全长的(1-14-20%=)2110,继而就可求出还剩下(…  相似文献   

15.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应用题的重要内容。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找准数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用图解法找对应例1.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前两小时共行驶130千米,第三小时又行了全长的14,这时超过中点55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从图上看,如果这列火车少行55千米,那么就正好行到中点,也就是(130-55)千米与甲乙两站距离的41合起来正好是甲乙两站距离的12,即(130-55)千米所对应的分率是(12-41)。所以,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列式为:(130-55)÷(21-41)=75÷41=300(千米)。练习:两只筐里共装苹果135千…  相似文献   

16.
题目: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了它的2/3,第二次用去了余下的40%,第三次用完。已知第三次比第二次多用了8米,这根铁丝长多少米。[通常解法]把这根铁丝的总长看作“1”,第二次用去总数  相似文献   

17.
分数应用题有它独特的结构特征,它最基本的数量式是:单位“1”的量×分率=部分量(分率与部分量相互对应)。对于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很容易根据三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后,龙老师出了以下三道题:1.一根1米长的钢管,第一次用去它的3/10,第二次用去3/10米。哪一次用去的多一些?  相似文献   

19.
一、理解分率意义的基本训练“分率”是分数意义在应用题中的具体运用。认识分率、理解分率的意义是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前提。 1.看线段图理解分率的意义。 (1)根据线段图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已知条件与单位“1”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1.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与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用途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知道,在应用题中,分数可以带上单位名称用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如2/5尺就是0.4尺;也可以不带单位名称用来表示两个同类量的抽象的比值,如20米:50米=2/5。(当然,分数也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非同类量的比值。如4米:30秒=2/(15)米/秒,即路程:时间=速度。事实上这时的分数仍表示一个具休的量)为明确和叙述的方便起见,不妨把这种用途的分数称之为分率。而百分数(根据课本的定义)只用于表示两个同类量的比,因此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