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淦生 《师道》2006,(2):17-17
虽然身在教育界多年,没少与学生打过交道,可我实在不知道选用一个什么样的词儿来描述这样一种学生:他们的身份是学生,但他们却是时时刻刻想老师之所想,想着怎么去帮老师修理自己的“同类”,想着怎么让老师完全钳制学生的肉体与思想从而巩固自己的尊位,想着怎么使老师在学生中能够说一不二权威永恒……而正因为他们是学生,所以也就更能洞悉同类的心理,更能够帮助老师直抵学生的软肋置其于“死地”。帮助“统治者”而出卖“同志”,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类学生与人们常说的“内奸”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因而套一个人们惯用的词语,姑且以“学奸”称…  相似文献   

2.
虽说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没少与学生打过交道,可我实在不知道该选用一个什么样的词儿来称呼这样一类学生:他们的身份是学生,但他们却是时时刻刻想老师之所想——想着怎么样让老师修理自己的"同类",想着怎么让老师完全钳制学生的肉体与思想从而维护自己的尊严,想着怎么使老师在学生中能够说一不二具有绝对权威……而正因为他们是学生,所以也就更能洞悉其“同类”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虽说从教多年,没少与学生打过交道,可我实在不知道该选用一个什么样的词儿来称呼这样一类学生:他们的身份是学生,但他们却是时时刻刻想老师之所想——想着怎么让老师修理自己的“同类”,想着怎么使老师在学生中能够说一不二具有绝对权威……而正因为他们是学生,所以也就更能洞悉其“同类”的心理,更容易帮助老师直抵学生的软肋置其于“死地”.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拙见,愿与同仁们商榷。一、坚持写日记坚持写日记,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坚持在每天晚上临睡前10分钟写一则日记,哪怕是“起床后,刷牙,洗脸,吃早点”式的流水帐也行。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记一天中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比如说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恩恩怨怨,或者向老师倾诉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学生向老师说心里话,老师为学生保守“秘密”。从日记中表露出的童心,如朝霞般晶莹,似云霞般红艳。就这样,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自…  相似文献   

5.
新学期,学校在宣传栏公布了上一学年校先进个人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我去看时,遇到了自己班上的学生。他们看见我,问:“老师,我们都找了两遍了,怎么没看到你呀?”。我忘了自己当时是怎样回答的,回去后陷入了思考。是啊,平时多是老师对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和希望,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学生的这句问话使我意识到学生也同样在要求他们的老师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希望他们的老师成为一名高水平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差,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7.
老师们对学习好目一听话乖巧的学生往往偏爱有加,有时甚至宠着、惯着、护着,怎么看怎么喜欢,就算发现他们身上有缺点,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痛不痒地说几句,生怕他们受了委屈。评选各类好学生时,老师们也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给他们开绿灯,就因为“这是好孩子,评不上多可惜呀”。老师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值得讨论,让“优秀生”成为教育的盲区,只会使这些“好孩子”被宠出“骄”气和“娇”气,使他们认为自己完美无缺.从而不能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更不能主动加以调整和改进.“优秀生”自身暴露的问题应该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听完侄子的话,我顿时陷入了深思当中,这位政治老师怎么不从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件事情呢?他的课堂惯用语是真的存在问题呀。我觉得:教…  相似文献   

9.
又到了习作评改课了,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受到了孩子们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今天谁的习作进步了,老师会表扬谁呢?”“我的习作会在全班交流吗?”“我上次的习作感觉不太好,同学们会怎么评价的呢?”……通过他们的表情,我就知道他们的小心眼里都在想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室的孙永清老师近来总在想一件事,怎么把班主任培训教案里新增加的“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改得更好。经常有青年教师向他“诉苦”:自己对学生一片好心,却不时被一些家长误解和指责;有些家长还会搬出“教育新理念”给他们“上课”,老师的权威似乎正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的“老大难”问题呢?我认为: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把学习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无拘无束地品味人生,体验真情,并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作文就是你怎么想的,或者是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下来。”  相似文献   

12.
如何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的“老大难”问题呢?我认为:首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把学习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在丰富多彩的现实中,无拘无束地品味人生,体验真情,并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作文就是你怎么想的,或者是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下来。”  相似文献   

13.
陈培娟 《成才之路》2010,(26):38-39
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是作文。每遇到作文,不少学生便“唉声叹气”“叫苦连天”“抓头皮”“皱眉头”。一写作文,就像卡了壳的机枪怎么也扣不响。他们内心的焦灼可想而知。老师们也经常发出“作文、作文,作到头疼;学生怕写,老师怕改”的感叹。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快乐作文”?现就使用苏教版实验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大学校园中到处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正是他们坚守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从事着琐碎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生管理工作。在我们身边,美丽的水大校园里,就活跃着这样一群年轻敬业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生辅导员,他们心里无时不刻都在想着他们的学生。关注他们,关注他们中的每一个李勇军老师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不好意思,临时约了学生家长,交流一下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所以……”李老师  相似文献   

15.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经常听到同办公室老师埋怨学生:“计算都不过关,还怎么教?”“这种计算刚讲过,怎么又不会了.”由此可见,计算内容在中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今后他们参加工作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种策略,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7.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19.
曾经听到许多老师这样说:“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让老师不知道怎么教了,他们的心根本无法靠近。”甚至有的班主任老师也说:“做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感觉越来越难当,学生怎么不肯接受我呢?是学生难教育还是我不会教育了呢?”  相似文献   

20.
今天刚收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第2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刘江事件》,颇有些感触。尤其是镇西老师当时的指导老师冯老师的一句话更使我受益匪浅:“向学生认错,只会赢得学生真正的尊敬。”是的,德高者方能为“范”,要想让学生懂得敢于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敢于为自己的错误道歉,我们怎么能不从自己、从我们的课堂做起呢?我知道学生从来不会瞧不起那些敢于“认错”的老师的,相反,他们倒是很鄙视那些虚伪的假“圣人”。刚走上讲台时,我连自己讲课过程中的一些错误都羞于在课堂上当众更正。有一次勇敢地更正后,学生竟然很大度地回答:“人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