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西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成因,以及西部的生态环境在中国的战略地位,指出应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解决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最后对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康倩珺 《中国科技纵横》2010,(8):251-251,200
目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在生态环境问题上面临着挑战,对于西部地区,生态和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切入,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问题探析,从而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研究”是我国社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课题之一。该项研究成果为解决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补偿不足、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供了决策支撑,探索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制机制和推进途径,为有效降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成本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环境资源产权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库,也是环境治理的战略要地.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环境资源产权和生态补偿机制.目前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与产权存在着环境资源产权现状不利于生态补偿的进行、生态补偿与产权实际上的不一致、相关政策法规有矛盾等情况.协调产权和生态补偿机制,进而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从颁布协调生态补偿和产权改革的法律法规、加快资源环境产权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寻求综合解决资源产权和生态补偿双重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库,也是环境治理的战略要地。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环境资源产权和生态补偿机制。目前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与产权存在着环境资源产权现状不利于生态补偿的进行、生态补偿与产权实际上的不一致、相关政策法规有矛盾等情况。协调产权和生态补偿机制,进而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从颁布协调生态补偿和产权改革的法律法规、加快资源环境产权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寻求综合解决资源产权和生态补偿双重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决策者和社区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构建适宜的生态补偿机制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所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海南省为案例,从社区居民问卷分析和机构调查分析入手,分析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讨论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方法和实现机制。研究表明,保护区大部分农户对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这种态度受被调查者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自然保护区设立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保护区大多数居民收入的增加,他们也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补偿。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资金不足,由此带来保护区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表现为保护与社区经济收入的冲突、耕地面积减少与剩余劳动力增加的冲突。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开发利用保护区资源,给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很大问题。研究探讨了在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包括补偿原则、补偿主-客体的确定、补偿标准制定、补偿手段和实现机制。确定了基于退耕还林的机会成本和农民受偿意愿两个因素的补偿标准,明确了人类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和补偿金收取渠道、支出渠道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提出了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产品高价、资源低价和环境无价”的价格体系,矿山企业未将环境恢复和复垦成本列入经营成本,而是通过对环境资源的无偿或低价占有获得超额利润,导致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和单位产值能耗强度大,生态环境长期超载负荷引发了难以修复逆转的复合性环境污染,影响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就是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要求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或不良影响的生产者、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进行补偿,对生态环境由于现有的使用而放弃未来价值进行补偿,用于修复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坏,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由谁补偿”、“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三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部生态建设是全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军 《未来与发展》2010,31(5):26-30,15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是事关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特别是西部的青藏高原有"地球第三极"之称,是世界上独特的生态环境地域单元。是我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更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对我国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有其特殊的生态战略地位。在西部生态重建中,中央政府近年来也不断加大了投入,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西部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关系到国家安全,其生态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使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这就要从整体利益考虑生态这种纯公共产品问题。在重建中要继续加大投入,实施纵向与横向的利益补偿机制,达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性。才能使生态公共产品效益与效率达到最大化。实现西部生态公共产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流域源头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西部流域源头地区的重要地位及其现状,提出了西部流域源头生态补偿问题。在分析西部流域生态补偿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认定了西部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确立了生态补偿的原则,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从矿产资源补偿机制的有关理论入手,在分析了中国矿产资源补偿机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矿区生态补偿的社会补偿形式应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和造血式补偿形式,完善矿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构建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时应考虑生态环境补偿问题。本文选择具体案例,从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出发,运用合作博弈的经典模型——Shapley值法对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问题作进一步分析求解,并引入"生态补偿因子"对Shapley值进行修正与优化。研究结果显示,Shapley值法对于建立更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方式,达到社会经济效益最优、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目标,实现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官厅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北京市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官厅水库作为北京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如何在保证官厅水库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维护北京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所需的水资源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环境经济手段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官厅水库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来探讨其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分析官厅水库流域198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并结合库区实际情况,本文量化了官厅水库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与反馈,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补偿机制,探讨了生态补偿标准,并分析了4种生态补偿方式,即资金补偿、政策补偿、产业补偿和智力补偿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未来将通过情景分析法量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提高官厅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张艳芳 《资源科学》2018,40(3):645-653
近年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构建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时应考虑生态环境补偿问题。本文选择具体案例,从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行为出发,运用合作博弈的经典模型——Shapley值法对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问题作进一步分析求解,并引入“生态补偿因子”对Shapley值进行修正与优化。研究结果显示,Shapley值法对于建立更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方式,达到社会经济效益最优、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目标,实现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机制是环境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补偿的实质是对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的补偿.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可以将环境与经济结合起来,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补偿政策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政策是实现"三个转变"和制度创新的需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已经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西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补偿内容和补偿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完善我国的生态补偿制度设计,指导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地位,同时,又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生态补偿就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已有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而提出针对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基本问题分析及其政策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海鹏  张杰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4,36(3):427-437
文章从耕地保护外部性出发,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界定分析。分析认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的根本原因;耕地保护外部性类型划分、供体与受体界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补偿机制构建的基础;耕地保护外部效益的内部化是解决目前耕地保护外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测度能够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确定提供依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弹性区间及其动态性反映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实施的渐进性。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①应尽快构建区内和区际补偿一体化的动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和补偿体系;②进一步巩固和落实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地位和耕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③应将耕地外部效益统一纳入到耕地非农化成本核算体系;④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融资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⑤提高公众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参与意识,加强耕地外部效益和补偿机制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矿山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研究和分析,是矿产资源占有者和使用者能够认识到生态环境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自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20.
对西部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时可能带来阻碍旅游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西部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拉动西部经济增长并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