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宋词,就不得不提宋朝词人中的代表人物——苏轼,他一生书写了大量的词,其中一首家喻户晓的词便是《水调歌头》。该词不仅抒发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更可以从中探寻到古人在度过中秋节时的节俗文化。本文分析了苏轼《水调歌头》中蕴藏的多种中秋节俗文化,并以词观史,从《水调歌头》出发展开了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地方最高行政的密州知州,苏轼对文化的重视必定会对给后人做出良好的榜样。苏轼发挥自己文学创作方面的的特长与优势,坚持自己的诗词创作,与在密州当地和密州之外的同僚与朋友相唱和,形成了密州良好的文化氛围,又重视文化设施建设,修葺了超然台等多处文化设施和文化景点,这都给后人以良好的影响与启示。苏轼用自己的天才与妙笔为密州的山川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为密州的社会人文也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容。苏轼以集大成式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密州、为中国的中秋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秋节赏月、美食与团圆的文化内含以诗词的形式进行了固化。苏轼修葺超然台、创作《超然台记》等形成了自己的超然思想,开启了密州超然思想发展的历程,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诸城今天的超然文化。  相似文献   

3.
一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一首中秋词,历来腾播人口,撼人心魄。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李冶《敬斋古今注》卷八云:“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异清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店铺     
正苏轼是北宋苏氏文章店铺的CEO,他的店铺里,货物琳琅、创意迭出,拳头词产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名牌诗产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拳头名牌系列组合两千多件,还有精致的笔记《东坡志林》《仇池笔记》。当然,他独特的书法、绘画也是金子,让人应接不暇。苏轼的店铺,还兼营其他文创副业,比如  相似文献   

5.
由于宋代文人的地位,导致他们除了具有与其他朝代文人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化心态以外,还具有一些与唐代或者其他朝代所不同的文化心态,本文试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简单分析宋代文人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介绍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本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该文抓住“青天”、“把酒”、“明月”这三个关键意象深入分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蕴涵的深层意蕴,揭示了苏轼第一次被贬之后,从困惑、反思到通透和空灵的心路历程,说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在苏轼的人生历程和诗词创作的重要位置,是诗人的人生哲学、政治理想和艺术追求的一个尝试性的突围,是诗人的诗词创作由少年的轻狂和无端喟叹转向旷达、平淡,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歌妓词在其词作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歌妓词,虽然多是游戏之作,但有独特的审美趣味、丰富的情感底蕴和超脱的人格境界,与苏轼狂、放、谐、适的文化品格相一致,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教学重点:训练联想力和想像力。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欣赏《水调歌头》的音乐,媒体演示)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同学们能背一两首吗?二、检查预习1.《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谁能介绍一下苏轼?(生自由发言)(多媒体演示苏轼个人资料)2.自由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并思考:(1)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2)上阕写什么?(3)下阕写什么?(4)词采…  相似文献   

11.
付燕 《青海教育》2009,(12):39-39
一、文章解读 苏轼的《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睛圆缺中阐明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2.
苏轼知密州时期创作成绩斐然。为怀念前妻王弗所作的《江城子·十年生死》虽然在悼亡词形式上有所继承,但于内容上则为开拓,当为第一首格高千古、影响后世的悼亡词;《江城子·密州出猎》集苏轼多年词风探索成果于一身,厚积薄发,终于成为开启词史上豪放一派的壮词;苏轼修葺而为千年名胜的超然台在当时已是名满天下,苏轼登台而作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用诗语描绘了北方小城的美丽春景,又富有哲理,堪称景妙论高、千年未解的的超然词;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为中秋绝唱,又以诗词形式集中国中秋文化之大成,对中国传统中秋节的赏月、美食与团圆的文化内容以诗词的形式进行了固定化,成为中秋文化的典型代表诗词、中秋诗词当之无愧千古佳作。此四首作于密州的佳作,应当誉之为"密州四曲"。  相似文献   

13.
包瑾 《高中生之友》2008,(20):40-41
余秋雨说,要是给中国古代文豪弄个排行榜,苏轼是可以跻身前三名的,他的才气、他的人品,堪称中国文人的典范。苏轼的文字真正动人的,应该是他言语背后率真、豁达、儒雅的风范与人格吧。最早接触苏轼的词,是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配上王菲的歌声,我觉得这是中国最浪漫最美丽的词,清纯脱俗,而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成了苏轼留给后人最纯洁的祝福。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诗词史上苏轼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他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贡献首先是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发掘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王灼的《碧鸡漫志》说:"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  相似文献   

15.
北宋词坛盟主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又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其创作"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显示出"中和"之美。他的词《定风波》和《水调歌头》体现的平淡、超旷的境界,也与"中和"之美相融通。本文从作者的创作心境、情感和两首词的意境以及审美意义等方面来领悟苏轼词的"中和"美。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现代的翻译学理论,从交际角度出发,结合功能主义翻译分析方法,在关注文本功能的同时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相结合。本文通过对苏轼名篇——《水调歌头·中秋》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如何翻译词中的意象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其在原语文化中所传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吴惠芳 《学语文》2007,(3):5-16
在从小学至高中的课本中,学生接触过的苏轼的作品不算少,有《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惠州一绝》、《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但并不系统,且教师限于授课课时,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常常语焉不详,点到为止,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在教完《石钟山记》之后,我总觉得对苏轼这一伟大文学  相似文献   

18.
明月几时有     
中国文人写中秋的诗词很多,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苏轼的《水调歌头》。宋人胡仔对其评价极高,认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苕溪渔隐丛话》)。胡仔为南宋诗评家,生于北宋,对苏轼坎坷一生,要比后人了解得具体而且深刻,因而话说得有点偏袒,不免抬爱。但细细琢磨胡仔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在人们脑海里,  相似文献   

19.
提起苏轼,人们就自然想起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等作品,这些词气势豪迈奔放,感情激昂旷达,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但苏轼的词中也有情致婉约的作品,如悼亡妻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诗人的妻子王弗是个性情温顺的人,聪明沉静,知书达理,对苏轼察言、知人帮助很大。她十六岁与苏轼结婚,二十七岁却不幸去世,葬于四川眉州。现在我们读这首词,依然能感受…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词内容与中秋节有关的句子颇多。例如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李朴《中秋》、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月》、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等等。而生活在元大都十余年(也有学者考证在元朝生活近三十年)的高丽文臣李齐贤填写的《玉漏迟·蜀中中秋值雨》这首词,虽然内容也写中秋节的民俗节令,但亦有其独特的文学意蕴。其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