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 <现代评论>的创刊 民国十三年(1924年)12月13日,一本名叫<现代评论>的杂志在北京大学创刊.<现代评论>是由当时两个影响较大的编辑群体太平洋社和创造社合作创办的.  相似文献   

2.
施蛰存和《现代》杂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蛰存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和文学翻译家。他在文学创作、文学翻译、古典文学和金石碑刻的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蜚声中外的杰出成就。 其实施蛰存还是一位有着独特文化追求的编辑出版家,这一点现在已为现代文学研究界和出版界所了解。我觉得有必要把施蛰存先生...  相似文献   

3.
徐蒙  姜婕 《编辑之友》2010,(11):96-98
一<现代汉语词典>出版概况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编辑的必备工具书之一,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型语文字典.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责成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的现代汉语词典.当年7月,语言研究所的部分人员组成词典编辑室,开始了<现汉>的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有幸成为于光远先生任总主编、胡沙同志主持编写的<现代公民知识读本>一书的责任编辑.全书共三卷,第一卷题名"品格与人生",第二卷题名"生活与法律",第三卷题名"民主与科学".三卷三个专题,连贯为一个整体系列.从书题即可看出它的意义不限于"知识读本"本身,涉及的乃是民族的"国民素质"大问题.通俗地说,是关涉如何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问题.我们正走在建设"公民社会"的道路上,做合格的现代公民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1939年6月1日,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延安创办了<中国妇女>月刊,结束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没有妇女期刊的历史.该刊是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创刊的,毛泽东同志为其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中国妇女>在抗战时期共出了两卷,第一卷12期,第二卷10期,于1941年3月停刊.<中国妇女>虽然只坚持了一年零10个月,但它对动员和组织全国妇女参加抗战建国事业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罗怃"投稿     
<涛声>杂志,现在是很难见到的了.这是一份敢于"赤膊打仗,拚死拚活"的文艺性刊物,由曹聚仁主编.一九三一年八月在上海创刊,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奉令交还登记证",共出八十二期.该刊第二卷第四期上,刊有周木斋的<骂人与自骂>一文,认为日军侵占榆关以后,北平的大学生"即使不能赴难,最低最低的限度也不应逃难".周当时在上海从事编辑和写作,只有二十多岁,但颇负文名.  相似文献   

7.
"罗怃"投稿     
洪城 《编辑学刊》2004,(2):64-65
<涛声>杂志,现在是很难见到的了.这是一份敢于"赤膊打仗,拚死拚活"的文艺性刊物,由曹聚仁主编.一九三一年八月在上海创刊,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奉令交还登记证",共出八十二期.该刊第二卷第四期上,刊有周木斋的<骂人与自骂>一文,认为日军侵占榆关以后,北平的大学生"即使不能赴难,最低最低的限度也不应逃难".周当时在上海从事编辑和写作,只有二十多岁,但颇负文名.  相似文献   

8.
2005《财富》全球论坛触动中国传媒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明  陈栋  许玮 《传媒》2005,(6):26-29
2005年5月16日至18日,第九届<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财富全球论坛第三次选址中国.在5月16日举行的文化圆桌会议上,主题为<媒体在中国日益重要的角色>,不能不让中国传媒界有些"受宠若惊".在有着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中,传媒能够在这次大型论坛上走上前台,并成为与会者关注的一个重要焦点,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9.
《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翻阅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以下称<书籍>),感到该书颇值得编辑们一读.前几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过译著<编辑人的世界>,被我国许多出版社作为编辑的必备参考书.原因是此书被誉为"美国四十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笔者认为<书籍>并不比<编辑人的世界>逊色.  相似文献   

10.
对于<经济参考报>来说,2004年5月3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正如总编辑王海征在这期头版<致读者>一文开篇所说的:<经济参考报>创刊近23年,我们用得最多的词汇是"改革"和"市场".今天向读者特别推荐周一特刊"每周要读",也正是<经济考报>通过报道改革走向市场化发展道路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新民晚报>与<东方早报>同属1998年7月25日联合组建成立于上海的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然而二者又有很大的差异.前者的前身是1929年9月9日创刊的<新民报>晚刊,于1982年1月1日复刊.  相似文献   

12.
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四<参寥子集>提要引吴可<沧海诗话>曰:"……又'诗成暮雨边',秦少游曰:'雨中、雨旁皆不好,只雨边最妙.'"按:吴可<藏海诗话>原文为:"又诗云:'暮雨边.'""成"作"云".今检僧道潜<参寥子诗集>卷二,亦无"诗成暮雨边"之句,惟<次韵少游学士送龚深之往金陵见王荆公四首>之二云:"梦幻皆输古竺干,功名何用咤燕然.羡君一棹江南去,碧荠时鱼暮雨边."该诗末句当即吴可<藏海诗话>所谓"暮雨边".<总目>误"云"为"成",令人误认"诗成暮雨边"为一句,中华书局整理本即作如是标点.  相似文献   

13.
<京报>是新文化运动期间和五四运动期间一家著名的大报,由邵飘萍于1918年10月5日在北京创刊,并自任社长.<京报>的创办,是为"供改良我国新闻事业之试验,为社会发表意见之机关".邵飘萍在其发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说:"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最近翻阅<战时记者>杂志,偶见该刊第3卷第1期载有一篇<新闻杂谈>,该文署名为"夏衍讲、影子记".经查由周巍峙主编的<夏衍全集>,发现未将此文收入,会林、陈坚、绍武同志编的"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夏衍研究资料>的"生平年表与著译系年"中,亦未见著录此文,国内有关研究夏衍的学术论著、传记中对之也都没有提及.所以,<新闻杂谈>可初步断定为夏衍先生的一篇轶文.这篇轶文的发现,为研究夏衍先生的生平、思想观点和理论贡献提供了-份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传教士办的期刊,它创刊于广州,所以是国内第一份中文期刊.该刊的出版情况说法极多,除了它道光十三年六月(癸巳,1833年8月1日)一条外,其他情况说法就很不一样了.该刊现存实物比<察世俗>要多,海外有148本,国内有5本.这153本除去复本(包括再版),共有33期.最近黄时鉴先生设法将哈佛大学藏39期(其中6期卷号虽不同,内容与33期中的相同)组织影印,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功德无量.可以肯定,该刊5年中共出33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由于新文学期刊的出现 ,逐渐形成了新文学迅速冲击旧文学的浪潮 ,一些文学团体从此也有了自己的文学阵地 ,。其中影响最大者 ,当属与文学研究会有着密切关系、被称为二十年代文坛第一刊的《小说月报》。同时 ,文学研究会也通过该刊 ,在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小说月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 1910年 8月 2 9日创刊于上海 ,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1932年 ,因商务印书馆遭“一·二八”战火而停刊 ,最后一期是 1931年 12月 10日出版的第二十二卷第十二期 ,历时 2 1年有余 ,共出 2 5 8期 ,又另外 3…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杂志是我国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杂志.自1981年创刊迄今,<读者>历经27年的发展,月发行量由最初的3万册,发展到2006年超1000万册,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誉为"兰州人的城市名片、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相似文献   

18.
1995年的年末,到上海拜访了施蛰存先生。92岁高龄的施老先生送给我一本他最近出的散文集《沙上的脚迹》。凝视着书名,只觉得这“脚迹”不是走在“沙”上,而是深深地印在中国的大地上,印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上。 施蛰存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学者。他的创作,独辟蹊径;他的学识,博大精深;他的研究,遍及文学、文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学界,标题是新闻内容的精华之所在,正所谓"题好一半文".笔者选择省级党报<河北日报>的新闻标题作为考察对象,分析其语言特点,希望能对新闻学界和语言学界的新闻标题研究有所帮助.笔者共考察了61期<河北日报>的头条标题,时间范围为2009年4月1日-5月31日.在考察的61个头条新闻中,消息42个,通讯18个,评论1个.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阅>是山东省出版总社图书资料馆主办、面向本系统书业同仁的文摘性内部刊物.创刊于1997年11月.创刊时,考虑到有必要使<出版参阅>看起来更像刊物而不是内部学习资料,以利于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便确立了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即:"把<出版参阅>当作一个传媒、一个品牌来经营".因而便有了这样的刊物样式:16开,月刊,16页码(今年初应读者要求增至20页码),并交正规印刷厂家激光照排印制,每期印数500册,基本上达到本系统各单位领导、行政机关及出版社编辑、出版业务人员人手一册.3年来,我们坚持"采书报刊资料,撷国内外信息,揽编印发动态,把大市场脉搏"的办刊方针,力求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