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的藏书(摘自《新华文摘》1996年9期)盛曙丽我们读中学的孩子们在看什么书,又“藏”着一些什么书?我们的孩子他们在和谁对话?是席绢,还是金庸?是曹雪芹,还是德莱塞?是文化精品,还是地摊杂货?他们与书做了怎样的“朋友”?是“拿来主义”,还是“照盘...  相似文献   

2.
“沙丁鱼”还是“咸鱼” 2006年至2008年是“逃离北上广”话题兴起的第一个高潮。《人民日报》在《谁在逃离北上广》一文中曾提到这股潮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打拼数年后,不少年轻人重新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发展,被舆论称为“逃离北上广”。全国各大媒体也在报道,这些媒体请专家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度剖析,这反过来又引发大众的讨论,刺激相关人群在“去与留”这一问题上的抉择与判断。  相似文献   

3.
抗日剧最近扎堆荧屏的现象,引起了央视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关注,央视《新闻1+1》在4月10日“抗日剧可以这么拍”的专题节目中细数了目前抗日剧的数宗罪:叙事主题言情化,剧情设置天马行空,情节雷人缺乏逻辑,人物形象偏离年代偶像化,对历史缺乏严谨客观态度。抗日剧一直以来作为严肃题材电视剧不乏优秀作品,但近年来呈现出的言情化、偶像化等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文章在探析抗日剧热播的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抗日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赵小波 《现代传播》2006,(6):142-143
这几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中国式离婚》,直到《亮剑》、《暗算》等国产电视剧在各卫视台和地面频道轮番播出。“二轮剧”的热播几乎成了一种风潮和时尚,动辄五六家卫星电视同时在晚间的黄金挡时间播出同一部剧,或者一部剧在各电视台相继播出。观众可以“一部电视剧在河北台看开始、安徽台看进展、四川台看高潮、陕西台看结尾”。这种“隔夜饭”让电视台“屡吃不爽”的另一个原因是二轮剧价格低,收视效益却好。因此,本文想从自身的播出经验出发来进一步探讨二轮播出电视剧潜在的价值和它“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英雄”、“我最威风”成了湖南卫视2006年的一大特色。这种“英雄化”效应经过《谁是英雄》系列节目的一路推广.终于在2006年的“吉列威锋英雄会”上达到了一个高潮。《谁是英雄》缘何能异军突起,制造出新一轮的草根狂欢?笔者试从机构.文本与受众三个方面来进行剖析.力图阐释该电视文本流行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黄斌 《声屏世界》2007,(12):67-67
高扬的主旋律与高升的收视率肯定是业内人士梦寐以求意欲兼得的“熊掌”与“鱼”。先说电视剧。据说2006年内地共生产制作了1.3万集电视连续剧,而真正播出的约为7000集。是电视剧供过于求?非也,好剧难求。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后,荧屏作何播出安排,引人关注。笔者一向不怎么看电视连续剧,结果还是情不自禁地被《文化站长》《特殊使命》所吸引、所感动。  相似文献   

7.
刘雁 《传媒》2014,(12)
正近期电视屏幕播出的电视剧出现一冷一热的现象:冷的是抗日"神剧",热的是描写小人物的都市情感剧。根据收视率调查,两种剧的主流观众竟然都是成年男性;而成年男性观众的这种理性转移,体现出了从"神剧"到"人剧"审美的回归。曾几何时,抗日题材剧雄踞电视屏幕,风靡大江南北。《亮剑》《雪豹》《打狗棍》播出时,就是男人的狂欢季,不管重播多少次,都有铁杆影迷追着看。调查显示,支撑抗日题材剧高收视率的是一批成年男性观众。男人都有"英雄  相似文献   

8.
威武的面具     
看美剧《傲骨贤妻》,没看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初级律师Alicia永远板着一张“扑克牌脸”,调查员Kalinda的面孔像戴着一副铁面具。也许因为这是一部职场剧?  相似文献   

9.
一、43年后,风波骤起我做梦也没有想到,1954年初我改编的《穆桂英挂帅》一剧会在43年后风波骤起。首先是1997年11期《人生与伴侣》发表了崔炎寿口述、梅淑贞整理的长篇纪实文章《<穆桂英挂帅>幕后的奇冤》;同年11月21日《作家文摘》全文转载,影响扩大到全国。崔炎寿与《穆》剧的改编毫无关系,他的“冤案”与《穆》剧更无任何牵连,而在文章中竟公然声称他是“执笔整理者”,“却因该剧的成功,成了历史反革命分子”。1998年春,我收到第二期《河南戏剧》,看到梅淑贞写的第二篇文章《<穆桂英挂帅>幕后的悲剧》,文后署名为崔炎寿、马金凤口述。这篇万言长文目的和主题很明确,就是要说明“到底谁是执笔的剧作者”。崔炎寿以改编《穆》剧剧本“呕心沥血的剧作家”的身份出现,编造荒唐可笑的谎言,公然说我不是《穆》剧的改编者,而是他临时想起“两次见面  相似文献   

10.
1994年,重庆电视台推出了电视栏目剧《雾都夜话》,十年后,《雾都夜话》的制片人马及人在2004年的国际情景剧产业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栏目剧”这一概念:从内容上看,“它不是情景剧,不是喜剧,它是正剧”,从形式上具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长度,以栏目的形式加以发布”,可以说是电视剧与栏目的嫁接。由此从概念上可以将电视栏目剧定义为:以电视栏目的形式存在,具有统一的片头、主持人及由演员演绎的故事情节的电视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1.
青岛电视台生活服务频道的《生活在线》,开办已有15年.15年来,《生活在线》无论处于高潮还是低谷,都是青岛电视台一把颇具锋芒的“利剑”,主创人员百折不挠的精神、含我其谁的担当、精益求精的作风令人敬佩,一支日趋成熟的采编团队逐渐形成,其采访和编辑的智慧值得同行借鉴. 2015年12月2日,《生活在线》播出了《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的报道.近8分钟的片子深入细致地记录了当事人陈女士的“求证”经历.  相似文献   

12.
真的不知该怎么称呼您。是首长、叔叔还是哥哥? 我是一名列兵,这几天被选到政治部学习摄影与摄像。刚接触,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军事记者》、《解放军画报》、《摄影与摄像》是我看的3份期刊。但是看了收获不多,烦恼真的很多。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近半年的沉寂,《名人》杂志复刊了。定名为续航号的《名人》整体风格变化不大,依然是以名人的角度介绍名人,依然是邀名人做栏目主持,依然是以图片说明为特色。然而细细品味,可以感觉杂志的编辑们对于《名人》的续航,还是下了番功夫的。乍看,《名人》如昨。再一看,很多地方都进行了微调:广告有所增加且更为时尚,目录也变得休闲了。但封面依然毫无特色。续航号的《名人》栏目锐增,由11个增至22个:保留了“强行登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网情深”和“看谁猜得全”四个栏目。新设栏目不再以文艺界、体育界为主,更多地介绍了政界、商界、IT界的名人。这一变化让人欣喜。偏重文艺界、体育界名人很难与《当  相似文献   

14.
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场白:谁都知道,《档案法》规定我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可《北京档案》改国际版本的首期,便刊登了马忠魁“属地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有人说这符合“发展要有新思路”的十六大精神;也有人讲这明明是和《档案法》唱反调;还有人告诉我,别理他,这是炒作。孰是孰非,阿昆才疏学浅,不敢问津。但却觉得这是值得一辩的新话题。为此特向热心读者征集“是分级管理好,还是属地管理好?”的稿件,拟从4月或者5月份开始辩论。当然,一季度的辩题还是“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  相似文献   

15.
电视未来时     
栾轶玫 《视听界》2011,(6):117-117
未来电视是什么样子的呢?传统电视面临终端革命而不得不做出改变,越先行者得益越早。在可见的未来.电视至少沿着5个方向自我进化,一个是“s…’电视,一个是社交电视,另一个则是云电视。SIRI电视:语音控制使得人与电视能够交谈SIRI是什么?它是一种全新的语音识别并能按照指令进行行动的新技术。SIRI电视是什么?就是你可以与电视机“交谈”。你舒服地窝在沙发,对着电视说“播放孙红雷主演的热播剧《男人帮》第6集”,或者说“播放晚间《新闻联播》”,电视的SIRI界面就转动起来,并迅速切换到你想要看的电视节目中  相似文献   

16.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创办于1937年12月11日.“抗敌”二字,明确指向当时中华民族的共同外敌——日本侵略者.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创办的这份报纸,宗旨就是宣传抗日救亡,动员和号召最广大的边区民众参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中.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最早和出版发行时间最长的区域性党报之一,被誉为“民族的号角”,是“抗日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的武器和思想卫士.它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和准备着坚持团结进步的艰巨工作,并已成为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其本身就是一种在晋察冀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17.
广州《南方都市报》4月1日头版用《警方公开处理“铁道游击队”》为大幅图片的新闻标题,仔细一看,才明白这是广州某区警方公开处理一扒窃铁路物资团伙的新闻报道。按照这个标题的概念演绎,画面上一“铁道游击队队员”(实质上是一扒窃团伙成员)正被警方押走。看到这里,我们都有点怪怪的感觉。众所周知,铁道游击队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著名的团队,是一支活跃在敌人心脏地带的小型抗日武装,机智勇敢打击日本侵略者,书写出无数个传奇。60余年过去,铁道游击队的老英雄们大多相继过世,但他们的传奇经历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编辑在大胆运…  相似文献   

18.
传媒动态     
<正>1 评点荧屏四大流行剧种眼下,在北京地区播出的电视剧中被赚人眼泪的情感剧占了上风。从7月开始,一批抗战题材戏将陆续播出,“枪杆子”加“泪珠子”会成为下半年播出剧的主力。大红大紫“泪珠子”代表作:《我的泪珠儿》、《追赶我可能丢了的爱情》、《谁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7,(1)
《文汇报》于1996.8.29刊出大题目《国产电视剧占据荧屏主菜单》,副题是《一批现实题材剧一扫虚假弊病,实实在在走进观众视线》。读者自然会想到,这主菜单是什么?观众可以意会是“一批颇具特色的国产电视剧在荧屏频频亮相”,占据了荧屏黄金时间的主体。但“...  相似文献   

20.
新书档     
《大观周刊》2010,(32):26-27
80后婚姻素描 作为内地情感剧标杆的“赵宝刚电视剧”,在2008年的《奋斗》和2009年的《我的青春谁做主》之后,无不大获成功。此次推出第三部现实生活“话题剧”《婚姻保卫战》,将在北京、浙江、天津、云南、深圳五家卫视同时开始播出,而图书版《婚姻保卫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