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实施产学研用结合、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当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仅是应用型大学错位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其进行创新要素整合的有效途径。可以从协同动力、过程转化、创新效果综合评价、风险分担与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应用型大学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制开发,以促进创新要素的充分涌流,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探究协同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序参量、控制参量和自组织演化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高校协同创新系统是不同创新子系统和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为序参量的有序集合,其中,非线性作用是高校协同创新系统要素耦合的根本动力,随机涨落是高校协同创新系统的基本效应。  相似文献   

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协同创新的新时代大环境下,为了更好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动力源泉和有效支撑,以立足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为出发点,阐明了市场竞争力、政府推动力、利益驱动力以及学生成长力是影响校企协同育人动力机制的外部和内部因素,而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是造成协同育人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案例,系统阐述了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动力机制的主要途径和收效明显的实践成果。实践表明,动力机制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力来源和根本力量;校企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政府、高校和企业相互协调,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4.
推动高校协同创新工作有序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机制体制改革与创新。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在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协同创新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创新要素共享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协同创新内涵和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中在思想、利益分配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协同创新内部跨学科研究和外部协同创新的几种具体运行方式的优缺点、特点及适用范围等;提出了完善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协同机制的建立是美国州立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州立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主要包括内部、外部两个部分,并具有协同主体角色定位明确、协同制度完善、协同组织机构专门化、协同培养方式多样化等特征。美国州立大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对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即:一是强化高校协同主体地位,激发各主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协同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制度规范设计;三是校内校外相互协同配合,促进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核心是通过对区域内创新资源和要素进行有效配置来实现增值。文章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战略协同导向、知识协同整合、动力协同驱动、环境协同保障等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高校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师资队伍则是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而有关协同创新的概念,可从两个维度理解。从广义角度而言,协同创新是有共同目标的群体或个体构建成组织,运用现代化技术展开交流合作,进而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从狭义角度而言,协同创新是不同的独立组织,将共同目标作为发展理念,运用多样化方式和手段,通过思想和技术的深入融合互补,共创集体利益的发展模式。协同创新具有三方面特征。一是整体性。就是将各个独立的个体有机结合,协调各要素,使其发挥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作用。协同创  相似文献   

9.
李杰 《教育与职业》2021,(15):73-77
协同育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中仍存在政府统筹功能没有得到切实体现、高校核心地位没有得到巩固强化、企业内在动力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以及学生的双创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政府主导、高校主责、企业主体、学生主角四个方面分析了相应策略,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高校、政府、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四大要素分析了台湾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架构形式,又从主体介入方式、信息交流形式、激励政策类型、资源整合方法四个维度分析了其内在协作运行机制。通过借鉴台湾地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及其运作机制,对内地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行改善,提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均衡发展、搭建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平台、构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有益借鉴,这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以及企业效益下滑的背景下,对缓解内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该文旨在论证,在国家日益重视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大背景下,实现全员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诉求。要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社会实践,需要守正创新,运用协同创新思维方法,达成在建构社会实践体系在学校统筹、三方联动、多管齐下等价值共识。同时,探索建构实现三方联动的"1+3+N"模式的协同创新体系,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从坚持"扶强扶优"与"扶弱扶需"相结合原则,引导地方高校踊跃参与省级层面的协同创新;建立形式多样且功能齐备的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将服务"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目标与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分层次构建区域高校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保障,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外部需求和内生动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等方面来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前,国家正在高等学校大力推进旨在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2011协同创新计划”。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的协同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协同创新工作的成效。因此,深入剖析当前高校协同创新3-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的对策与途径已经成为推进该项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悄然兴起的文化研究思潮,旨在实现新的文化觉醒,探索我国大学的创新之路。我国大学创新的文化视野,一是要从民族文化角度,重新认识大学的共同本质和我国大学的个性特征;二是从时代高度,认识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现时代中国要走科技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赋予的伟大使命和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教学。高校创新教育是一种较新的教育模式,目前虽然正在实践,但是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虽然它获得了人们的反复确认,但是我国高校目前针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校英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等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而且目前国内质疑高校本应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英才。可能的原因包含以下两点:它没有引起地方政府和大学的重视;创新教育教学结构和反馈机制存在不足。综上所述,文章研究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下,相关的创新教育理论问题,并提出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等相关改革对策,从而以此为中国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贡献一部分力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创新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以航空发动机研制为合作平台,集成企业、高校人才优势,与地方高校建立联合开发、协同协作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加强高新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高效利用,实现科技成果充分共享、合作共赢和人才培养成效凸显、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本研究以协同创新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协同创新发展影响因素,探索出了基于项目平台和人才共享机制的企校协同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符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观念创新,营造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机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高校校友捐赠数额快速增长,已逐渐成为高校办学经费的重要资金来源.文章从改善高校财务状况、促进高校学术自由和增强校友凝聚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校友捐赠对高校发展的积极作用;从校友、学校、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政策与法律制度等四个角度,分析了影响高校校友捐赠的因素.作为校友捐赠的受益主体,高校应加强校友会组织与管理工作,健全和创新校友会的组织体系,加大校友捐赠的宣传力度,营造校友捐赠文化氛围,以吸引更多的校友捐赠.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大学当前重大的使命之一,这要求大学必须将创新作为新的理念和新的驱动力,重新审视自己的功能和定位。在高等教育相对较为落后的状况下,如何大力培育和建设我国大学的创新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