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择业观教育与毕业生职业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我国整体就业问题的重点。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但实际上,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正确的择业思想。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择业意识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择业观,促进职业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发展,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的择业观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等的基本观点,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职业意识既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着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状况。大学生在社会化进程中因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体职业意识社会化程度不高,职业意识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意识社会化程度,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应该清醒认识到大学生职业意识缺失所带来的危害,把握其发展特点,多方配合,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以达到大学生就业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宁 《教育探索》2008,(12):103-104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在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就业形势教育、自我认知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择业心理教育、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堂和就业实践中是在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顺利择业,而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择业现,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以良好的择业心态去努力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周广均 《教育与职业》2008,(17):152-154
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处于"买方市场"的状况下,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往往成为他们就业成败的关键。毕业生的择业倾向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传统择业意识和新型择业意识错综复杂地交织于毕业生的思想中。大学毕业生能否掌握正确的职业选择原则,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找到合适的职业,而且影响到个人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肖建昌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4):93-95,104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不健全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主意识增强,求职能力较差;强调自我发展,忽视国家需要;向往发达地区,追求现实利益;择业热点分散,功利因素突出等。要教育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理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学生择业观教育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就业体制的变革及现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择业现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现,是正确指导大学生就业,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职业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深远,高校能否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大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紧密相关。文章首先分别对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科学地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思想导向,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创业观。对此,为了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以通过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优势竞争、学会团队合作、积极参加职业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余钱红 《考试周刊》2010,(34):211-212
职业刻板印象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文章作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对职业的刻板印象是普遍存在的。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择业观受利益取向制约,择业选择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薪水的期望值偏高。大学生毕业生应该正确评价自己,科学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高校应该加强择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及早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指导,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0.
重视人格化的职业道德教育 稳定大学生就业岗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教育是他们走向社会最后的训练基地,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通过人格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取向,从业后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履行职业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