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行动系统,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职业教育在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行动系统中,行动主体应从单一主体走向振兴共同体,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规范,肩负帮扶与振兴双重职责,不断提升人的现代性和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打造职业教育办学品牌、实施职业教育定向培训模式、传承和创新民族乡土文化,从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职业教育因其“服务地方和行业”的特征,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将起到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个人技能、发掘保护文化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解剖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探索党建引领下职业院校“产业帮扶+智力帮扶”服务乡村振兴模式,总结兼具特色及推广性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经济充分且高质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振兴是必要且可行的,但只有将职业教育置于社会结构中探讨其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功能发挥,才能避免其因“价值僭越”与“情境忽视”而陷入“教育失真化”与“教育无效化”的泥沼。为此,要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振兴转为新内源性发展模式,即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实体-精神-规范”协同的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且同时激发内部与外部、地方与超地方资源整合、主体认同与系统参与。基于此,研究提出“三维两面”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新内源性发展模式。“三维”指向乡村的产业经济结构、经济伦理结构与生态经济结构,分别对应实体性基线、精神性基线与规范性基线;“两面”意指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性力量与构建外部支持系统的两股动力源,作用靶点均为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活力,通过“分权赋能”促进乡村产业经济结构优化、乡村经济伦理转化、乡村生态经济绿化。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国广大中西部偏远农村,对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为明显。以“修德砺能”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为服务农村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向农村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必将持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乡村集体经济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就业、民生等关系密切,在人才资源、技术技能等方面承担着赋能乡村振兴的责任。对山西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衔接乡村振兴为“必然”路向,遵循职业教育“升学深造有基础,服务乡村有技能,人人成才有作为”的理念,以形成“以教扶知、扶技、扶心、扶智、扶志、扶业”的发展态势为根本任务,寻找一条山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外共推、共生共进”的“六三三”实施发展路径,通过实践探索职业教育“省县乡联动”“养训练结合”“校地课链接”的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战略,全方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职业院校作为乡村振兴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科技创新服务的主体之一,通过构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保障机制;构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体系;专业结构对接融合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从而为我国脱贫地区的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与研究方法论,从“大语言观”和“大教育观”出发,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一个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两个功能维度是承接外部支持与培育内生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五条路径包括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次,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学习者内生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协同不够、教育内容针对性有所缺失、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有效性评估缺失等现实挑战。最后,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家校社一体化、坚持乡土性与技术性相统一、坚持专兼职并重、坚持评价引领的“五个坚持”层面提出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在丰富乡村技能人才储备、提升乡村人口文化素质、优化乡村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已探索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模式,同时也面临着实践困境。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要以人为本,重视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精准定位,多层次培养乡村在地化人才;内外协同,打造振兴乡村的教育共同体;保障实效,完善服务乡村振兴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进  蒋聪 《教育与职业》2022,(14):108-112
乡村振兴需要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是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加速各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大量新型职业农民、高技术技能人才、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然而,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乡村发展面临“人才荒”,劳动力结构与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反差。文章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供给与培养质量几个方面探讨了高职毕业生培养如何匹配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建议分三个阶段,即入学期、培养期、求职期,从学生、地方企业、政府及学校自身入手,多方联动,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职教强则经济强、职教弱则经济弱。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基础依靠教育,其中职业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有助于融合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培养多元复合型助农发展的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面临诸如涉农职业教育政策导向与实际不匹配、涉农学科和人才“离农”趋势明显、针对返乡人员的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职业教育应加大政策统筹力度、强化涉农专业和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构建在乡和返乡人员培训体系,培养高质量涉农人才,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动力,是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就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但当前广东省粤中西地区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教育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农民认知水平和专业水平、加强产教融合、发挥专业服务产业功能,并在政策保障、招生制度、就业制度等方面实现创新,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职业技术教育》2022,(3):44-45
<正>入选理由立足职业教育办学优势,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根据乡村人才需求,地区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创新“订单式”农技人才培养、援疆帮扶乡村教师培训、农业现代化机械类人才培育等模式与方式,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南疆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职业教育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面临人力资源从乡村大量向城市流动,乡村老龄化等问题,初步探明我国职业教育需要克服形式单一、定位模糊、内容落后和特色缺乏等问题,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就业形态背景下,锚定新航标、探索智能新路向、构建融合模式。紧扣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与产业结构调整机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一要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平台,从探索智能发展、发挥能动性、激发内生动力三方面廓清职业教育改革的智能化发展趋向;二要坚持“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从办学主体、培养方案和教育场域等方面探索融合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5.
张立玮  吴蝉栖 《广西教育》2023,(5):28-31+42
本文基于广西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论述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以广西交通运输业发展为例,提出“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升级,优化广西交通运输业人才供给结构”“构建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搭建面向东盟国家的‘高层次、多样化’跨境协同合作平台,增强广西交通运输业国际化服务能力”“加强政府领导,促进职业教育规范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我国已进入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要趋向和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面对民族地区新发展格局,职业教育应遵循内生性发展、融合式发展、结构化发展三大发展价值理念,形成以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五维互嵌”为核心内容的整体性高质量发展逻辑框架,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存量”“增量”和“变量”的推动力,进而与民族地区各类发展资源建立交互性耦合结构,设计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案。一是提质存量,完善提升现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二是优化增量,加快构筑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三是把握变量,持续释放职业教育发展内生活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力量,职业教育承担着产业兴旺的"奠基石",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者"和乡风文明的"内生力"四重角色.但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力资本存量减少、制度支持与保障不足、多元主体参与"碎片化"等.职业教育需要认清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通过奠定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基石,健全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开发服务乡村的精准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立外引内培的乡村职教人才支撑机制等措施,担当起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应有职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高职教育需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兼顾地区、学校、专业和学生群体的均衡,优化乡村振兴服务能力,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是完善农村教育结构的重要一环,也是激活农民内生发展动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基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地方政府投入的注意力有限、农职院校教育教学方向偏差、农民传统小农意识制约、市场与社会的“缺席”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而对“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议题学理性讨论的不足则是阻碍农村职业教育功能发挥的理论困境。基于此,将“资本”理论引入并提出“技能资本”这一概念工具,讨论技能资本的具身化、表征化和集体化特征分别从农民、农业、农村三个维度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过程,认为技能资本是农村职业教育独特的价值禀赋。最后,从提升农民技能资本视角出发,提出未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20.
县域高职教育承担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是:聚焦“县域需求”,彰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性;瞄准“内部重塑”,凸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重组“教育资源”,强化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性。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需通过创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等路径,实现人才强农、产业富农、科技兴农、文化育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