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政治教材的编排,从形式上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它全书分作数课,每课分作数节,每节又分作数框,课有课题,节有节题,框有框题。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只将这些课题、节题、框题作为讲授的顺序,或只将它们视作讲授某一内容的记号,而并不对课题节题框题本身深究,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们应当结合这些课题节题框题,匠心独运地去讲授课文,从而让课题节题框题都发挥出教育教学的种种功能。  相似文献   

2.
唐海燕 《广西教育》2012,(38):53-54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 本课为实验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个框题。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本课以现代师生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同时兼顾传统师生观的合理成分,对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有重要意义,并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第二框题“主动沟通,健康成长”做了铺垫。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第4课第2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的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框题则是在上一框题阐述了世界观原理之后的方法论,理论建树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本框题在哲学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余红 《教书育人》2002,(7):13-14
爱因斯坦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设疑、质疑,教会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呢?现以江苏省教版初三政治第五册第四课第一框《资本主义依靠暴力掠夺起家》为例简要说明。一、标题引导质疑。政治教材的课、框、节的标题一般体现了这一课、框、节的中心。围绕标题创设疑问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结构,学会整体把握教材。围绕标题创设疑难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一种非寻求不可的意境,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向导。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资本主义依靠暴力掠夺起家》这一框题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驾驭新教材要想使新教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就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编排的目的意义,研究教法、研究自己、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手段等,在此基础上学会处理教材,拓宽教学内容,增强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努力成为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第三个框题“从地图上获得信息”,叙述式文字较少,只有三小段,而活动式内容较多,细作分析,实际上该框题是对前两个框题内容的应用,基本思路是:地图的种类——选择使用地图——绘制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可以提到前面“地图的基本要素”中学习。  相似文献   

6.
曾艳珊 《湖南教育》2004,(16):41-41
多方面、多角度理解问题。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具有多层次性,要求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面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如高一经济常识第六课“居民存款储蓄的意义”是重点。居民存款储蓄有利国利民、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等作用,但“是不是居民存款储蓄越多越好呢?”这就要求学生应从居民所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合理设问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高一经济常识《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一框的教学为例谈谈本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框题教学的知识内容是上一节课“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的延续。上一节课教学内容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各自的含义及其作用。本框题教学内容介绍了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本框题教学的知识内容是上一节课教学知识内容的延续。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破坏,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所以,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这就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同时,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本框题教学的知识内容是上一节课教学知识内容的延续.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破坏,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所以,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这就是本节课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同时,要想讲好下一节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一框,也必须首先学习了解本框题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框题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本框题是第二节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第二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针对性及实效性看,是被以往教学实践证明了的很受学生欢迎,对学生影响很大的经济观点,有其直接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 1.本框教材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的 初二教材有关法的内容有两大板块,即国家与法、公民与法。本内容处于第二板块。这一板块有八课。本框内容讲授公民的经济生活权利,在公民的所有各项权利中,本框内容在教学中排序为第三位。可见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是树立公民法律意识极其重要的方面。在本课中(第十二课)有三框题,本框题又处于第一框,把握什么是合法财产和义务是基础。本课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采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推理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二教材第八课第一节第三框。第八课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第一节集中讲实践的作用,共三个框题。从理论上说,在第二框学习了“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后进一步学习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才能与第五课学过的“意识能动的反映论”原理结合在一起,从而较全面地掌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形成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现实意义上说,明确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对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培养创新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以及提高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二、…  相似文献   

13.
"存款储蓄利国利民"是经济常识"银行和储蓄者"一课中的教学重点.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讲些什么,才能做到讲得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才能帮助学生既唯物又辨证地看待这一问题,进而顺利地突出教学重点呢?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从认识误区着手展开具体分析,这能够有效地拨开学生认识的迷雾,突出教学重点.笔者在教学中主要分析了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4.
初中代数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的难点。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审题。初中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困难常出在审题上 ,表现为审题方法不当 ,思路不畅 ,甚至害怕应用题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谈几种审题的方法。一、仔细读题 ,抓关键词句 ,搜索有用信息审题时首先要“去粗取精”,把具有或代表一定数学意义或数学关系的词句挑选出来。这是审题的第一步 ,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例 1】把 10 0元钱按照 1年定期储蓄存入银行 ,如果到期可以得到本息共 10 2 .2 5元 ,那么这种储蓄的年息是存款的百分之几 ?月息是存款的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1.教材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初三教材第一课第一节的第四框题,是第一节的结论,也是第二节第一框题的理论基础。本框题有三个知识层次: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氏族制度的瓦解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层次论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第二层次论证私有制产生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商业利润”是政治学科中经济方面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 “商业利润”这一框题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掌握商业资本的定义及其职能、商业利润的定义及其来源。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的第二框题,是第九课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整个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  相似文献   

18.
这是经济常识下册第五课第一节第三框题的内容,是前两框题内容的延伸,同时为后面所学知识“税收”做了铺垫,是衔接前后知识的纽带,是第五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教师更快更好地使用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我在阅读研究新教材,领会编者对教材的编写说明、教材介绍的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研工作体会,探讨一下新教材的教法。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所要讲授的教材。新教材每课书的设计形式包括:(1)引言──也叫导语。(2)框题──按课时设计框题。(3)“想一想”等小栏目的设置。(4)阅读与讨论。(5)单元练习。(6)引文──采用语录体。(7)图版和插图。新教材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教师可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自觉性和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紧紧抓住基础知识2007年文综题(政史地)全国卷的显著特点依旧是着重对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学生基本技能的考查。比如第34题、35题、39题,这些试题对那些熟悉课本知识的考生来说,回答起来就比较容易。因此,在高考中,首先应抓好对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学习,一定要在掌握利用上下功夫。对于重点内容一定要准确、清楚、透彻地记忆和理解;其次,弄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条简明清晰的知识网络;再次,对于教材中框与框、节与节、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与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