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颜洁 《学子》2013,(8):56-56
白石老人曾应他人要求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老人只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于两石激流中奔游,留出大块供遐想的空白,使人仿佛听到十里之外的蛙声一片,让人有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美妙空灵的艺术感受。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同样需要留白。它是文本结构中的"无",是"潜藏在水面下的冰山"。文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留白愈多,给读者留下的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愈大。语文阅读教材中的这  相似文献   

2.
电视已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受众认识社会和改造自我的最直接的信息来源;并且电视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节目样式,已在受众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成为各家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从社会文化承载、传播和构建的角度,研究电视公益广告的社会特征,并对电视公益广告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做了相应探讨,以倡导、推介社会风尚及道德观念,规范社会行为为基本内容和目的的电视公益广告。  相似文献   

3.
声音作为电视广告重要的视听创意元素,与图像、文案和时间共同配合,完成电视广告的信息传达和艺术表现。声音蒙太奇通过人们对声音元素的想象和联想,去表现听觉空间的人物感情,环境气氛及故事发展过程,使声音的形象更具镜头感和画面感。同时,它们对揭示广告主题、传达商品信息、结合画面说服受众、促进消费起着重要的作用。声音作为电视广告重要的视听创意元素,与图像、文案和时间共同配合,完成电视广告的信息传达和艺术表现。声音蒙太奇通过人们对声音元素的想象和联想,去表现听觉空间的人物感情,环境气氛及故事发展过程,使声音的形象更具镜头感和画面感。同时,它们对揭示广告主题、传达商品信息、结合画面说服受众、促进消费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旻玥 《文教资料》2014,(36):151-152
近些年,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形式,真人秀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其持续火爆的原因,则是在于真人秀带来了新的电视元素和电视技巧,给观众营造了另一种视听盛宴。本文将从人物设置元素、主题结构元素、视听技巧元素、剪辑编排元素等基本元素,来对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元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动画片作为一种影视艺术,运用丰富的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来表情达意、传达思想,它集电影、电视的特点和艺术的特点于一身,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性、表现形式、社会功能.一部动画片,不论是它的艺术性、文化性还是思想性都要通过视听语言来进行承载,并传达给受众.通过视听语言的表象和表意功能,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到动画片外在表现的艺术特征到内在蕴含的思想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影和电视的艺术表现手段也不断丰富和完善,视听元素的组合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他们作为文化和思想的符号载体,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对我国今后的动画片发展有着启迪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1000多年来,敦煌壁画的艺术形态从"描绘画"到"再现画""、还原画"、"构建画",再到"数字重建画",经历了5种深刻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承载石窟壁画艺术的主流媒介也相应经历了由石壁到纸张、胶片、电影电视再到数字多媒体5种变革。无疑,主流媒介决定着壁画艺术的生存形态,并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8.
意境"空白"是艺术中"美"的本质的一种体现,它有着丰厚的理论渊源。所谓"空白",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给读者再创造和想象的审美空间。高尔斯华绥《黑花》中内容描写和新颖的写作方式均与"空白"意境相切合。  相似文献   

9.
"留白",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不仅在音乐、美术、书法中被广泛地使用,在文学创作中也是屡见不鲜。无声胜有声,有效地"留白",给予了读者与观众充分联想、想象的艺术空间,其含蓄之意境,为实现艺术的再创造提供了得力的平台与肥沃的土壤。清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包世臣曾云:"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由此可见,"留白"手法的精妙之所在。那对于小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0.
姜俊丽 《考试周刊》2010,(50):60-61
教学是艺术,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成的交响乐。为了让"教"与"学"这两个因素更自然、更科学地结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教师必须注意美的课堂设计。板书是课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密切配合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是形成视听兼具的教学艺术活动。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文艺学习》文学创作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建构起当代人对文学的修辞认知与想象。从人称上看,"我"和"我们"既描述自我与外部的对话关系,又是个体与群体的权力较量,参与了新中国"工农兵"群像的塑造;从时空上看,创作者惯于借助各种"节日"政治符号,采用"现在-过去-将来"文本修辞结构,以及通过"荒野"、"车间"、"家庭"等空间类型的叙述,建构起人物的阶级属性与语篇的政治隐喻。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由台湾《苹果日报》推出的"动新闻"因为其传播"腥膻色"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招致公众和业界人士对"动新闻"的新闻伦理及新闻真实的多重拷问。文章针对"动新闻"的"新闻真实"问题作了粗浅分析,认为"动新闻"这种新闻形式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动新闻"同时具有"新闻"和"剧作"的特点,作者尝试提出"动新闻"向"新闻剧"转变的假设,从而为"动新闻"具有"想象"和"感情"等特征提供理论层面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十七年文学"作品中,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它的民间文化性。作为"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周立波选择以一个民间叙述者的身份、以尊重民间的立场来叙述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故事,从文本空间、叙述话语、文化价值内涵等方面来表现民间文化与政治主题的双重内容,达到了民间魅力对政治功利的消解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微暗的火》,火何以微暗是多年来对许多读者的一个悬念和疑惑.谢德、金波特还有纳博科夫都拥有巨大的幻想力与想象力,提笔之时想象的蓝天下的白云,付诸笔端后却是脚下厚实的黑土,思想异常灵动与漂忽,就连他们自己也几乎没有察觉到他们这种思想状态与思维活动.他们是游荡于文本之间的怜悯幽灵,游离于文字内外,倍加感伤,因此他们所“点燃”的“火”都是微暗的.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美学中“丑”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存在,李杨导演拍摄的《盲井》就着重关注“丑”,故事通过内在羞恶和外在丑恶来审“丑”,以期达到对关的追求,拓宽其艺术表现的空间以及对人性及社会的进一步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领域推出的一批家庭伦理剧相继在国家和地方电视台播出,具有代表性的如《渴望》、《咱爸咱妈》、《婆婆》、《大哥》、《大姐》、《嫂子》、《老娘泪》等。为什么这些电视剧能够赢得大众的共鸣,甚至赚得许多人的眼泪,原因在于它们共同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叙事经验,其中,民族文化中超稳定文化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成人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公共生活这一基本场域。公民的生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生活,惟有个体理性的参与才能促成公共生活的秩序与和谐,个体的公民品格也可在公共生活实践中得以形塑。公共生活的展开意味着公共善、正义、友爱等基本价值在公共空间中的显现,个体向着公共空间开放、追寻公共价值的过程,反过来也是公共生活与公共价值拥抱个体、共同体的逐渐形成的过程。个体进入公共生活的过程,也就是个体在展现自我、充实自我的同时进入公共生活价值熏染之中。进入公共生活,向公共空间开放,接受公共价值的熏染,在造就公共生活共同体的过程中,让个体成为活在公共生活中的真实个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在"纯语言"、"跨文化"、"美学"等层面分析广告词i’m lovin’it的翻译为基础,强调归化译法在广告词及文学中的独特魅力,并借助"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和"实用"的思想,试图阐明:""原文"要以"最佳近似度"呈现给"译文受众"并为其以"最佳近似度"充分准确地"理解、接受乃至喜爱",最终需落实在"归化"上,正如麦当劳在国内流行需消费者对其经过"归化法"处理过的形象包装、服务等舶来产品充分准确地"理解、接受乃至喜爱"。  相似文献   

19.
赵双成  王芳 《中学教育》2010,(10):29-34
信息化平台的研发和建设、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为学校管理方式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了可为空间。教学研究"数字化"、学生工作"数字化"和管理服务"数字化"三大平台建设呈现出管理方式创新的真实效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虚拟空间"优势,传承传统"实体空间"有效经验,合理整合两大空间,创造出更高效、更人文的管理方式,是需要面对且值得深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法律翻译、法律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法律文本功能决定翻译策略、译文应传达立法意图、法律翻译以预期受众为中心"等语用原则对法律翻译进行研究,以实现"法律翻译的目的是创造同等法律效力的目的语文本"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