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伴随勃列日涅夫执政始终,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夕才告结束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它的参加者大部分是一些具有创新思想和敢于讲真话的人。他们看到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端和社会弊病,希望通过民主化、公开性、言论自由来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克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然而苏联党和政府却对大部分同自己执政理念并不矛盾的行为严加限制和打击,结果非但没能解决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反映出的深层问题,反倒使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久拖不决,为苏联解体和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2.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是困扰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党和政府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而私下出版物在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持不同政见者同苏联党和国家斗争的重要工具,不同政见者个人和组织的各种公开信、纲领,主张,以及苏联政府压制打击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大部分信息都在上面有所记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其中尤以文学艺术家和爱好文学的人居多,他们不愿沉默,最早喊出了解冻的呼声,并且甘愿冒着失去工作、社会地位和家庭安宁,甚至面临被捕判刑的危险,在莫斯科马雅可夫斯基广场开始了苏联持不同政见者活动的先声,勇敢地表明了并一直坚持自己不同于政府的主张。文学艺术界知识分子中的持不同政见者现象无疑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长期执行的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4.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流派纷呈,比较重要的派别主要有罗伊.麦德维杰夫兄弟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派,萨哈罗夫为代表的西方派和索尔仁尼琴为首的新斯拉夫派。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各个派别的政治主张既有相似之处,亦有许多不同之处。运动早期各派政治主张更多地体现了同一性,但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歧也日渐凸现,这既是苏联社会蕴藏着各种不同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运动深入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参加者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其中尤以文学艺术界、物理学界和生物学界的知识分子居多,他们甘愿冒着失去工作、社会地位和家庭安宁,甚至被捕判刑的危险,勇敢地表明了并一直坚持自己不同于政府的主张。物理学和生物学界较多出现持不同政见者的现象值得关注研究。  相似文献   

6.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激进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充当了苏联剧变的推动者的角色.尤其是他们中的“持不同政见者”更是充当了急先锋。知识分子这种立场的转变与他们原来不公正的政治经济地位有直接关系,当戈尔巴乔夫实行公开性和“民主化”时,知识分子的不满情绪便骤然间爆发出来,推动了苏联剧变。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共中央和省委都发出了进一步抓好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通知,并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学校也要开展这一教育活动。中小学校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究竟如何开展?根据中小学校教育的特点和任务,我们有如下思考。 形势的要求,现实的需要 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形势的要求。进入20世纪末期,世界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复杂多变。帝国主义用武力颠覆社会主义失败之后,加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攻势,妄图通过“和平演变”,实现其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他们采取了包括传播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模式,支持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持不同政见者”,挑起民族矛盾、实行经济制裁等策略,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渗透,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所谓“民主、自由、人权”来诱惑、腐蚀我们的广大人民、广大干部和青年学生。他们的企图已经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得逞,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  相似文献   

8.
1991年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两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苏联和南斯拉夫不仅国家性质发生了改变,而且国家也分崩离析成一系列民族国家。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斯大林和铁托的民族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从他们那里找到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分裂的民族根源。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整个俄罗斯文学界情绪比较低沉,作家思想情绪比较复杂.曾对"改革"满怀希望的自由派作家普遍对新的现实感到失望,有不同程度的失落感.传统派则对苏联解体感到痛惜,许多人对新的当权者持严厉的批判态度.过去的持不同政见作家有一种遭到抛弃的感觉,其中有的人进行了反思,改变了对苏维埃制度和斯大林的看法.多数作家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很快摆脱困境,但是对此又显得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0.
稳定是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特点,而正是这种不求上进的稳定导致勃列日涅夫时期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墨守成规,僵化教条,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光说不做,粉饰现实,限制民主,无视世界发展潮流成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风气。在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主人们却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于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要求民主、自由、权利的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就成为伴随勃列日涅夫执政始终的重大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距离我们已近一个世纪,但它留给人类的宝贵经验,它所产生的重大意义,直至当代仍有的重要价值,并不因苏联解体而大打折扣,也不因为资本主义仍在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一时挫折而黯然失色。探讨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对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苏东剧变后,美国共产党对美国社会主义进行了新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充实了美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对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论题十分广泛,而有关社会主义运动所处的时代环境的问题则构成了大论战的第一位问题。苏共坚持“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观,并由此制定出和平共处等“三和”战略;而中共则信守传统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奉行“革命”战略。于是,中苏两党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变革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坚持认为只有彻底打碎资本主义,才能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而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只需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不断改革资本主义,就可以实现民主社会主义。法共认为,苏东剧变证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没有成功地变革资本主义,在反思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批判民主社会主义社会变革道路的基础上,法共针对法国社会变革动因和社会变革主体的新变化,提出了新的社会变革道路——“超越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从列宁晚年的构想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社会实践有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也有了质的飞跃,这种飞跃主要表现在:(1)列宁在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看法的根本改变;(2)社会主义国家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表明了列宁晚年构想的正确性;(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质上是列宁晚年构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是"早产儿"。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应坚持"三七开",不能全盘否定。苏联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必须分清两种改革观,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生产力欠发达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物质根源: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不能满足具有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无发展的增长。新旧体制交替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制度根源:新体制加剧了旧矛盾,体制不完善形成了新矛盾。世界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外部根源: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经济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文化也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