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澳大利亚土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澳大利亚土著文化是形成澳大利亚民族文化的重要源流之一。本文通过对澳大利亚土著的历史文化,尤其是诗歌的翻译与研究,从土著人民的民族意识以及图腾崇拜两方面来解读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具体特色。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的文化是多种多样文化要素的融合。它把土著传统、英国殖民历史、来自世界各地移民的价值观社会的崇尚竞争和艺术的争鸣等融为一体。 一、土著传统 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文化历史悠久,迄今一直充满活力。 毕加索曾对土著人观察和描述世界的能力作过评论,他极为赞赏伊若瓦拉的树皮画,伊若瓦拉是北部地区阿纳姆地冈温古部族集团的礼仪领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70年代初澳大利亚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前,虽然白人视土著人为野蛮的和未开化的这一歧视性看法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他们对待土著人的态度还是有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其土著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形成了具有特定内容且带有鲜明阶段性特征的土著政策。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土著政策,都无法掩饰这些政策的非人道和歧视性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女权运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早在澳大利亚联邦成立的第二年,白人妇女就被赋予选举权。然而作为"第一民族"的土著却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土著妇女承受着种族和父权制的双重压迫,处境最为凄惨。在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土著妇女的民族意识高涨,她们与本族人并肩战斗,争取选举权等各项公民权利,迫使澳大利亚政府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土著妇女运动之所以取得可喜的成果,除了她们自身的不懈努力,土著人的团结一致外,国际舆论的影响,以及进步白人的鼎力相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最大的国家,素以景色优美而闻名于世。它历史很短,但若追究澳大利亚的早期历史,那么可以说, 5万年前,澳大利亚就已经存在了。土著人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他们属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住点,分散在整个澳大利亚,在欧洲人占领澳大利亚之前,共有600多个部落,人数达75万之多。土著文化也可以追溯到5万年前。土著人在荒芜的沙漠中存活下来,并且掌握了种植以及利用该国动物和水资源的知识。人们一般都认为,5万年前从印度尼西亚移民过来的澳大利亚土著人就已经生活在这片大陆上了。澳大利亚已知的最古老的骨架,在位于其西南处的新南威尔士的芒戈湖被发现,最终被确认为3 万8千年,同时还发现该骸骨上有赭石痕迹。这被称为是有史以来已发现的使用赭石中最古老的一种。悉尼歌剧院举世闻名,可是对澳大利亚独特的土著文化人们的认识则不多。在 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萨利·摩根的《我的位置》为例,试图分析土著人是如何在寻找自己家园的道路上历经沉默、彷徨、好奇、言说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文章分别对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对待其土著身份和土著历史的态度进行了讨论,指出土著民族在经历了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多地文化主义之后,逐渐由自我束缚、压抑转变为主动去触动内心深处的“痛楚”,揭示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身份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很多弱势群体在获取数字资源和掌握数字技术过程中,被排斥在数字环境之外,引发了数字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土著人作为澳大利亚的少数族裔群体,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数字接入、可负担力和数字能力三个维度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澳大利亚以数字包容为理念,将提高土著人数字技能作为弥合其数字鸿沟的重要抓手,旨在解决因数字鸿沟导致的土著人教育不公平、数字经济参与深度不够、被数字排斥等现实问题。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澳大利亚构建了连贯土著人生命周期的数字技能教育体系,即注重学校课程教育,提高土著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土著数字技术技能人才;以社区为主导,为土著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性数字技能。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迄今没有一所土著民族大学.此类大学缺失的原因有待探讨.在是否有必要给土著人建立一所民族大学、土著人是否真的都想建立这所大学以及土著人是否有能力管理一所真正的大学等疑问背后,其深层的原因是种族主义的变形及延伸:虽然不再有旧种族主义的行为暴力,但新种族主义文化排他性的本质却更深刻也更隐蔽.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原居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澳洲的独特地理环境孕育了澳洲土著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梦幻"是土著人宗教和文化生活的灵魂。澳洲土著人认为"梦幻时代"是祖先的创世纪年代,他们祖先的精灵一直沉睡在这块大地上。因此,土著人借助图腾、神话、绘画、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与祖先交流,使他们与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过去和现在、超自然和现实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结合澳洲土著作家的作品与经历,探讨美国黑人文学对澳洲土著文学的影响。澳洲土著人受到美国黑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汲取了他们对压迫的战斗性抵抗精神。正是美国黑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上取得的权力强烈地激励着澳洲土著人,影响着当代土著人的文学感悟力。  相似文献   

11.
在《泰比》中,麦尔维尔将土著人、南海岛屿以及土著文化描述为与白人和白人文化对立的他者。通过分析《泰比》中的土著文化观照,揭示麦尔维尔对土著人及其文化偏见和否定的态度。由于深受白人优越的种族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影响,《泰比》中麦尔维尔对于土著文化的书写是出于白人优于他者的心理写就的。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联邦是一个民族多样性显著,高度重视教育,土著人教育发展显著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面对土著人发展的境况,以本国的历史为基础,以整个澳大利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为支撑,在尊重土著人与非土著人之间的差异的前提下,针对土著人教育发展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措施。澳大利亚土著人教育优惠政策彰显出了作为典型的多元文化国家的澳大利亚追求民主平等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英国科学家从澳大利亚土著居住区,邀请来15名土著人到英国做客。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英国科学家们让这些土著人尽情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科学家们相信,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土著人一定会非常留恋,再也不愿意回到过去那种近似原始状态的生活了。可是,让科学家们大跌眼镜的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些土著人就厌倦了,嚷着还要回到过去那种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加拿大土著人传统教育形式日益被现代化、正规化的教育所取代,土著人面临着新的挑战,即如何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强势影响下,一方面保留和继承传统文化所赋予的智慧和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尽快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掌握各种现代化手段以融入主流社会生活得更好。为了进行土著教育改革,加拿大政府和土著人本身都进行了尝试和努力,共同探索适合土著人特点的教育模式和内容,以满足土著人掌控自己命运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虽然澳大利亚土著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但是由于外界对他们知之甚少,或者因翻译之故,其独特的语言现象也鲜有研究.本文基于土著人特殊的居住环境,发现他们的语言经历了四个发展过程,其语言特征也有别于其他语言.笔者认为,土著英语的出现是澳洲土著人自己民族归属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在北美印第安文化体系中,帕瓦节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土著人通过歌唱、舞蹈和击鼓等形式,表达和传承他们热爱生活、净化灵魂、渴望和平的良好愿望。经过演变与发展,如今的帕瓦节融合了传统与流行文化的元素,成为北美地区文化标志之一,对于继承和弘扬北美土著民族的传统与价值观念,提升土著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扩大与非土著人的联系和交往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788年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建立罪犯流放地,从此打破土著在澳大利亚的宁静。为了夺取土地与资源,白人殖民者对土著进行剥夺、屠杀。殖民者带往澳大利亚的疾病与瘟疫(主要是天花和性病)也不断侵袭土著部落。这些导致澳大利亚土著人口锐减、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破坏。白人殖民对澳大利亚土著种族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8.
摘要:萨丽·摩根的《我的位置》通过她的家庭三代人的回忆记录,向所有人,包括不了解情况的土著人后代和很多对此一无所知的白人,揭露了土著黑人令人震惊的真实过去,使之几乎成与白人虚构的历史相对抗的另一部历史。由此说明,只有在这样的重述历史、重构历史中。土著人(包括萨丽-摩根及其他叙述者们)才能找到他们的位置,重新修复他们的土著性这个被白人政府强行割断的文化身份。作者通过分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试图揭示出压制土著人的复杂主流白人文化和父权制作用的真实一面。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土著人社会地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00年颁布的《土著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战略规划(2000-2005)——学习型文化中的伙伴》提出了四大目标:增加土著居民决策参与度、保障土著居民平等的教育参与权、提供适应土著文化的培训内容、加强培训与就业的联系。该战略规划取得了良好成效,土著学生在个人自信心、教育决策参与权、教育成就、就业状况等诸多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动物世界     
袋鼠的英文名字是“坎戈路”(kangaroo),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当年到澳大利亚探险时,第一次见到袋鼠,就询问当地的土著人。土著人回答说:“坎戈路。”于是,库克船长就称它为“坎戈路”。其实,“坎戈路”在土著语言里是“不知道”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