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蓓  吴登运  王澍 《化学教与学》2023,(19):7-12+42
实施“课程育人”是将课堂作为育人的主渠道,将育人理念转化为有意义的真实教学过程。在深入分析课程育人目标、梳理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探讨课程育人的实施方法。以我国现代科技成果“雪龙2”号水处理系统为例,阐述如何实施基于社会热点问题,达成课程育人目标的可行性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未来教师,关注师范生育人能力的培养是师范育人教育的重点.本文针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识上的偏差,对高师育人教育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完善评价体制,提供育人教育平台;结合学科教学论,进行系统师德教育;结合新形势,开展育人教育;以人为本,实施育人能力培养的师德教育途径,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育人.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实施课程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文章简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育人现状,以及课程育人实施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知识体系搭建和价值观塑造成型的关键时期,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教育新模式下,课程思政作为育人新理念,是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和体现。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实际,论述了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和必要性,对目前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载体,也是大学教学和科研协同育人实现常态化和普惠化的基本途径。然而,并非所有的课程都支持教学和科研协同育人。支持教学和科研协同育人的课程,具有目标的合理性、性质的探究性、内容的前沿性、结构的统整性、实施的开放性、时间的充盈性、学习的发现性、评价的有效性等特点。当前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阻碍教学和科研协同育人的因素,为此,大学应增强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凸显课程性质的探究性、注重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完善课程的结构、增强课程实施的开放性、保障课程时间的充盈性、鼓励发现性学习、提升课程评价的有效性等,从而更好地依托课程推进教学和科研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6.
整体主义运用关系思维、转化思维和灵性思维重新审视课程、教师、学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整体主义视角下的劳动课程,要整体设计以实现劳动课程的全息育人,系统把握以实现劳动课程的全面育人,通过具身体验以实现劳动课程的实践育人。在实施方式上,进行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实施,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的课程实施以及以大概念教学为导引的课程实施体系。在实施路径上,基于真实的劳动教育情境,整合融通多领域的知识和学科思维,通过多种实施方式的贯通设计,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的联动实施,通过劳动文化的回归、创设与渗透和多维立体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实施路径,最终实现劳动课程的全面育人和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7.
综合导师制——高职院校教学与管理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实施综合导师制就是要加强专任教师的育人功能,把辅导员的管理方法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紧密结合,提高育人的实效性。实施综合导师制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格局,促进以就业为导向,人人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大教学”教学模式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智 《现代教育》2020,(5):50-51
立足于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模式的综合实施,厘清了影响育人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育人机制、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运行、质量评价五个方面探索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育人体系:建立了“利益融合、职责共担”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开发了“面向岗位、项目主体”的专业教学内容;打造了“互聘共用、双向培养”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实施了“角色递进转换、任务递进开展”的“四段递进式”教学运行模式;形成了“双证对接、过程考核”的质量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9.
习总书记提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当前高职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现状,对目前三全育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育人氛围、育人主渠道、育人途径、育人效果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学科育人方面,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尚处在探索阶段。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明确“自然”育人方式的实践研究应首先确定育人的效果标准,然后以自然教育思想为育人行动原则,由自然教学法带来的启示选择育人行动的路径方法,原则和路径方法有机结合制定育人行动方案,在实践中完善方案并评价育人效果,即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对育人从行动到实施评价的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专业思政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方法。为了增强专业育人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研究高职院校专业思政的特点与实施。高职院校专业思政具有育人目标体系化、育人过程一体化和育人效能协同化的特征,专业思政实施要以专业核心价值为支撑点,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着力点,以课程思政教学为关键点,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落脚点,从专业核心价值中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落实到专业思政全过程,各类课程政统一协调,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2.
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是高职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这些环节实施项目教学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解决当前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功能薄弱、育人功效不高等突出问题极为有利。通过分析项目教学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中的特征和优势,阐述了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实施项目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实施是培育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的主要途径。要科学有效地实施实践教学,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多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坚持实践教学活动常态化,从而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徐菲 《天津教育》2021,(8):45-47
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指向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实现育人价值观。本文结合2019版普通高中英语(译林版)新教材为教学实例,旨在探讨育人价值取向的内涵,结合江苏版译林版牛津新教材特点,探索课堂中结合语篇阅读中实施育人价值取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运用。  相似文献   

15.
朱惠兰 《教师》2014,(25):45-45
正实施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战略,培养学生"会做人、善学习、有责任、高修养"的品质。一、坚持育人为本,必须德育为先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以德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制订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理念,不仅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而且寓德育于管理之中、活动之中。大胆实施德育新举措,重点从"学做人"抓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学的原点是育人本身,徘徊于教学理念的博弈,陷于教学过程的困境,加之缺失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势必会深陷形式主义的迷途。大学本科有效实施研究性教学法,必须要重构教学理念、重置教学过程、重建监管体系,回归大学教学育人本质的原点。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在小学义务教育的基本文化课程中占据基础地位,奠定了学生的发展基础。教师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拥有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不足之处、育人作用及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测量》教学中应注重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普及化“教育,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高职育人,实施高职育人的全程化、全员化、全方位.高职院校的教学中80%以上的学分学时属于自然科学基础、专业技术基础和专业课的教学.可以说强化专业课程中的育人,是高职育人实现全程化、全员化、全方位的实质性标记.那么,体现育人的素质教育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求将育人贯穿于教学中,实现语言显性教学与育人隐性教育相统一。教学设计旨在探究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最优途径,是实现教学与育人效果的关键。有效的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必须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系统组织教学活动、科学构建评价体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期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了要大力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作为教师,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把育人放在第一位。音乐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和手段,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将优良品质的培养融入音乐教育教学中,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