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英汉时间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抽象的时间概念的认知与理解要借助于概念隐喻。时间概念隐喻及表达因化的不同而不同。英汉化中均有“时间是金钱”、“时间是一运动的物体”、“时间是我们从中穿过的空间”的概念隐喻,相对应的语言表达却不尽相同。汉化强调的是“时间是有限的资源”这一点,而英美化则是“时间是金钱”、“时间是有价值的商品”和“时间是有限的资源”三并重,构成一个体系;英美人主要是面向未来,中国人既面向未来,又面向过去。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在“时间是空间”、“时间流逝是运动”、“时间是金钱”、“时间是实体”等主要时间概念隐喻及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中虽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来源于英汉不同的认知和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一、隐喻认知是阅读理解的主要认知工具 人的思维是隐喻性的,反映人类思维的语言也充满了隐喻。在语言中,概念隐喻及其语言表现形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来自隐喻概念”(马越,2005)。理查兹指出,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the omnipresent principle of language)(束定芳,1998)。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因此,我们在英语阅读中会频繁地接触到大量反映隐喻式思维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认为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的概念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物体形状隐喻属于空间隐喻的范畴。通过对物体形状的基本概念“圆”的隐喻认知模式及其语言表达的分析,探讨了“圆”在表达幸福团圆、社会地位、文体风格等概念域的投射。研究发现汉民族充分地利用“圆”这一具体概念来理解并扩展出其他的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5.
宁波方言中存在大量的时间词汇。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中有三类认知机制可以解释时间词汇的理解过程,分别是用空间认知时间、用人体认知时间、用民俗认知时间。宁波方言中时间词汇的隐喻认知机制证明了Lakoff关于“隐喻是人的认知手段”的理论,同时也指出在英语和汉语中对时间词汇的理解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6.
英汉“恐惧”隐喻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生体验。而“恐惧”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恐惧”情感的隐喻,存在着共性,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但是英汉语言中也存在不对应的概念隐喻,这源于各自不同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表达情感的词语很大一部分是以身体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并通过隐喻的方式构成的。隐喻可以分成死寂隐喻和活跃隐喻两种类型,这两种隐喻是相对来说的,并非绝对化的概念。情感概念的隐喻主要有3种构成方式,与之相对应的隐喻可以称为实体型隐喻、通感型隐喻和转喻型隐喻。  相似文献   

8.
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是影响口译活动流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认知视角来看,文化障碍与有标记性概念隐喻相对应,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认知从始源域到目的域的不同映射情况。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有标记性概念隐喻的两种认知方式来解读与其对应的文化障碍,并浅析其口译策略。以期为解决口译中的文化障碍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周玉梅 《考试周刊》2011,(12):52-52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所不在的,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隐喻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问题,而且体现了人深层的认知机制。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并且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Lakoff和Johnson认为共有三大类隐喻,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  相似文献   

10.
隐喻具有认知功能,是语言得以创新和丰富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中英文化不同,概念思维不同导致部分词汇及句子表达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是学生产出不地道语言表达的根源。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从语法及措词角度强调表达准确性,无法保证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多样性及丰富性,而在写作中培养隐喻意识是克服这一不足的有效方式。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词汇和隐喻思维的运用,因而,写作学习是一种输出性的学习,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输入概念隐喻理论就要着重加强学生对中英语言中概念隐喻及其表达差异性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隐喻意识,发展语言表达的隐喻能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中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水平,也使表达更为准确和地道。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语篇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表达,这些语言层次的隐喻表达背后隐藏着系统的概念隐喻映射。这些概念隐喻植根于人们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人们依据熟悉的概念构建抽象概念。英汉经济语篇中主要的几种映射模式有健康隐喻、战争隐喻、婚姻隐喻。这些概念隐喻在英汉语篇中存在着概念映射层面和语言表达层面的差异,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似的"愤怒"概念隐喻,每种概念隐喻下都有很多相似的习语隐喻性表达,而且每种概念隐喻下的隐喻性表达大量地使用不同的习语。出现"愤怒"情感概念隐喻及其表达方式异同的原因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中美两种文化有关时间的认知差异,指出“时间就是金钱”和TIME IS MONEY貌似相同,实则相差甚远,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赋予了时间隐喻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时间”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似的“恐惧”概念隐喻,每种概念隐喻下都有很多相似的习语隐喻性表达,而且每种概念隐喻下的隐喻性表达大量地使用不同的习语。出现“恐惧”情感概念隐喻及其表达方式异同的原因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在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特别是概念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是由人类相同的身体、相似的物质经验以及英、汉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英汉时间隐喻空间化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英语和汉语中表达时间概念的重要手段。莱考夫提出的"时间流逝是运动"隐喻中,水平层面的"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两个系统不仅存在于英语,同样也存在于汉语。在垂直层面上,汉语使用"上——下"空间隐喻模式表征时间概念的频率远高于英语。尽管如此,英汉语在使用空间概念理解和阐释时间方面共性远大于差异,说明时间的空间隐喻性思维在二者中具有普遍性及跨文化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语言中的隐喻正是这种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之一。隐喻与文化息息相关,是文化研究、尤其是价值观研究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表达式的异同,试图揭示隐喻与文化模式之间的关系,探讨隐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颜色隐喻认知不仅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而且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认知体系和一种思维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特征;其次分析了颜色的概念隐喻特性;最后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分析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