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EB2.0技术的革新发展,使以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日益紧密,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的普及应用,将社交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其中,大学生群体利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的频率和时间不断增加和延长,手机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种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了进一步调查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状况,分析研究"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本文以大连市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及相关的资料整理,旨在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接触社交媒体过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针对出现问题给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社交学院针对大学生使用手机习惯开展了一系列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手机使用习惯、使用原因、对手机功能的认知、媒介使用情况、社交习惯等内容,试图从中分析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特点。笔者在该项调查中,着重分析男女大学生在手机社交方面展现出的不同特点,形成性别与手机社交需求相关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在移动搜索日趋普遍和手机应用(APP)数量迅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用户移动搜索行为与APP交互之间的关联,可以掌握用户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搜索习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搜索服务。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15天的手机日志挖掘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移动搜索会话、查询式与APP交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搜索时间、搜索主题与APP类型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移动搜索会话中,会较多地发生与其他APP的交互,其搜索途径更加丰富,查询式提交过程中的跨应用特征较为明显;大学生使用不同APP以及搜索不同主题信息时,搜索持续时长存在差异;大学生搜索参考类、购物类等信息时会偏向使用垂直类搜索引擎,而使用浏览与搜索类APP和社交类APP时,搜索主题十分广泛;大学生对同一主题类型信息的搜索,搜索时间不同也会影响APP的使用类型。图7。表2。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依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主要是获取最新资讯、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图片、看视频、听音乐。随着大学生接触社交媒体的时间增长,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女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男生;大二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大三学生;城市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及发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借鉴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模型),构建了研究用户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及其发生机理的概念模型,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①用户在使用社会化阅读APP过程中所形成的期望确认程度和满意度是影响他们继续使用该类应用的重要因素;②大学生在社会化阅读APP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阅读有用性认知显著影响他们对该类应用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但社交有用性认知对他们不存在预期的显著影响;③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持续使用意愿不仅取决于ECM模型所囊括的变量,同时也受诸如主观规范等其他变量的影响;④除对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持续使用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外,主观规范也对他们的阅读有用性认知和社交有用性认知具有重要的作用。图5。表2。参考文献50。  相似文献   

6.
陈海波 《今传媒》2015,(1):44-46
近年来,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简称SNS)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并成为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之一。大学生是社交网络平台使用的主力军。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包头地区大学生社交网络平台使用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对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与满足类型,评估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正负面影响,总结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移动端网络视频发展迅猛,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视频网站的使用意向,本文在对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民生学院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大学生对于视频网站使用表现出的新的消费现象和规律:手机终端占主导地位、APP客户端成为首选、视频网站与社交媒体交互性发展、大学生乐于分享视频但网络付费意愿较低。  相似文献   

8.
高晓娜 《今传媒》2016,(12):64-65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手机媒体对"90"后的大学生来说,不仅是联系工具,更是学习、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伴侣".本文通过对运城学院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调查研究,掌握该校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手机媒体对他们的影响,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9.
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指出手机依赖的一些表现症状,然后以部分80后大学生为对象调查他们对手机媒介的依赖程度,同时以对部分60后和70后人群的调查为参考,集中分析他们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社交软件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流工具,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大学生由于处在单纯的校园与复杂社会的结合地带,作为新模式下人际交往的主体,其人际交往带有自身的特点。手机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沟通交流平台。为进一步弄清手机社交软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本文以南昌八大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记录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旨在分析手机社交软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利与弊,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手机新媒体的发展和4G时代的到来,手机和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在为大学生生活带来便捷和享受的同时,也使得部分大学生逐渐对它产生了依赖,这对他们的身体状态、学习和生活、甚至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基于对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十所河北省高校大学生的手机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从流量使用、浏览信息、使用时长等方面分析在课余时间、课堂时间不同时间的河北省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初步编制了一个手机功能使用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手机的网络社交功能成为最受大学生亲睐的功能。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每日使用手机时长与网络社交因子具有正相关关系;恋爱状况与手机的通讯交流因子具有正相关性;性别与时间管理因子也具有相关性。此外研究还发现男生更常使用手机的工作学习功能,而女生则更偏重网络社交功能。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发现手机传统的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功能已部分地被即时通讯和网络社交功能所替代,而大学生对手机的学习工作功能的利用程度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3.
马燕 《新闻知识》2015,(2):47-49
伴随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考查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行为范式,及其对手机阅读影响的自我认知,发现其有着程度不一的"媒介依赖",其社交模式、思维方式、言语规范均受到影响,这种现象是一个"涵化"的过程。从技术方面看,则符合技术传播"创新扩散"的理论解释。为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手机阅读习惯,高校应着重挖掘和建设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图书馆APP。  相似文献   

14.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手机这种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中已有了相当高的普及率。近几年,手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起了媒体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手机依赖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基于南阳师范学院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描述当前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以具体调查数据为依托,通过加权的相关计算力求全面、客观地展示南阳师范学院学生手机依赖状况。  相似文献   

15.
正移动互联时代,营销就是传播,传播就是营销,而传播的本质就是沟通,知道对方想了解什么,喜欢了解什么,愿意了解什么,在哪了解和习惯怎么了解。多屏、垂直细分和碎片化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点,从而重新定义了广告主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这里重点要讲讲手机,手机本质上是社交工具,是私密的东西,因此传统广告跟它之间有着天然的隔阂,而社交媒体与APP的结合则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同时利用起了消费者碎片化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自媒体的沟通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网络社交工具的使用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前提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正确把握自媒体的使用价值,扬长避短,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应潮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与满足分析——以上海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武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15-19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5个主要动机是(按其重要性排序):“工具性期望”、“资讯性期望”、“替代性期望”、“互动性期望”和“创新性期望”,而且他们对手机阅读所提供的不同服务的满意度认知与他们对手机阅读使用动机的重要性认知基本是吻合的;除了使用动机之外,影响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使用频率、依赖程度、阅读场所、阅读方式和使用手机类型这5个变量。  相似文献   

18.
任玉达 《东南传播》2012,(5):107-10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河北省迁安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使用社交网络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索,揭示他们对腾讯QQ这一网络社交工具的媒介依赖,以及借此形成的社会网络支持,为进一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结构和他们的生活状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于传统阅读形态,社会化阅读强调阅读过程中的互动性。社会化阅读APP是目前读者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的重要渠道,通常具有信息聚合、个性推荐和社交功能。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的使用行为特征。该研究的结果对于启发社会化阅读APP服务商思考如何提高社交功能对用户的吸引力,如何提升用户在社会化阅读过程中参与评论的积极性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孤独是很多手机依赖者面临的最大挑战,要避免手机依赖行为,就要引导大学生如何勇敢地面对孤独,并学会如何以适宜的方式排遣孤独。问题提出手机依赖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萌生的新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手机依赖会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引起个体的孤独感、疏离感、抑郁、焦虑、退缩、社交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与行为的不适,其中现实的孤独感是手机过度使用者感受到的负面影响。由于青年学生花费过多时间在移动互联网上,相应地在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