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课程活动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创造新文化的人,而课程变革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创造。用文化的视角审视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探讨课程变革文化的实质,有助于推动当前新课程的进展。课程变革文化就是要现实地、具体地追求人的智慧理性,以课程变革的力量来实现教育化和人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课程文化理念的变革与课程文化要素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学校课程变革作为一种重大的课程文化重构活动或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其独特的内在逻辑或生成法则,不可违背、混淆和错位。处于"不自由"状态下的学校课程变革丧失了按其自身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存在着严重的去主体性、非自觉性等流弊与偏失。基于学科知识结构推行学校课程变革,实则把其所遵循的内在逻辑或法则简单等同或化约为一种机械强化受教育者内在心灵的个体化认知过程,而其所置身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文化脉络以及在心智与文化背景上的差异等因素则被淡化或忽视了。置于某种文化生态和文化语境,将学校课程变革的内在逻辑置换或建构为一种文化认同的逻辑,进而与此文化脉络相融合,努力把学校文化培育成一个互助型的"学习共同体"是学校课程变革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全球课程改革走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构一种对活,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奉献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为此,由国际课程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dwmce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日前主办了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  相似文献   

4.
冲突与融合:课程文化在教育变革中破茧成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后现代课程文化,中西方课程文化以及不同课程文化主体之间逐渐呈现出冲突与融合的态势.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文化正在通过多方整合与对话互动,促使自身破茧成堞.在一元与多元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试图构建起一种对话、探究的课程文化,实现其自身不断向前跃进.  相似文献   

5.
民主课堂教学模式是民主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改革专制化的课程与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能使学生广泛参与、自主决定的民主的课堂学习模式。我们大力提倡在民主式的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不同素质的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取长补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拓思维,培养团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落实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课程改革与民主的课程领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是儿童的课程。世界百年课程改革的经验证明,道德的课程改革不仅为儿童所欢迎,而且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工具化的课程改革则最终为儿童及其老师所抵制。我国57年来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工具化的。当前正在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第一次确立了"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课程哲学,因而是道德的。道德的课程改革呼唤民主的课程领导。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克服种种被工具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发展包括"自主"的合流、"合作"的兴起和"探究"的遗产。"新课改"以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开始被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论述,在历经课程改革理念的强调、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批判以及观念领域的降位之后逐渐归于沉寂。未来我国教学方法改革需要从以下5方面着手:意识形态脱敏、去行政化干扰、教学方法研究中重视"因材施教"、发展教学方法的文化切适性,并激活我国教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民主课堂教学模式是民主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改革专制化的课程与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能使学生广泛参与、自主决定的民主的课堂学习模式.我们大力提倡在民主式的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不同素质的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取长补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拓思维,培养团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落实教育的“全体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9.
从教材改革入手推进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之选。这一课程改革推进视域尽管有其必要性,但也有使改革成为单一的技术操作行动、遭遇改革的瓶颈阻碍之危险。当下的课程改革需要回到课程改革作为文化变革实践这一继承性变革的视角,通过关注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保持必要的文化张力和尊重教师的文化主体地位,将自上而下的专业化改革行动与自下而上的文化创造与革新相互联结,以突破课程改革作为教材改革实践的痼疾。  相似文献   

10.
石远习 《教育导刊》2004,(23):51-5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初露端倪。然而,面对课堂教学这样一场深刻的变革,如何确切地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仍有待深入实践和研究。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认识促发展的交往、对话、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的文化角色、品质、功能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课程全新的文化面貌、视野与旨趣。课程由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本体存在,由肯定性定位转变为探究性定位,由认同性模式转变为生成性模式,实现了学校教育文化范式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实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体现了教育的本质需求。课程改革十年",校本课程"既取得了显著成果,也遭遇到空前挑战。其间原因错综复杂,而校本课程内蕴的多元课程文化与当前教育体制、学校管理一元文化之间的冲突,校本课程的专业自主文化与当前预设、执行的教师专业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极为重要的原因。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变革固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课程改革激起的新课程与学校原有制度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即教育体制、学校制度不进行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改革,校本课程将难以为继,"新课程"还将退回原有的课程状态,以维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课程是教育传承文化、发展和创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境遇中进行的。课程改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而文化反过来又构成了课程改革之基础。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正面临着深化的重要阶段,为了使其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必须从文化的视野审视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必须要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营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政策环境,注重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配套,塑造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注重教师文化建设,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变革,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了课程的文化品性。文化冲突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因,文化调适是课程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课程改革相关策略的制定应结合我国的物质文化、思想文化、政策文化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课程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仍然是技术理性主导下的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并且这种改革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表现出比较强大的行政权力和监控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文化价值不断被发现,并被作为课程改革的深层因素和重要目标。职业教育课程文化作为文化的工具存在的特征更为明显,还原其文化主体性地位,建构自己特有的课程文化,才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努纳武特政府为了改变南部地区以欧洲为中心的教育制度,成立了努纳武特教育课程研究小组开展制定新型课程的研究工作。小组向政府提交因纽卡地吉尼克课程文件,包括以下要义:保护因纽特语言与文化是因纽特教育的核心,重视长老的引领作用是文化传承的要素,构建社区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和谐关系是学校发展的保障,鼓励因纽特教师学习和研究因纽特语言和文化,致力于因纽特文化的弘扬与培养工作是实现努纳武特教育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发展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新旧文化对立、冲突和融合的过程。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其教学文化为课程实施提供生长环境。传统教学文化中主体精神的缺失、知识至上观以及模式化倾向阻碍了教学生命活力的展现,新课改呼唤新的教学文化的出现:倡导对话、探究、充盈交往互动、动态生成的鲜活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文化的深层次支撑,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必定会发生自在的教师文化与自觉的教师文化的互动,即教师文化身份的冲突。当教师“感觉”到这种冲突存在时,教师文化身份转型会采取内在创造性转化的途径,也就是文化自觉模式。当两种“文化”缺少必要的和恰当的张力和冲突,即缺乏内在的驱动力而无法通过内在因素的创造性转化而完成转型时,教师文化身份转型就要以一种新的自觉文化因素从外部切人,才能同原有的自在文化层面构成张力和冲突,从而推动教师文化身份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重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师文化革新是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支撑因素。教师文化的内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教师文化的传统特质制约着课程改革。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师文化,教师树立课程意识以及形成合作开放的行为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整合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生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梅  马玉宾 《教育研究》2005,26(10):49-54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校本课程整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模式,其开发与实施受到教师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校本课程整合背景下,教师之间需要建立起一种开放的、合作的文化。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特征是:积极的互依性、合目的性、整合性。合作的教师文化与校本课程整合之间在动态上表现为共同发展的关系,在静态上表现为互相促进的关系。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形成需要在校本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