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有效的家校协同育人实践,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文章以河北唐县第一小学为研究对象,对该校家校协同育人实践进行深入的探究,针对当前学校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县域小学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参与社区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更能让学生积极融入社会。以社区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加强劳动教育内涵建设,推动“劳育”与其他“四育”的一体协同,将“劳育”融入教学改革和实践育人环节,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生涯自立’理念下培智学校劳动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创新”这一成果聚焦培智学校育人方式变革,找到了融通五育的突破口——劳动教育,并抓住劳动育人关键问题,深化培智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评一体化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上均有创新发展。育人实践基于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立足其多样化学习需求,发掘劳动更为基础与重要的育人价值、社会价值,并结合生涯发展视角,支持其潜能发展、缺陷补偿,实现其个性化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导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发挥实践育人对劳动教育的适应性和引领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而言,实践育人发挥着完善、发展、成长与生活的应然导向。其中,完善导向即丰富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成长导向即促进学生在自我实现方面的成长;生活导向即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回归生活视域。然而,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实践育人导向的缺失造成了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定位模糊,劳动教育的实施力度不足;偏重劳动教育结果,淡化过程性体验的功利性导向严重;学校劳动教育文化建设薄弱,文化育人缺失;缺少实践理性的指导,使劳动教育流于形式等。推动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导向的复归,需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本质,加强课程建设和学科渗透;推动学校文化机制建设,营造回归实践的劳动教育氛围;把握实践育人的应然导向,注重劳动教育的体验性和过程性;坚持实践理性的引领,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深度。  相似文献   

5.
郑小燕 《教育》2024,(2):18-20+3
<正>在教育场景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除了校园之外,家庭和社会成为学习发生的重要场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的达成,既需要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协同参与。家校社协同不是无根之木,需要有效的载体,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推进即致力改变学校单一主体育人模式,构建立体化的育人格局,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教育合作实践的新探索。一、创智劳动协同育人的校本思考(一)会劳动: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6.
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推动劳动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动教育列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三方要密切合作,家庭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我生活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劳动的场所,发挥支持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下面,我从“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意义”“四、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举措”四个方面入手,就“三方协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育劳动新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在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劳动教育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劳动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价值属性、构成要素、作用机理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学校可以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推动二者融合发展,以增强育人的全面性和实效性。由李晓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论》一书,基于协同育人模式,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开展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运行机理、保障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构建系统完整的思政协同育人理论体系,为研究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A0):13-15
在当前实践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教学树立了全新的目标,那就是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该教育目标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日常实践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综合修养与道德品质,具体包含劳动价值理念、实践精神、劳动技能、良好习惯等。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劳动课程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技能,从而深入挖掘与开发该课程的育人价值,并实施高效的教学对策,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对此,文章先是论述实践导向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接着阐述当前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总结出实践导向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几点有效策略,从而更好地推动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通过对"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及价值的阐述,认为"协同育人"模式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应体现在以下九点:建立德育实践基地,提高师范生师德修养;优化师资队伍,形成"三位一体"教学团;实施"全程双导师制",体现"实践取向"价值观;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促进人才培养更加合理化;建立项目"协作学校",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构建"管理人员互聘"和"师资互聘",形成"协同育人"常态化;开展全方位的"协作教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协同构建学术平台,理论实践有效结合;深化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何朝阳 《贵州教育》2023,(13):56-59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条件,肩负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深刻认识和把握劳动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论断,以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创新的劳动教育形式开创劳动育人新模式,进一步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立足校情,围绕课程凝聚力、文化承载力、活动促进力、社会实践力和育人协同力五个方面,着力构建“五力协同”的小学劳动教育培养模式,以劳育人、正心立德,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推动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培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人才,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这一时期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采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劳动观念、开设劳作课讲授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知识、将生产劳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组织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设置生产委员会负责管理生产事宜等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劳动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中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坚持思想引领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强化综合实施构建起协同育人的格局,体现时代特征提高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颖 《教育》2024,(8):38-40
<正>劳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因具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独特优势,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与劳动教育一样,它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为纽带让劳动教育融入习作教学中,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的效果:一方面,劳动生活能够提供学生习作所急需且必需的经历和体验,帮助学生顺利跨越“缺素材”“没话说”等习作障碍,让学生爱上习作、善于习作、乐于习作;另一方面,规划清晰、意图明确的融合式劳动教育行为,能真正落实劳动教育并实现劳动教育潜在功能,让学生爱上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探索,为小学教师提供一套适合小学习作教学的劳动教育渗透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吴柯江  马云飞 《四川教育》2023,(22):11-12+20
学校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协同推进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实践性作用,促进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使劳动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实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地家校协同育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协同推进劳动教育,需要坚持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遵循成长的阶段性原则、重视家庭的主体性原则、发挥劳动的实践性原则,并强化家校联动,进而以系列活动指导家长,以机制建设推动实施,以联动评价强化合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赋能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模式.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构建"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机制;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构建"五育五入融合"的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实施路径;提升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项目化"创新型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学习方式.促进了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学校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党组织以迎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百年行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学校新劳动教育发展.在党组织引领下,学校探索新时代少先队建设中劳动精神的培养和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劳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提升、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和评价方式、社会协同劳动育人格局的形成,创新劳动育人模式,打造劳动教育特色品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卢凤 《今日教育》2023,(10):40-41
<正>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劳动教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课表中一门独立的课。如何着眼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好劳动教育课程,是众多学校面临的难题。重庆市璧山区剑山实验小学基于青雅文化特色,构建了雅行修养课程,在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体验育人、协同育人理念下,构建了“劳动最美”校本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17.
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管理,不仅是课程设置问题,也是学校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一、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劳动教育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有着两种重要意义,一是劳动的自身意义;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来源。二是劳动的教育意义:劳动教育就是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劳动情感、劳动技术、劳动知识、劳动习惯等诸方面的系统教育,使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同时,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优良的品格。  相似文献   

18.
总结在中等职业学校遵循"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要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政课程改革过程中思政教育取得的成效,审视中职德育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从学生、教师、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四个维度剖析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缺憾,探索立足家长、学校、社会、行业企业教育多元化,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以思政教育为牵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劳动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劳动品质、职业道德、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多渠道协同开展的大教育。要开启劳动育人新篇章,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元融合,即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劳动主阵地,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劳动练兵场,让社会成为学生劳动实践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20.
向彦姝 《家长》2023,(11):132-134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潮流,新时代下的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劳动教育除了能够充分锻炼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理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良好品格。因此,劳动教育对小学生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索小学劳动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并讨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小学推行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充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自古以来,从原始的农耕社会到传统的手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工业化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