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美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的科学。李泽厚《论美感美的艺术》提出这样的看法:“美就是包含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有具体可感形态的现实生活现象,简言之,美是蕴藏真正的社会深度和人生真理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
广播节目以接收方便独秀于媒体之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融合于听众的审美活动之中。如何发挥其通感与联想的优势、提高主体的审美趣味,是我们应该很好研究和探讨的美学课题。审美主体──听众的审美趣味,是对广播节目质量层次、高标准的美学要求。法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说过:“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美学’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黑格尔又说: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广播节目从采访、写稿、编辑到录音、播音、合成、制作,最后通过技术发射,传播出去,是一门严密性极强的综合艺术,只有以…  相似文献   

3.
美学与新闻     
美学的实践证明,所谓美,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然美是大自然自身存在、运动的结果。例如名山巨川,大潮飞瀑、奇苑异石、飞禽走兽、蓝天白云等;社会美是人类社会善的实践的结果,例如先进人物、英雄业迹、壮丽人生、美好情趣等;艺术美是人们按照一定艺术规律创作的艺术成果,例如音乐、美术,戏剧、影视、曲艺和雕塑等所表现的美。可见,世界上是充满了美的。然而,现实中的美,有的明显,有的隐晦;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红火,有的清  相似文献   

4.
在美学理论亟待从对美的本质之类的疲劳探讨中解脱出来之际,我们读到了这本清新潇洒的新书《人生的美学意境》(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人生地平线丛书”之一,作者摆脱了抽象的释意和规范,对人生美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自由洒脱且带着浓厚的美文学色彩的探讨。美是人近乎天性的一种追求。因而人注定要追求诗意的人生。这正如高尔基所言: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作者正是怀着这样一种认真而执著的心愿,企图把人对美的天性追求弘扬光大,并引导人生走向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也因此,作  相似文献   

5.
苗棣先生将书名定为《电视艺术哲学》而不是《电视美学》就已经向读者暗示了他对于“艺术”与“美”这组范畴间关系的态度。在引言中,他就引用了赫伯特·理德关于“艺术”与“美”分离的一段论述,指出了“艺术通常是件不美的东西”,并由此引发了全部的引言部分。给电视一个说法,有效地将电视艺术学与电视美学分离开讨论。同时,作者又在引言部分指出了通常对于“艺术”这个概念理解上的模糊性和狭隘性,又区分开了“艺术”与“高雅艺术”这组极易被人混用的概念,这就剥下了“艺术”一词金光闪闪的外衣,还其本质。作者立足于这两组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泰国微电影广告为例,探讨微电影艺术在广告美学中的应用问题。微电影艺术体现了广告审美中的视听美、情感美及意蕴美,能够让受众在感动、共鸣中对企业品牌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泰国微电影广告以平民化、抒情化、诙谐化为特色,在广告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本文从广告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借以观照中国微电影广告的不足之处,并为其发展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美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与哲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古希腊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美本身”这一要领到鲍姆嘉登对美学内涵的界定,再到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及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命题的提出,美学始终处于认识论的范畴,具有较浓厚的理论色彩与纯思辨色彩。直到20世纪初期,存在论才开始被引入美学研究领域,并于大半个世纪以后再度勃兴,逐步进入主流美学思潮。西方现代美学由此实现了由哲学美学到人生美学的转向。著名美学家曾繁仁先生的美学探索也经历了一个由认识论到存在论的过程。他新近结集出版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评论》今年第四期发表了周来祥和陈炎先生的文章:《当代西方美学的内在张力》,对拙著《当代西方美学思潮评述》中的分类及其提出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作为周先生的后学,我怀着敬仰而又审慎的心情读了再三,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但对其所得出的结论又不能完全苟同。周、陈二先生不同意拙著将当代西方美学分为人本主义和符号学两大思潮,其主要理由是“任何审美和艺术活动都是个人活动,都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任何美学研究都不可能完全离开人的能力、人的感受而进行。所以,如果将与人相关的美学研究通称之为‘人本主义美  相似文献   

9.
一、电视新闻存在不存在美学? 美学,顾名思议是研究美的本质和揭示美的规律的科学。美学与新闻似乎是“不搭界”的,但是,电视新闻摄影摄象及蒙太奇组接与艺术“搭界”,那么电视新闻究竟存在不存在美学?有的人认为,电视新闻不是艺术片,不存在美学。而又有一些人片面地强调电视新闻的美,给它加上“及时美”,“接近美”、“重要美”等等名称,不伦不类。研究电视新闻存在不存在美学,先得考  相似文献   

10.
我们曾经一道探讨过当代喜剧创作和理论问题,现在进一步探索喜剧美学问题。喜剧和喜剧美学是有血缘联系的,它们都是涉及到喜剧范畴中的问题;但它们之间又有区别。喜剧仅染指喜剧创作特征、规律、表现手法、题材、样式、风格等课题。而喜剧美学则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喜剧,这利于我们把喜剧研讨得更深透。黑格尔曾把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美的艺术的哲学”,是很有道理的。 水有源,树有根,我们就来研讨一下当代喜剧创作和理论,是如何从古代一步一步地沿着历史发展的足迹走过来的,以便继往开来,信心百倍地继续朝  相似文献   

11.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含意,便欣然忘食。”晋代大传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的这句话,把读书人在书海漫游中逢知音、起共鸣、得新意而欣喜若狂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最近读陶同的新著《全息正负美学》,便有这种“欣然忘食”之感。书中提出的许多新的美学命题,例如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全息(±)美、(±)美是生活形象反馈信息、艺术是对(±)美创造性的加工和外化、审美直觉是模糊形象的对照与(±)美的开拓;审美感情是主体对(±)美的编  相似文献   

12.
岳婷婷 《今传媒》2014,(4):141-142
播音主持作为一种艺术,是生活中"美"的真实体现。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播音主持的人才在高校的培训下注重理论和实践、文化和美学结合,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得到体现和提升。由此可见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想要调动创作者的表达欲望,"审美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研究者甚众。本文笔者通过从播音主持艺术的美学表现、美学价值两个方面的分析,进而对如何培育播音主持的"美"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重要的时代命题,纪录片《大国基石》以艺术方式作出了回应。在主题呈现方面,该片对守正创新、刚健有为、天人合一等中华美学精神的观念生成予以整体观照;在叙事策略方面,以托物言志、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等手法探索中华美学精神的影像化呈现路径;在话语建构方面,辩证阐释中华美学精神与“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之间的“相生关系”,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以美导真、以美导善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岳婷婷 《报刊之友》2014,(4):141-142
播音主持作为一种艺术,是生活中“美”的真实体现。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播音主持的人才在高校的培训下注重理论和实践、文化和美学结合,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得到体现和提升。由此可见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想要调动创作者的表达欲望,“审美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研究者甚众。本文笔者通过从播音主持艺术的美学表现、美学价值两个方面的分析,进而对如何培育播音主持的“美”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美学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他承载了更多的艺术使命和社会责任,他不但追求美,创造美,而且在传播美,他承担了教书育人的重责,教育学生懂得艺品如人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集人品、艺品于一身的优秀艺术人才。他被誉为是中国美术大家,他的山水画,大气磅礴,洒脱自然。其大胆的构图、大块的墨色、大笔的渲染、深厚的笔墨中,也是对自然山水的迷恋和情感的释怀,同时也表达了自然风光的灵性和生机,使人看后仿佛置于山水间,品味了山水的秀丽和奇妙,实现了美学价值。近期,我刊记者有幸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叶建新教授。  相似文献   

16.
<正>一、档案工作中美学理论的特性档案工作中美学理论的体现不像美学理论在艺术中的那么专门,档案工作是一种细致的工作,在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美,同时档案工作者也把这种美奉献给了社会,当利用者看到这些经过档案工作者精心呵护而孕育的档案成果时,同样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7.
周来祥先生的“美是和谐说”,1961年他参与编写《美学原理》一书时就提出来了。后在1984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他的《论美是和谐》一书中,又作了全面的深刻的探讨和论述。如今《文艺美学》对此又给予了进一步的系统的阐释和解说。他认为和谐是一个深刻的美学和哲  相似文献   

18.
巩杰  杜空军 《东南传播》2011,(10):108-110
央视纪录片《敦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影视人类学和生命美学特征。《敦煌》具有神秘、浩渺、悠远的神佛圣境和审美意境,自然、明净、神秘的灵性物情与审美意象,宁静、明净、澄澈的敞亮人生与审美关照。纪录片《敦煌》呈现给观众的是天、地、佛、人、物和谐和美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它带给观众的是神圣的佛境之美,灵性十足的物情之美和宁静敞亮的人生之美。《敦煌》是地域文化纪录片的精美之作,具有浓郁的西部地域文化特色和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美的领域;具体地说,则是现实美、美感和艺术美有关的领域。现实存在的美,即自然美和社会美。新闻的职能,是反映人的社会生活,激励人们去建设美好的生活。可以说,新闻正是要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把美学引进新闻领域,并努力提高新闻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不仅是美学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新闻学应该注意研究的。新闻的美学价值,包含新闻本身和新闻对客观世界美的反映。艺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是间接的,它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升华、再创造,因之比客观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  相似文献   

20.
汉代的舞蹈艺术延续了传统舞蹈的精髓,进行了相应创新,深刻体现了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烙印。汉代舞蹈艺术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技中有艺,艺中有技,技艺并重,兼具美与丑的组合之美,造就了深远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