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精品战略,是全球化背景下搞好精神产品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精神产品的生产,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作为精神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只有打造品牌期刊,才能提高期刊的整体质量,促进期刊的生存和发展,使期刊在激烈的国内、国  相似文献   

2.
期刊应走精品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棐 《编辑之友》1998,(3):34-35
向优质精品转移,不仅是对图书出版而言,对期刊也是一样,这是历史的必然。近十多年来,新闻出版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出版社已发展到560多家,期刊也增至8135种。林林总总的期刊,可谓百花齐放,万木争春。如果我们冷静观察,客观分析,报刊也存在一些隐患,除部分期刊发行量呈上升趋势外,大部分呈萎缩状态。有识之士很早就提出创名牌、树精品,现在应是时候了。只有创精品期刊,才能繁荣期刊;也只有创精品期刊,才能更好地发展期刊。  相似文献   

3.
《编辑学报》2006,18(3):220-220
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实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争取在5~10年内办出一批国际精品、国家精品和后备精品科技期刊,2006年《编辑学报》将开设“精品期刊巡展”专栏,旨在通过典型期刊的示范、引导,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欢迎办得有特色、高水平、影响较大的优秀科技期刊参加巡展,介绍经验,展示风采。  相似文献   

4.
随着出版业的迅速发展,期刊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出精品,创名牌,从而保持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大家从各个环节考虑突破点.我认为,退稿既是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关系到期刊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1999:期刊出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期刊业发展志要于90年代中期实施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发展战略以来,我国期刊业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其内在标志即是对“繁荣”的内涵认识有了深化,调整期刊结构,深化内部改革,推行精品战略,这些新举措都是基于观念上的深刻变革,并促使期刊出版工作步入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期刊精品栏目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期刊营造品牌的关键在于:策划出自己的精品栏目,为期刊的发展提供明亮的双眸,强健的大脑和搏动有力的心脏,那么,何谓精品栏目?如何才有策划,培育出有影响,有特色的精品栏目呢?  相似文献   

7.
刊中刊     
《视听界》2000,(5)
1 实施精品战略,精办名牌节目、名牌栏目。名牌节目是精品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实施精品战略必须抓牢创名牌这个关键。《海门新闻》、《海广新闻》、《金色大地》、《海门警方》是海门广播电视台主要的自办节目,也是本地受众最关注的名牌节目,属重头  相似文献   

8.
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精品战略”的号召 ,为我们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出版工作的新要求 ,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更应强化精品意识。书出精品 ,社创名牌 ,已是出版界的共识。实施精品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括精品图书选题策划、选择作者、编辑加工、图书印制、宣传发行和读者反馈等六个方面。  一、选题策划实施精品战略的关键首先是要把选题搞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选题是否对路 ,创意是否正确 ,直接决定着精品能否形成。可以这样说 ,有了好的选题 ,书出精品等于成功了一半。这叫万事开头好 ,万事开头难。策划精品选题 ,决不是一蹴而…  相似文献   

9.
国内最大的信息内容服务商万方数据和中华医学会于2008年2月29日,共同宣布正式启动合作战略,合作双方就医学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双方的协议,中华医学会将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旗下115种医学专业期刊的数字化服务推广。合作双方联合打造医学数字期刊精品内容,塑造中华医学会专业期刊的数字品牌形象,并依托万方数据互联网平台渠道进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期刊市场必将强者如林,竞争激烈。期刊只有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才能最终赢得市场,赢得读者。而期刊营造品牌的关键在于策划出自己的精品栏目。那么,何谓精品栏目 ?精品栏目又如何运作呢 ?  一、精品栏目的内涵  所谓精品栏目,是指在期刊的栏目体系中,能集中体现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起主导作用、文化品位较高、个性特色鲜明、有较强适应能力和维持能力,并受到读者普遍认同和良好赞誉的栏目。若把期刊主体比做人体的话,期刊栏目就宛如人体的各个组成器官,而精品栏目则好比人体的眼睛、大脑和心脏,是构成期刊板块结…  相似文献   

11.
期刊编辑精品意识之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红环 《编辑之友》2011,(Z2):73-76
期刊的生命是质量,判断期刊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还是质量。要想办好期刊,不认真思考期刊的质量、定位,期刊就没有未来。而期刊质量意识高低的关键是期刊编辑的精品意识。一对期刊精品的认识何谓期刊精品?笔者认为,不同的期刊对期刊精品的办刊宗旨、内容、形式、读者反馈等有不同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栏目品牌化 创名牌.出精品.提高节目质量是栏目创新的目的。树立精品意识是创名牌、出精品的源泉,全力以赴精雕细刻是创名牌、出精品的保证.好的社会效果是创名牌、出精品的成功标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介绍教育类期刊主要经营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探讨教育类期刊在办刊理念、品牌效应、发行体制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发展的现实困境,着重指出教育类期刊建立现代经营体制,应在树立专业品牌意识的基础上,实施期刊精品战略;建设优质人才队伍,不断优化经营管理体制;拓展期刊多元发行渠道,规范期刊市场运营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图书精品纵横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出版界“精品意识”、“精品工程”、“书出精品,社创名牌”、“多出精品”成了颇为时髦而且喊得相当响的口号·出版界关于如何“实施精品战略”的学术讨论也逐渐热起来。要想“实施精品战略”,首要问题应该明确什么是精品。关于什么是精品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很不一致。有人认为,精品就是受读者喜爱的精神产品;有人认为,精品是一个质量概念,糖品主要看图书的内容质量。有人认为大部头、豪华精装、获奖书、名家作品都是精品。究竟什么叫精品?精品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精品都具有哪些特征?怎样才能走出图书精品的误区?本文想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研究学术类期刊营销,旨在找出影响北京市学术类期刊营销的因素,这对提高北京市学术类期刊的营销量具有参考意义。通过综合概览营销和学术类期刊方面的研究文献,找出了可能影晌北京市学术类期刊营销量的因素:销售渠道、学术质量、品牌形象、促销方式。根据营销研究理论,结合里克特测量量表设计出调查问卷,发送给五百名北京市学术类期刊的顾客进行调查,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品牌形象是目前影响北京市学术类期刊营销量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盐城鞋机勇争天下──江苏华英集团依靠科技创名牌纪实吴文本,周耀标近几年来,华英集团董事长罗书中及他的伙伴们,制定实施了依靠科技创名牌的发展战略,使华英鞋机迅速提高了技术含量,被确认为国家级新产品、江苏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市优质产品,不仅在国内占有大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出版署石宗源署长谈“中国期刊方阵”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编辑学报》2001,13(2):88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建设“中国期刊方阵”,我理解就是要在期刊出版中实施“精品战略”,创出一批品牌期刊,使之成为中国期刊的“中坚”,并以此带动整个期刊出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报刊业的集中治理整顿为建设“中国期刊方阵”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近年来2次集中治理整顿,减少了报刊总量,调整了报刊结构,治理了报刊散滥,提高了报刊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治理整顿,使许多报刊的总编、主编以及从业人员政治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人才意识大为增强。这是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创名牌期刊提高我国科技期刊质量赵莉(大连轻工学院图书馆)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的主要文献类型。它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因此,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同类期刊中所处的地位。我国目前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期刊界,往往有“得渠道得天下”、“内容为王”等观点之争,其实,作为市场型的期刊,按“水桶木板理论”说,成功的期刊是由期刊内容的板块和营销渠道的板块完美结合而产生的精品,两都要相齐并论,哪一板块短了都不行。特别是作为专营化的报刊自办发行网络渠道在期刊经营中板块效应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一、“社刊工程”的提出及其特殊使命南方在《中国出版》2000年第7期卷首语中说:“实施‘社刊工程’的目的,是要利用出版社的优势,由出版社出一批‘双效’俱佳的期刊精品,对期刊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推进作用,同时使其成长为出版社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出版社自身的发展。”“社刊工程”肩负着占领阵地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与此前的“精品图书工程”、“民族动画工程”等等相比,“社刊工程”的不同之处有二:第一,前两者都是在图书的范围之内,是在出版社自身擅长的领域作业;其次,前二者都处在出版社发展的上升过程中,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