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星悲     
于沐 《体育博览》2008,(1):16-17
或许在魏晋南北朝时将围棋传入日本和朝鲜的那位先贤没有预料到.在千年之后.中国围棋会如此艰难的生存在"韩流"之下。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当韩国人以风卷残云之势将各项围棋赛事的冠军席卷一空的时候,寒风中的中国围棋战战兢兢地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来安慰自己悲伤的心灵。中国围棋的冬天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为围甲联赛的花团锦簇、围棋国手的坐拥千金而陶醉时,还有一个角落少了些关注,那就是支撑围棋大厦的地方围棋事业。 走过灿烂,终归于平庸。河南围棋也许是中国围棋的一个缩影,也许只是特殊的个别现象。 爱之深,责之切,激越文字下凸现着棋迷一颗滚烫的心。说出来也好,骂出来也罢,中国围棋真到了需要"愤怒"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超越     
事不过三,中国人一心想拿的春兰杯现在已经是第四届了。这一届过后是心想事成还是再添一份遗憾,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进入夏季,烦躁的心也多了一些。面对近一时期韩国围棋的巨大压力,中国围棋也是一片烦躁之声。心情自然可以理解,实力摆在那里,想一步登天不太现实。就像中国足球队一直叫嚷着要冲进世界杯16强一样。纵然是豪气可嘉,也只能当笑话来听。但围棋的变数就像她的变化一样让你很难搞的明白,当年聂卫平在不被看好的情形下掀起一片狂澜,翻开了中国围棋新的一页。谁又敢说这届春兰杯不会吹响中国围棋崛起的号角。中国围棋现在…  相似文献   

4.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3,(1):100-106
中国围棋已历经两千多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班固在《弈旨》中论弈:“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把围棋与天道、地道、人道联系在一起,围棋也就不再仅仅是一种竞技性游戏,而具有了思想史、文化史的意义。中国围棋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也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本文借“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课题,首先回顾一下中国围棋史的研究状况,总结其成败得失,也希望为后来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棋儿视线     
中国围棋的脊梁 这是一幅老照片,画面上的人物早已经成为了中国围棋的中坚。一个摆棋,大家研究,多么和谐的场面啊!没有那些艰苦付出的日子,哪会有今天的成就呢?上下一心 中国围棋的巨孽陈祖德和华以刚及王汝南都曾说过,我愿为中国的围棋事业鞠躬尽瘁。中国围棋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逐渐走向兴盛。围棋进入课堂绝对可以说是中国围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定段赛看到那么多小朋友喜爱围棋,他们由衷地高兴。图为陈祖德、华以刚同哈尔滨方圆俱乐部的领队陈兆峰及小学员们的合影。韩国的围棋之父 韩国现代围棋之父赵南哲九段,1937年14…  相似文献   

6.
文浩 《围棋天地》2006,(8):65-68
过去有人说:东亚是围棋中心,欧洲是围棋沙漠。如今,这片沙漠上已经慢慢形成了一些植被,并在不断扩大。我愿意在异国他乡为不同肤色的人提供围棋技援。衷心祝愿中国围棋事业永远兴旺,世界围棋之花越开越艳。[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棋缘段氏     
李喆 《围棋天地》2014,(11):92-92
在正统的中国历史书中,段棋瑞的形象并不高大,不过他对围棋人的长期资助的确是件有功德的善举。在清末民初那个中国围棋的最低谷,段祺瑞以他的财力聚拢起当世名手,在一段时期内保住了围棋存续的火种。虽然段祺瑞只是凭个人兴趣的私人行为,且人去政息,并未助成围棋事业制度化,不宜被过分高估。但如果没有他,中国围棋后来的重生速度一定会慢许多。  相似文献   

8.
棋中情感     
王元 《围棋天地》2013,(9):68-77
从1996年到2005年,这十年堪称是中国围棋一段漫长的严冬。原本已经逐渐拉近了和日本的距离,甚至几乎追上,但斜刺里杀出一个韩国,以一种中日棋界之前很少接触到的围棋彻底搅乱了棋坛形势,后来居上,成了围棋新霸主。于是,很长时间内,“韩流”成了中国围棋人最常见的口头语之一。  相似文献   

9.
春华盼秋实     
春兰梦,几度梦成空。花落花开今又是,中国围棋在春兰杯八强赛中又遇见了似曾相识的盛况——以6:2的绝对人数优势包围韩国二李。5名日本棋手全部被淘汰,日本围棋刚刚燃起的一点振兴之火,就这样被无情浇灭。然而上届春兰杯我们已经有了“以多打少,失败告终”的教训,这一次,春天的花已经开了,而秋天的果实,则要等待耕耘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围棋近两年发展之快,可以说超乎专家和媒体预想之外。快在什么地方?怎么能够证明中国围棋发展之快?说一说围棋新秀们的成长,那才最有说服力。中国的围棋是从1956年国家举办比赛开始起步的,在此之前的围棋,是纯民间式的自生自灭式的发展。尽管在我国历史上围棋发展也有过昌盛时期,但比起现今作为一项事业、作为人民大众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那是无法同日而语的。围棋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围棋在社会中起的作用——围棋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围棋的职业水平。对于后者来说,围棋新秀的成长才是衡量长期发展的一个要素。 我国获得职业围棋段位的棋手并进行注册的,接近三百人。在这三百人中,1980年以后  相似文献   

11.
《围棋天地》2011,(14):12-12
据报道.中南大学何云波教授主持的课题《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已获得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这是围棋文化研究第一次被政府基金立项。何云波教授是中南大学围棋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首席专家。《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课题组成员囊括了国内围棋文化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如宁波大学的张如安教授.围棋规则专家陈祖源先生等。  相似文献   

12.
赵坚 《围棋天地》2010,(1):98-103
新中国围棋事业能有今日之兴盛,自南刘北过以降,若干代围棋人的胼手胝足,辛勤奉献自然是功不可没,然而,更加重要的,是以陈毅元帅为代表的一批老干部、老革命的持续关心、爱护和支持。这些主要是来自新四军的老同志可谓是新中国围棋崛起的第一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围棋源于八卦,八卦蕴含天地……作为亘古炎黄之国粹围棋,自其从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之“六搏”中以其高雅的情趣,博大而精深的内涵脱化出来,迄今越数千年而不衰。时至今日,中日韩三国在黑白天地里、硝烟迭起,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之势已破,近年世界围棋之八大赛事,桂冠尽被韩国荣取,在崭新的二十一世纪里,炎黄围棋当如之何?笔者笛膜碟水、不才孤闻、在此祈允斗胆一言,要彻底振兴中国围棋,力挫“不死鸟”与“石佛”,夺回那一顶顶擦肩而过,万分痛惜而丢掉之桂冠,雄踞不败,惟有从“八卦围棋”中不断吸取其如谜之精华,以中华民…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13,(24):72-75
创立于围棋环境风雨飘摇的1999年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它既改变了中国围棋的生态结构和生态面貌,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围棋的进步和发展,并最终成长为中国职业棋界第一大赛事。  相似文献   

15.
围棋与国家     
2011年6月7日,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总参谋部办公厅主任林建超将军以《围棋与国家》为题,在中国棋院给国家围棋队和围棋工作者做了一次生动、深刻、精彩的讲课。讲课从围棋价值与文明的发展、围棋与民族思维特征、围棋与国家智力形态、棋运与国运、围棋对国家民族的特殊责任等方面入手,深刻揭示了围棋的本质特征、价值功能和地位作用,提出了中国围棋要确立世界围棋中心性大国的战略目标。讲课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成功的借鉴     
杨爽 《围棋天地》2014,(1):104-106
中国围棋影响力最大的赛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从1999年开办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成千上万棋迷的追捧.是我国围棋职业化的标志.促进了整个中国围棋赛事的红火.提升了中国围棋的地位.造就了中国围棋的形象。全国各地一些围棋活动开展广泛和发达的地区开始效仿围甲联赛的成功模式,如上海、海南、江西.江苏等各地都举办了不同形式和多样化的地方联赛,大力地加强和推动了地方围棋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词     
《围棋天地》2008,(1):66-67
《中国围棋史》12月16日,成都棋院前院长刘善承先生遗作《中国围棋史》在成都面世。全书共43万字,分为中国古代围棋、中国近代围棋、中国现代围棋三编,并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以及从古至今60盘著名棋谱。  相似文献   

18.
在商场,他是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总经理。在棋界,他是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成都围棋联合总会理事长。两种身份经常互相渗透,利用烟草行业的雄厚实力,深深爱着围棋的龚锦华成为了中国围棋发展过程中的一位举足轻重的幕后推手。此次,红塔集团出资冠名2007年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中间就有龚锦华的牵线搭桥。围棋因他受益匪浅,但他却经常说:“围棋给了我很多.”  相似文献   

19.
围棋在欧洲     
近日,欧洲最早的两位本土职业棋手相继诞生.令很多中国围棋爱好者在为围棋的日益普及振奋之余.也对欧洲围棋的历史与现状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本文为欧洲围棋联盟主席马丁·斯迪阿斯尼在2013年杭州国际棋文化峰会上对欧洲围棋的全面介绍。本文最后提及的若干阶段性目标,其中之一正是发展自己的专业队伍。现在他们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走进哈佛     
张建东  孙纯 《围棋天地》2013,(8):114-115
春三月的波士顿.偶尔还有飞雪,冬天似乎恋恋不去。而有一个围棋活动,却已经被冠以“春天”的名字。3月23日和24日.2013年美国大学生春季围棋博览会在波士顿哈佛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世界冠军常吴九段作为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的特别嘉宾首次登陆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围棋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