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要说“新闻模式”,这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密切相联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其“新闻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有其与社会制度相应的共性,又有其与本国国情相关的特色。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观念、风格。比如:新闻工作要为  相似文献   

2.
王涌 《视听纵横》2006,(6):33-34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中,新闻报道正在发生着一场新的革命,那就是正在“颠覆”着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新闻故事”潮流正风靡传媒界。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杂交产生了新文体的发展元素。本文着力从“新闻故事”的文学性和新闻性的特色及融合方面进行论述研究。一“、新闻故事”的存在和发展形态“新闻故事”有历史上的文体影子,有西方特别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实践,也有新新闻主义的提倡,但是,更重要的是当代传媒界的普遍推崇和新的实践和探索。“新闻故事”,即故事化新闻,是一种符合大多数人的接受喜好,能…  相似文献   

3.
《黄河新闻》是电视新闻百花园中一簇朴实而又醒目的花丛,是山西省电视新闻改革的显著成果。《黄河新闻》之所以好看、有吸引力,其成功经验在于准确定位,创出了个性、特色。 “定位”二字是近年来的时髦用语。电视界有识之士在呼唤着节目定位,重要性在于以明确的方向、目标,给自己以与众不同的个性形象。 《黄河新闻》定位于“以社会新闻为主体、以舆论监督为己任,多渠道反映群众呼声,全方位报道社会热点问题”。在报道形式上它又不同于传统的画面加解说的模式,定位于“现场、纪实、参与”。从  相似文献   

4.
新民晚报的社会新闻拥有众多 读者,始终被作为新民晚报的拳头产品。无论是报纸复刊的当初,还是报业竞争激烈的今天,社会新闻都被列为晚报的强项,从版面的安排到大力的配置,都予以适当的倾斜。在长期的发展探索中,新民晚报的社会新闻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一、社会新闻的传统特色 新民晚报的社会新闻主要特色是: 一、新鲜性。晚报的社会新闻以时效性见长,大量见诸版面的是“昨夜今晨”的社会新闻。尤其是当日新闻备受青睐,有时为了及时刊发这类新闻,往往先报选题,确定字数,留好版面,再拼装合成,同行们将其称为“抢稿”。只要…  相似文献   

5.
简约之中求创新——近年来新华社在新闻写作上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社的新闻产品写作特色,是基于国家通讯社作为“消息总汇”这一特殊性质而产生的。“新华体”作为一种新闻文体,在实践中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其创新和变革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新闻主体本身对时效性的要求;二是新闻用户对通讯社供稿提出的通用性的要求。这两条是形成新华社的新闻产品写作特色的基本要素。 社会在进步,新闻文体也要相应变革,通讯社的产品不可能固步自封。与“新华体”密切相关的几个基本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党报的社会新闻,新闻界虽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我们从大量的新闻实践中体会到,党报社会新闻反映的是活人活事活道理,它以生动形象、有情有节的故事而为读者广泛喜爱。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与都市类报纸社会新闻不同的是,党报的社会新闻更注重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和舆论的导向作用.“是有典型意义的社会新闻”。这也许就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7.
对于新闻价值理念的探讨,其实就是对于作为学科的新闻学在特定历史与社会语境下的范畴与内涵的探讨.宏观层面上,人们对于新闻价值的认知总是与滥觞于西方的“现代性”理念相呼应,“自由”“民主”既是西方社会历史进程中表征“现代性”的话语词汇,同时也指向现代新闻价值理念的概念内核.然而,新闻价值又是一个高度语境化的概念.我国现代新闻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就并未完全复制西方新闻价值理念,而是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特色形成了具有独特本土文化意蕴的价值标准.正如有学者研究维新派在地方的办报活动后发现,由于政治化思维、功利化思维等原因,维新派的新闻实践“缺乏坐实‘自由’‘民主’等现代新闻价值的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8.
有人可能会问,地方报纸多报道“天下事”,岂不是丢掉了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地市报的特色,不在“以刊登本地新闻为主”,不是唯有“独家新闻”才能体现,也不单纯是本地的“地方特色”。报纸办出自己的特色与办出地方特色不完全是一回事。地市报纸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所刊新闻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即对本地区读者的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加上时新性、趣味性以及使新闻价值充分体现的编辑手段。之所以说努力向读者介绍“天下事”丝毫也不会影响地方报纸的特色,是因为选择反映“天下事”的新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与本地读者有地理上、心理上的接近性,与读者的切身利益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都市类报纸的起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得益于对社会新闻的高度重视与着力开掘,而热遍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也大部分可归入社会新闻范畴。在社会新闻走向繁荣的同时,低俗化、娱乐化也愈演愈烈,遍地“一夜情”,到处“无厘头”,满眼“人造美女”,漫天“成功人士”,色情、暴力、凶杀等刺激性新闻泛滥成灾。有人将此归结为社会新闻的“初级阶段”,认为随着受众群整体素质和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单纯追求“卖点”、追求感观和意念刺激类的社会新闻,其受众市场会越来越小,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事实上,早就有专家学者呼吁…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报纸陆续创办了社会专刊。这类专刊一问世,大多以其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研究、探讨社会专刊的特色与风格,对于进一步办好办活社会专刊。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与接近性,是大有益处的。社会专刊是新闻改革的“特产”社会专刊的问世与新闻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左”的年代,我国报纸上大多是“假、大、空”的文章,内容单调乏味,形式呆板生硬,令群众生厌。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11.
吕旸 《大观周刊》2013,(6):111-111
《看天下》创刊于2005年6月,是国内唯一一份综合性新闻故事类文摘读本,也是报刊零售和自费订阅市场上发行量最大的整合文化类新闻刊物。其内容涵盖时政、财经、社会、科技、文化、时尚、娱乐等领域,它以“说新闻,讲故事”为特色,创造了中国媒体的“看天下模式”,能契合中国精英人群高品质阅读需求,在内容、受众、广告、销售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论点、新人类、新生活。  相似文献   

12.
院系动态     
广州大学与南方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共建“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学院”本刊讯2005年12月27日,广州大学与南方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共建“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学院”,挂牌、聘任、签约仪式在广州大学举行,广州大学党委书记陈万鹏向南方广播影视集团总裁王克曼颁发了广州大学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学院名誉院长聘书。根据协议,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始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既是广州大学的学院,又是双方共建的“南方广播影视传媒学院”。双方将共同探讨有广东特色的新闻教育模式以及主流媒体介入高等新闻教育的路径、模…  相似文献   

13.
中共城市报人在1937-1956年间遭遇三次办报挑战:在国统区推出符合中共立场的“合法”报道、从资本主义社会新闻模式切换到社会主义社会新闻模式、如何做好全党办报下的“专业新闻工作者”。研究认为,解放前他们在国统区“戴着白手套”进行统战工作,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合法新闻宣传。解放后他们将“描红”和“尺度”作为其解放后适应办报环境、提高办报水平的关键词,以跟上社会变革趋势。这既是两种办报范式政治学范式与哲学范式在不同时代的办报实践中消长变化的体现,也反映了中共城市报人在范式互动中的心理结构调整,及其在历史趋势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又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发展的。新闻的这种属性,决定了新闻写作应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变革自己的表现形式与表达方法。近年来,以题材的平民性、视角的贴近性和写作的可读性为特征的各种“软新闻”大量涌现,反映出报界在这方面倾注的努力。而且,这种“软式”写作手法已经被尝试着用于处理一些先天条件比较“硬”的新闻题材中去,使原本比较“板”的稿子也变得耐看起来。尽管这类“软包装”的写作手法风格特色各有千秋,但仔细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信息     
全国部分新闻研究人员在京座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工作”10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邀请在京参加“亚太地区报刊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的全国29个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座谈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工作”问题。会议就研究专题进行了较充分的酝酿,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闻模式和新闻机构、新闻  相似文献   

16.
浅论民生新闻的策划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漪 《新闻世界》2008,(8):68-68
健康的民生新闻要兼顾“国计”与“民生”,让国家大政方针、国之大计有效地与民众生活与工作结合,为民众释疑解惑、拾遗补缺。广泛结合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国际新闻等诸多新闻类别中的核心,为民众发表意见、建言献策。新闻策划将成为未来民生新闻追求的特色之一,对突发事件和热点新闻的快餐式报道也将会呈现为全景式深入报道,有关新闻的背景、大量的链接、多层次解读等将取代现在的孤立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7.
陈东 《新闻实践》2002,(6):51-52
一、社会新闻在地方晚报的作用和地位。邵飘萍曾对社会新闻这样定义,他说:社会新闻是“政治以外”的新闻,“其价值与政治、外交等新闻并重,有时越而上之”,社会新闻能反映“一国社会程度之高下”。《中国晚报新闻学》一书对其的定义是:报道社会生活、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以及自然界中涉及人类社会的某些特异现象;强调寓精神文明、移风易俗于喜闻乐见、共同兴趣之中  相似文献   

18.
李松晓 《今传媒》2016,(6):35-36
著名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引起社会关于记者新闻道德的大讨论,而其背后所反映的记者的职业责任和记者作为“社会人”的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也在各种新闻事件中屡见不鲜。对待这种由于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的不一致带来的伦理困境,有必要寻求一个两者平衡的“度”。而自媒体发展后出现的“全民记者”现象也使得这种新闻专业领域的矛盾开始随之出现普遍化和“去专业化”趋势,新形势下,处理“拍照还是救援”的矛盾的方法,在拍摄技术日新月异、拍摄过程日益便捷的当下,有着重要的社会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国昌 《新闻窗》2010,(2):52-53
“新闻小言论”是针对某一新闻事实发表的理性认识及其论证。与其他新闻体裁相比,新闻小言论的明显特征就是其“评论性”,在“评”和“论”的过程中,作者不仅表明了自己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态度和观点,而且对其观点进行充分、有说服力的论证。“新闻小言论”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对于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提高媒体的社会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写好一篇新闻小言论,除需具备论点、论据、论证等基本要素外,还要注意“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斯通的办报思想 ,属于美国资产阶级新闻理论 ,其办报的年代迄今也有一个多世纪。但是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用什么态度对待西方新闻理论?《西方新闻理论评析》一书中有三句话说得好 :“一要认真研究 ;二要实事求是评价 ;三要敢于借鉴。”我们研究西方新闻理论的目的是要从中吸取借鉴能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有用的东些。邓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指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