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有少数成语的结构形式未定型为一,各自形成一组结构形式有差异而又有联系的意义相同的成语。同组成语中社会使用频度最高的一个称为通用成语,其余社会使用频度较低的称为异体成语。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结构形式的差异包括语素和语序两个方面,语素差异可区分为十种情况,语序差异多见于联合式成语。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是同义成语、同源成语,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同义成语和同源成语。决定通用成语与异体成语不同地位的因素有三点:语言发展的通俗化趋向;重均衡重和谐的民族心理特征;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2.
异体成语是对通用成语而言的。在成语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异体成语,经过历史的选择,确立了通用成语。由于多种选择的需要,便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异体成语。  相似文献   

3.
未语绸缪     
《中国高校招生》2009,(4):22-22
成语释义 比喻事先准备好,防患于未然。绸缪,修补。 成语出处 《诗经·豳风·鸱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成语故事 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没有把商人赶尽杀绝。但武王怕纣王的儿子武庚造反,心里很不放心,就派管叔、蔡叔和霍叔对他进行监视。称为“三监”。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招生》2008,(8):50-50
成语释义 天下之人都像亲兄弟一样。四海:天下全国。 成语出处 《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招生》2010,(2):11-11
成语释义 比喻极其危险。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合三十斤。 成语出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相似文献   

6.
论功行赏     
《中国高校招生》2008,(7):27-27
成语释义 评定功绩,然后给予封爵和赏赐。论:评定。行:施行。 成语出处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灭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相似文献   

7.
力不从心     
《中国高校招生》2008,(4):34-34
成语释义 人们虽然想做某件事情,却因为力量不够,愿望无法实现。 成语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  相似文献   

8.
同心同读     
《中国高校招生》2009,(4):44-44
成语释义 思想认识一致,行动也一致。心、德:思想、信念。 成语出处 《尚书·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相似文献   

9.
有些人知道“折戟沉沙”这个成语可能是在“九·一三”坠机事件之后。当时语中之“戟”是指坠落的“三叉戟”飞机(Trident)。一时间,媒体都用这个成语报道这次事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量力而行     
成语释义 形容做事情要考虑自己能力的大小。量:估量.考虑。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相似文献   

11.
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 在翻译中很难把握。只有正确地理解其内涵,才能译出习语内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汉习语特点及其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语言中文化内涵积淀最深厚的部分,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都拥有大量习语,承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好比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与一般语言形式不同的特点。本文运用文化对比的方法,首先探讨英汉习语在语音、语义、结构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英汉习语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Idiom is an expression in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that is peculiar to itself either grammatically or in having a meaning that cannot be derived from the conjoined meanings of its elements(Merriam-Webster).Idioms are the sediment of their societies and culture.Concise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idioms.Because of the loan of culture,idioms can express a large amount of meanings by a few words.Idioms come from 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The delicate and compact structure gives birth to the idioms which express the meaning beyond the literal one.Different types of life produce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e;in return,different cultures produce different idi-oms.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语言中独立而固定的特殊成分,是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其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典故、格言和歇后语,等等。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习语比其他的语言成分更具备典型性、代表性。从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解读宗教文化与习语的关系,剖析中西方宗教信仰差异,揭示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从而增进英语学习者对英汉习语的理解、掌握和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汉英习语在交际活动中的运用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际者以这些习语为基础所展开的形象联想活动,而对形象联想活动最能起决定和影响作用的就是这些习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即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语序是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不同,英汉语在倒装语序和修饰语语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为此,在翻译中必须通过自然语序和倒装语序的互换,以及修饰语位置的转换,来实现双语的等值转换,以确保目的文本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中英不同的文化使得英汉习语在表达上有很大差异。本文对比分析了中英不同的意识观念、地理位置与环境、不同的文化对英汉习语的影响;英汉习语源自不同的宗教、神话与传说和寓言故事,因此在表达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在了解和掌握两个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习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的隐喻习语。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习语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不同隐喻习语也会有所不同。英汉隐喻习语的跨文化研究会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从社会习俗文化的角度对英汉隐喻习语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文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85-86
从中西文化的差异着眼,对中英文中有关颜色的习语的翻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用相同的颜色表达把英语习语翻译成中文。(2)用不同的或者不带颜色字眼的表达把中文习语翻译成英文。(3)用不同的或者不带颜色字眼的表达把英文习语翻译成中文。文章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了只有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准确有效的翻译颜色习语。  相似文献   

20.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含动物习语在习语中占相当一部分。动物以其本身的形象特征赋予习语一定的比喻意义,而特殊的文化环境又使习语有了特殊的隐含意义。含动物习语的隐含意义以及动物在英汉习语中的差异是这类习语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有正确理解并把握了这两点,才能在翻译中相对准确地将源语言中含动物习语翻译成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习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