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胡平法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4):14-16,22
黄瑞是晚清浙江台州学者、藏书家,立足临海,借钞旧籍以丰富藏书。光绪十年(1884)建“秋籁阁”藏书楼,内聚乡邦文献不下数千卷。又有“爱日草堂”,亦称“溪南书藏”,聚书数千册,多供他自己研读、著述之用。黄瑞著作等身,一生著述总计80余种,以地方文献专家扬名台州。宣统三年(1911),“秋籁阁”遗书遭水浸。在项士元先生力劝下,民国31年(1942),黄瑞的后代将“秋籁阁”遗书旧存寄存到临海县立图书馆。其中乡贤之作就有400余种,新中国成立以后又转赠临海县博物馆,化私有为公藏.造福桑梓。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官私藏书 ,经过了好几次兵乱焚弃 ,毁损很多。但唐、宋王朝 ,又以官家财力收购储藏。到宋徽宗时 ,又收存到七万三千余卷。南宋偏安 ,宁宗时仍存在五万八千余卷。收藏的都是什么书呢 ?元代书已不存 ,幸而宋朝留下官私四家图书目录———《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 ,记录了这些宏富名贵的藏书 ,使我们对中古时期的古籍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一 王同愈(1856-1941年),字文若,号胜之,又号栩缘,江苏元和人,晚清民国年间著名学者、藏书家、书画家、文博鉴赏家。 王同愈喜藏书,曾发出:“津津呼有味于藏书,而知天下最可宝贵、最可娱乐之事,无有过于此事”的感叹。《栩缘随笔》中有“余蓄书六七万卷,率皆寻常版刻,惟取其备,不敢求其精,然已所费不赀矣”、又有“余插架无多,然积年搜罗,亦略有七万余卷。旧刻精印之本,亦十有二三。斯架塞屋需四五楹,始足分布行列”等语。无怪乎,他在一幅山水画上题写“室有图书富,门无车马临。 然清世虑,奚必入山深”的诗…  相似文献   

4.
谈宋朝官私四家图书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官私藏书,经过了好几次兵乱焚弃,毁损很多。但唐,宋王朝,又以官家财力收购储藏。到宋徵宗时,又收存到七万三千余卷,南宋偏安,宁宗时仍存在五万八千余卷。收藏的都是什么书呢?元代书已不存,幸而宋朝留下官私四家图书目录-《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记录了这些宏富名贵的藏书,使我们对中古时期的古籍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明《保宁府志》成书于嘉靖二十二年(1817),主事者是时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分巡川北道的杨瞻,纂修者是安岳县教谕杨思震。全书十四卷、六册,先后被皇家内阁、天一阁、千顷堂收藏。现唯一存世的本子藏于我国台湾省。  相似文献   

6.
临海郭协寅是清朝乾嘉时期台州最著名的藏书家之一,以专聚台州遗书闻名于世。在他的“八砖书库”藏书中多旧钞本,总数不下三四百种,编有《八砖书库目录》4卷,被临海藏书家洪颐煊称为“今之林表民”。他的一生致力于台州文史研究,参编《临海续志稿》,著有《台州述闻》、《三台书画志》等,为宋世荦刊刻《台州丛书》提供多种版本。  相似文献   

7.
上海图书馆藏有一批以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陈宝箴(1831-1900,字右铭)为主题的历史文献(以下简称“上图陈档”)。据《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书目录五编》记载,上图陈档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光绪二十二年湖南巡抚任档案》(写本,二百二十一册);2.《陈右铭诗稿一卷》(钞本,一册);3.《陈右铭杂稿》(真迹,四册);4.《陈右铭师友书札》(真迹,四册)。  相似文献   

8.
特级教师王菘舟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王崧舟老师还说,"语文味"还表现于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然而,我们看到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师是变着"花样"进行讲解,甚至是变着"花样""瞎闹腾",结果就变成了"岸上游泳教学课"。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理路是用《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中公布的新材料,论证章太炎学术批判精神的合理性。通过研读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揣摩章太炎先生阅读所藏书籍时的心路历程,展现章太炎学术怀疑与批判的精神,求是、向真的学术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彰显太炎精益求精、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凝重思想。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10,(28):F0002-F0002
本刊讯 教师节前夕,广西教育杂志社社长吴桂就带领采编人员,先后深入百色市5个县(区)的10所学校,现场捐赠《广西教育》、《学苑创造》等书刊1000多册,掀起了"书送关爱"和"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的小高潮。  相似文献   

11.
叶书是晚清台州有名的藏书家,藏书深受其祖辈的影响。藏书阁号称“荫玉阁”,收藏三万多卷,以乡邦文献的写本抄本为主,富金石碑拓和清人名家书画手迹。其收藏重视学以致用,研究台州地方文史,与修《台州府志稿》的金石、古迹门和编纂《临海县志》等。其遗著有《松麓愁吟诗稿》6卷、《台山纪游》1卷、《天台十日记》1卷、《击衣剑》1卷、《,睑每金石志》3卷等。并编纂刊刻《荫玉阁丛书》,以传布文献,为世所用。  相似文献   

12.
帛书<易传>整体形成在秦代<挟书律>施行之前,帛书<易传>的散乱期和<挟书律>的施行期基本重合,帛书的整理期在<挟书律>废除到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之间.帛本<易传>中<说卦>前三章的归属问题,帛本<系辞>与今本<系辞>的先后关系问题,帛书<易传>的成书时间问题,都可在这一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据《乐府遗音》等献,为瞿佑的生年是1347年的说法以及他撰《剪灯新话》的事实提供了新证据,并对瞿佑遭朝廷放逐的时间,缘由和《剪灯新话》的早期刊印以及作晚年的校订作了初步的探索,同时着重论述了《剪灯新话》的主旨是对战乱的抨击以及它的深远影响,基本纠正了某些旧说的谬误,从而肯定了瞿佑及其《剪灯新话》在中国小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庸章句》共引注9家24处,含汉魏古注和宋儒之注。朱熹秉持公正的经学观、正视汉魏经学功绩并予以合理评述;其善集注家之长,引郑玄、王肃注多聚焦章句训诂和简明解语。引程子注最多,但未标明是程颢或程颐,有和会二程之意注经的做法;引注多出自《程氏遗书》《程氏外书》,《二程集·中庸解》撰者实为吕大临,朱引程子注不出于此。朱熹对杨时、游酢、侯仲良学养多有嘉许,但因他们解《中庸》杂糅佛老思想、偏离圣人学说,故引注数量偏少。朱熹熟识张载作品且在心理上钦慕其学说、又高度评价吕大临所解《中庸》,故关学代表引注比例较大,彰显其超越学派之分、褒贬有别的治学精神。朱熹释经理学色彩较浓,但未囿于当时义理解经思潮,呈兼顾文本之义、作者原意和读者所悟之意的多维诠释视野。  相似文献   

15.
刘咸炘关于《吕氏春秋》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集中反映在所著《吕氏春秋发微》一书中。该书论列各篇,胜义纷呈,然而迄今尚未引起学界关注。本文将其研究成果归结为五个方面:辨杂家、论体式、明主旨、撮篇义、贯全书,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了论述。期于引起学界注意,以便加强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逸的赋论是汉代赋论的一个重镇,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屈原骚赋文本的论与评。受汉代赋学与经学互动的影响,王逸赋论充满经学色彩,这最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三个赋论命题上,即"依托五经以立义""依《诗》取兴""独依诗人之义"。王逸的这三个命题共同说明王逸是依《诗》说赋的,《诗》乃赋的范本,赋的意义之源,是衡裁赋文价值的尺度。王逸赋论所依托之《诗》是《诗经》经学,故其依《诗》论赋本质上是用经学来绳律骚赋文本。王逸论赋的经学角度导致他对屈原其人其文的读解基本上都是错误的,但对中国经学对审美的文艺现象的思与说,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3年斯大林逝世60周年之际,俄罗斯和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人民以各种方式怀念这位伟大人物。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和国家政治经济转轨的阵痛之后,俄罗斯民众更加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评价“国父”,斯大林的形象正经历一个“去妖魔化”的转变,斯大林主义研究在俄罗斯也是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8.
儒家释诗不是从作品出发,而是从观念,即孔子关于诗的论说出发,由此造成对一些诗的解释驴头不对马嘴,让人啼笑皆非。王逸用儒家释诗的方法释骚,造成如王船山指出的“唯意谓然,不度其指”,“舍本事以求情”,“横摘数语为刺怀王”等硬伤。王船山《楚辞通释》别开生面,以道释骚,但在一些地方重复了王逸的错误。其因在于他的骨子里仍然贯彻的是儒家的注诗(骚)路线。此乃新说。近年来,“汉寿屈原故里说”异军突起,其论据之一是,汉寿曾经称作辰阳县。而据考证,汉寿称作辰阳,始于宋大观年间,已是屈原写作《涉江》等楚骚千余年之后的事情。其论据之二是,在汉寿县株木山出土一柄“武王之童督”铭文戈。有人认为,这是楚武王赐给其子屈瑕的“尚方宝剑”,为汉寿是屈原故里的有力证据。但据专家考证,此武王为秦武王,非楚武王,“汉寿屈原故里说”很难据此成立。而据知情人披露,现在汉寿的部分“屈原遗迹”存在着造假现象。此乃拾人牙慧。二者皆言之成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