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科学》2015,(5):68-72
从个体投资者的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以及管理层信任度在这一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投资者长期业绩预期、投资者投资可能性和投资额正相关。当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较高时,投资者对企业长期业绩的预期高于短期业绩预期;管理层信任度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投资者投资可能性和投资额的影响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实践表明,只关注代理人问题无法囊括我国国有企业当前正发生的所有现象,企业业绩也取决于委托人的委托效率:若企业存在多元委托目标,只有解决好委托目标的非兼容和非一致性问题时,企业才可能实现最优效率;我国国企经理最优选择往往是“晋升”、“退出”等非市场效率目标,导致国有企业经营的低效率。我国国企改革应认识到:并非国有企业就一定等价于低效率;国企改革应同等关注委托人有效委托问题,只有开展委托代理的双向改革才有可能解决国有企业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目标与战略应由单纯追求当前的利润逐步转向与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三重底线)的协调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基于“三重底线”视觉下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三重底线”视角下建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框架的基本思路,并提出建立三重业绩评价体系的具体建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完善或建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江享洪 《科教文汇》2009,(33):200-201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经常听人们只用“每股收益”来评价上市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在他们看来,如果企业每股收益高,业绩就好,盈利能力就强;如果每股收益低,业绩就差,盈利能力就弱。每股收益指标似乎成了全面准确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万能指标。笔者认为,这是人们对“每股收益”缺乏全面理解而在认识上存在的一大误区,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5.
因子分析法是评价绩效运营的重要方法。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31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指出了影响企业绩效运营的主要因素,并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徐海岩 《中国科技纵横》2010,(1):178-178,140
本文针对我国财务业绩报告的现状,提出了对我国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建议,只有更真实、更全面、更及时地报告企业的财务业绩,满足广大投资者和其他外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的需要,是业绩报告长期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一门手艺 人们都说“拥有万贯家财,不如有一薄技在身”。凭这身薄技,就可以让创业者实现创业目标:最低目标是能养家糊口;最高目标是能发家致富而创下“万贯家财”。  相似文献   

8.
2014年10月17日,记青又一次来到金属照片行业老大——商丘高科金属照片总部。这一次.记者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发现了商丘高科“金生缘”金属照片常胜不衰的更多深层原因.与此同时,一位仅仅加盟半年多就业绩斐然的女加盟商,相信会让对金属照片感兴趣的投资者们眼前一亮:因为她的成功你也完全可以做到,甚至更好!  相似文献   

9.
在业绩下滑情境中,企业的创新战略抉择更具挑战性,“穷则思变”或“雪上加霜”的内在逻辑有待检验。以200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业绩下滑与创新投入的内在关系,并基于创新战略决策的情境框架深入考察行业业绩、公司治理与管理者品质因素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业绩下滑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入,验证了企业业绩下滑的风险寻求与创新战略变革假说;在企业绩效低于行业绩效、高管股权激励和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情境下,业绩下滑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更强。研究结论拓展了传统研究中业绩下滑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单一效应研究,丰富了业绩下滑企业创新活动的情境与决策过程的边界机制,为我国企业优化创新决策过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企业通过业绩评价引导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本文探讨业绩管理中公司章程的内容及其对业绩管理的作用,阐述目标的确立及其在业绩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经济和市场对业绩管理的影响,分析“3Es”的运用,并重点论述业绩管理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投资者非理性、管理者理性框架下探讨投资者情绪能否通过理性迎合渠道对企业研发投资产生影响,以及资本市场业绩预期压力能否对这种迎合效应起到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比较不同规模、盈利能力和管理层持股企业间迎合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支持了迎合假说;资本市场业绩预期压力能够抑制企业研发投资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程度;而以上效应只存在于小规模、低盈利能力以及管理层高持股的企业,说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和管理层持股是管理层迎合投资者情绪和维护资本市场形象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分析师以及市场监管部门都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和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创新范式,使企业寻求利益的同时产生正外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差异化创新行为对企业共享价值目标实现的影响机理。采用2010—2019年544家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探究了社会共享价值目标的创新驱动因素,并建立了企业差异化创新行为实践的目标寻求分析范式。研究结果表明:低质型创新行为对企业共享价值目标影响并不显著;企业技术创新程度高对商业价值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重视社会创新行为实践对企业共享价值目标无显著促进作用,这意味着企业对创新行为的重视程度不同,其与企业共享价值目标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变化;企业进行优质型创新实践是推动共享价值目标实现的最大动力。研究结论验证了企业差异化创新行为实践的“博弈性”,丰富了企业差异化创新行为与共享价值目标关系的研究,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国华 《预测》2006,25(3):12-16,37
内部管理业绩评价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侧重于对管理者的管理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其根本目标是衡量各级管理者的战略实施控制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目前有关于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框架存在多且彼此不一致的问题,以至于企业无所适从:本文提出了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一个理论框架,同时探讨了这一设计框架对于中国企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在企业业绩下滑特殊场景研究高管改善业绩的“思变”与“思骗”行为以及激励机制对高管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 在中国制度背景下,业绩下滑情境中管理层变革会有更多的“战术”行为和“思骗”的粉饰行为,而没有更多的“战略”行为;高管的“思骗”行为受到自身激励因素的影响,高管的任职期限对“思骗”行为具有显著抑制效应.研究结论在一定层面上揭示了中国企业发展的困局,反映了高管任职期限在高管激励机制设计中的重要性,拓展了以往对高管激励研究局限于薪酬激励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5.
岳野  李涛 《中国科技纵横》2014,(23):119-119
近年来供电公司纷纷提出“一强三优”的建设目标(即“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这对电网主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电网主设备实现安全可靠的运行,而且要求电网主设备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设备完好率。这种背景下,设备状态检修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克服定期检修的盲目性、减少人力投入和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因此本文将就设备状态检修在供电公司的运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对传统业绩评价体系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尺度论”、“综合记分卡”等综合业绩评价理论。本文在对这些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业绩评价体系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因,即财务评价体系本身的局限性、非财务指标的优越性及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对于业绩评价体系今后的发展方面进行冷静思考,指出非财务指标评价仍需解决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曾进 《预测》2010,29(4):47-52,80
本文应用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风险倾向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业绩低于目标水平的企业,风险-回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业绩高于目标水平的企业,风险-回报没有相关关系。这一发现说明,(1)我国上市公司中的问题企业同样更倾向冒险;(2)我国上市公司的风险倾向不完全符合前景理论的预期;(3)我国企业较欧美企业具有更强的冒险倾向。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对进一步的研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申文 《科技风》2011,(21):274
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取得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之中,以激励员工持续改进业绩,从而最终实现组织战略及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高度集约统一的步伐不断加快,"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对农电各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梳理工作流程、整合组织机构、缩短管理链条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绿色革命的兴起和生态世纪的来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同时也向企业提出了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企业如何既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价值,又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就成了企业必须应对的挑战.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实现为目标的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就成了企业实现“三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事件动态     
《科技创业月刊》2008,(1):10-11
中国茶借道展会加快走向世界 被誉为“中国茶市风向标”的2007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吸引了全国400多家企业参与。广州茶博会展出面积达4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家企业参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